摘要:目的:分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將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優質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分析護理結果。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期間內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護理效果更為顯著,P<0.05.結論:對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在其開展臨床治療過程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可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有利于患者疾病轉歸,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綜合護理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為臨床常見急癥。病患發病時間短,病情進展迅速,倘若患者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受合理診治,就會引起失血性休克,相關統計證實,因該疾病引起死亡概率占10.00%左右[1],積極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關鍵在于使用有效方式對患者開展臨床護理,積極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有文獻指出,對于該疾病患者,在其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開展綜合化護理,能夠取得滿意效果。為了證實該理論的真實性,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5年5月~2017年6月 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對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得出心得,現將護理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7年6月 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研究對象。經診斷患者符合衛生部最新頒布的關于該疾病臨床診斷標準[2]。就肝硬化疾病誘因來看:丙肝后引起肝硬化5例,乙肝后引起肝硬化35例,酒精肝引起肝硬化20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量為352-1024ml,平均出血量為(755.36±55.32)ml.患者知曉實驗過程,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現依照病患就診順序,將其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 17例,女 13例。年齡區間為 36.28-77.14歲,平均年齡為(52.28±4.18)歲。觀察組男 18例,女12 例。年齡區間為35.25-75.22歲,平均年齡為(53.26±5.28)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優質護理,具體為:積極對患者開展臨床搶救工作,對癥治療,開放靜脈通路,觀察病患生命體征變化,確保呼吸暢通。患者臥床,開展飲食指導等等。
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細則為:
1.2.1急救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士在短時間內為其創建兩條靜脈通路,快速止血,補充容血量。另外也應加強急救護理干預力度。對患者補液時,應避免快速輸血導致門脈壓上升引發再次出血。結合病患血壓以及脈搏變化,調整輸液速度,預防并發癥發生,觀察生命體征,做好搶救準備。
1.2.2出血護理
對于出血期病患,護士不能單純僅憑醫囑對患者開展止血治療,而是要綜合整體情況,開展臨床護理,積極掌握疾病指征,熟練運用護理技術。觀察病患生命體征和意識。患者取頭低腳高位,頭部固定在一側。及時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觀察患者嘔血、血便量以及顏色性狀,判斷其出現再次出血可能性,做好記錄。當病患排出黑便時,證實出血量至少在50ml以上,當發生嘔血時,胃內積血已達500-1000ml。當發生血壓降低、頭暈、心悸時,出血量往往達到500以上。
1.2.3飲食干預
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關鍵原因之一為飲食不當[3]。對于此,做好患者的飲食干預,具有相當重要現實意義。以常規飲食為基礎,護士應限制病患蛋白質攝取量,以避免肝昏迷、再出血發生率。
當病患便潛血為陰性或者出血停止后,應實施飲食干預,顯示蛋白攝入,可給予含有豐富支鏈氨基酸且產氨量少的蛋白質,對于肝性腦病前兆者,應禁止食用蛋白質。治療期間內嚴禁煙酒、禁食生冷刺激之物,保持大便暢通。
1.2.4心理干預
肝硬化有著病程長,并發癥種類多等特征,加上當前尚無徹底根治肝硬化方式,治療效果和病患期待目標尚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抵情緒。消化道出血的發生更增加病患自身恐懼感,喪失生活信心,部分病患還會出現輕生念頭。對于此,護士應當從精神層面分析患者產生不良的原因,幫助病患調整心態,講述和上消化道出血相關的知識,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真實想法,寬慰病患,增加與患者交流次數,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信心。以積極心態面對治療,提升治療依從性。
1.2.5藥物護理
患者使用藥物治療期間內,護士應當叮囑病患嚴格遵循醫囑服用藥物,積極查看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輸液過程中控制好液體輸入量,以減少新造負擔。嚴禁使用損害患者胃粘膜藥物。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病患護理結果。
(2)分析兩組病患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
1.4效果判定
本實驗使用衛生部最新制定的關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標準,分析患者治療結果,細則為:
將胃管中引流液顏色變清澈或者糞便顏色變黃、糞便隱血檢查轉陰視為出血停止。
治愈:病患24h內,達到停止出血標準。
有效:72h內,達到停止出血標準。
無效:72h后,未達到停止出血標準。
有效率=(治愈人數+有效人數)/小組人數*100.00%。
1.5統計學原理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結果
2.1兩組病患護理結果
對照組護理有效率為 76.67%,觀察組為 90.00%。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細見表1.
2.2兩組病患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率情況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 26.67%,觀察組為 6.67%。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小,P<0.05.詳細見表2.
討論
從疾病引致原因上來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的門脈壓上升,進而引致食管胃底部靜脈曲張,在食管胃底靜脈耐受達到極限時,就會破裂,進而引致上消化道出血現象發生,由此能夠看出,對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療原則為局部止血和降低門脈壓。該疾病并發癥種類較多,病情嚴重。當病患發生出血癥狀時,極易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嚴重影響病患睡眠和情緒,不利于疾病治療。對于此,護士應當全面了解病患疾病變化,掌握其出血情況和心理特點,做好心理干預,在短時間內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幫助病患樹立起戰勝疾病信心。
及時救治配合有效護理干預,為疾病治療關鍵所在。對該疾病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可以發揮出積極作用。
本實驗證實: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期間內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護理效果更為顯著,P<0.05.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原因和綜合護理可保證各項護理措施精準實施存在相關性,護士除了要具有扎實基本功和理論知識外,還應當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護理工作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對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在其開展臨床治療過程中,配合綜合護理干預,可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有利于患者疾病轉歸,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廣玉,吳海靜.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其療效的影響[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2):352-354.
[2]邊婕. 急救護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 世界中醫藥,2015(a01):520-521.
[3]張雨,王思甜.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食管靜脈套扎術的精細護理效果分析[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164-166.
作者簡介:
邱珊珊,女,漢族,1987年11月生,蘇州吳江人,大專學歷,護師,研究方向:護理,所在科室:消化內科,工作單位:蘇州市吳江區第一人民醫院(三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