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于氏頭針為主綜合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按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選擇患者80例,在常規物理治療、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采用于氏頭針治療,每日1次,治療4周觀察對比治療前后療效。采用 Fugl- Meyer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評定患者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臨床療效評定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92%.于氏頭針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療效顯著。[結論]于氏頭針結合綜合康復治療的方法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患者;于氏頭針;康復訓練;臨床研究.
腦卒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 有致殘率高、發病率高等特點。據研究統計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病率處于高水平,20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腦卒中發病率在136萬—441萬之間,且約有 70%—80%的患者遺留有不同程度殘疾。頭針和康復訓練是促進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恢復的重要治療手段,以于氏頭針為主,配合理療、康復訓練其治療效果將會優化臨床干預方案,為腦卒中后運動功能康復提供規范有效的治療方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一2017年8月在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就診的患者80例,采用Fugl- Meyer 量 表(Fugl- Meyer assessment,FMA)對入選患者進行初步評估。
1.2 診斷依據
1.2.1 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 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于1994年制 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2]。
1.2.2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缺血性腦卒中的中西醫診斷標準[1—2];②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卒中;③既往無器質性腦病史,首次腦卒中,且病程在發病后2周到半年;④患者神智清楚,全身狀況穩定,無明顯記憶和智能障礙,無明顯聽力障礙;⑤小學以上文化程度,右利手;⑥年齡在30—65歲。
1.3 治療方法
以于氏頭針治療為主配合物理治療、康復訓練治療。
1.3.1于氏頭針療法:
選取部位:(1)頂區:從百會至前頂(或前頂至百會)及向左、右各l、2 寸的平行線。主要用于治療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包括感覺減退、感覺過敏和各種疼痛),大小便障礙,空間定位障礙,及癱、狂、癇。(2)頂下區:從前頂至囟會(或囪會至前項)及左右各l、2 寸的平行線。主要用于治療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肌張力異常、植物神經功能異常(肢體浮腫、皮溫變化)、木僵狀態及書寫不能等。(3)額區:從囟會至神庭(或神庭至囟會)及左、右各1、2 寸的平行線。主要應用于精神癥狀,包括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遲鈍、缺乏自制、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障礙、性格改變、欣快易怒等,以及時間、地點、人物定向力障礙。(4)顳區:頭維下方0.5 寸(向下刺1.0-1.5 寸)、頂骨結節前下0.5 寸(向下刺1.0-1.5 寸)及兩者之間。主要用于各種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眩暈癥等。
操作方法:進行局部常規消毒,選用1寸長不銹鋼針與頭皮成15°角方向刺入頭皮下0.5—0.7寸;針后捻轉,200次/分鐘,捻轉5分鐘,留針6-8小時;留針的同時進行康復訓練40min。每日1次,每周治療6d,共4周,共干預24d。
1.3.2其它綜合治療:(1)、中頻脈沖電治療 1次/日;電子生物反饋治療 1次/日;每周治療6d,共4周,共干預24d。(2)、良肢位擺放;采用 Bobath 技術、Brunnstrom技術、Rood技術手法治療每日一次。
1.4 療效判定標準
Fugl-Meyer評分:所有研究對象治療前后均采 用 Fugl- Meyer 量 表(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評定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定結果以分值計算,治療前后對比分值增大即為有效;分值教治療后減小或無變化視為無效;偏癱側肢體功能恢復正常或生活自理無需治療視為治愈。
2、結果
腦卒中伴有一側肢體偏癱患者80例,經治療后除少部分患者無效外其余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療總有效率92%.
3、討論
(1)唐強采用頭穴分區叢刺長留針法配合促通技術治療本病,取頂區、頂前區,并采用以Bobath 方法為主的綜合康復療法,取得滿意療效 [3]。
(2)李冬梅等研究發現,頭穴叢刺針法能促進腦缺血周邊區膠質細胞及膠原纖維增生,減輕組織水腫程度,減少梗死灶體積,能抑制腦缺血,減少缺血半暗區腦細胞凋亡數目,減輕缺血損傷,對神經元具有保護作用[4]。
本課題選取的80例腦卒中恢復期偏癱患者采用以于氏頭針為主綜合治療方法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2%。針刺與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治療方法(針康法)已經成為臨床腦卒中恢復期綜合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頭針治療腦卒中恢復期已成為腦卒中康復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但針對不同方式的頭針干預方法的具體應用尚缺乏規范的治療方案。因此,探索更為有效的腦卒中偏癱康復療法的臨床及社會意義重大。于氏頭針為主綜合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及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06):379.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17(3):64-66.
[3]唐強,王德生. 頭針結合易化技術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影響[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7(2):7l-72.
[4]李冬梅.頭穴叢刺法對急性缺血性腦梗死大鼠影響的機理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