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后腹腔鏡腎臟切除手術是泌尿外科系統(tǒng)開展時間較早,發(fā)展最快,較為成熟的手術,并已逐步向縣級醫(yī)療機構泌尿外科普及。因腹腔鏡技術有一個學習曲線,作者認為應先掌握腹腔鏡腎切除術,在此基礎上再開展腹腔鏡腎腫瘤切除術。
【適應證與禁忌證】
1.良性腎臟病變:包括慢性梗阻、感染、腎結核、各種原因造成的無功能腎臟引起的腰腹部疼痛、腎血管性高血壓、發(fā)育不良的腎臟及多囊腎等。確定腎切除的標準與開放手術相同。
2.根據(jù)病變的不同,腹腔鏡單純腎切除的難易程度不同。
(1)較容易的手術:腎臟體積較小,周圍無粘連。
(2)中等難度手術:腎臟體積較大,周圍無粘連或有粘連但腎體積較小。
(3)難度較大的手術:腎臟體積較大且有粘連者。
3.有嚴重的梗阻性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者,伴有嚴重出血性疾病、腹膜炎或內(nèi)臟炎性病變急性期者為手術禁忌證。
4.患者必須能難受氣管內(nèi)插管全麻。
【術前準備】
(一)腎動脈造影或栓塞
造影主要用于了解腎動脈情況,是否有異位腎動脈,便于術中及時處理腎血管,結扎完全。
(二)手術日晨停留胃管,導尿管。
(三)腸道準備
術前1d半流質飲食,術前晚及手術當天各清潔灌腸1次。
(四)感染性病變術前使用抗菌藥物。
【麻醉】
氣管內(nèi)插管全麻
【體位】
病人先取仰臥位,進行靜脈誘導及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前停留鼻胃管和尿管行膀胱及胃腸減壓,以利手術注氣、trocar放置及術中分離。病人改側臥位,臍正對腰橋,手術臺應可根據(jù)需要進行調(diào)整,以便術中通過轉動手術臺調(diào)整腸管位置時病人可安全的固定于手術臺上。
【trocar的放置】
A點置10mm的trocar,位置在腋中線髂嵴上2cm;B和C點均置5mm的trocar,位置分別在腋后線和腋前線與肋緣交界處;D點為5mm的trocar,位于腋前線、髂前上嵴上2cm;一般情況下安置3個trocar,若患者肥胖或術中顯露不好可增加另1個或2個trocar。后腹膜腔的空間范圍有限,為了防止器械相互妨礙,因此各套管間的距離最好有6cm以上。目前多采用Hasson’s技術,即用尖刀在A點切開2cm長皮膚切口,分層切開各層至腰背筋膜下,伸入食指,將腹膜往前推移,擴大腹膜后腔。
【手術步驟】
(一)氣腹和放置trocar
從A孔放入自制球囊擴張管,建立腹膜后腔,注水500~800ml,依患者體型而定。維持3-5min以壓迫止血,排水拔出水囊,手指伸入A孔,手指引導下分別經(jīng)B、C孔放入trocar,最后將10mm的trocar插入A孔、用7號絲線縫合關閉切口,避免氣體漏出。必要時經(jīng)D孔放置trocar。
(二)擴大腹膜后腔
腹膜后腔間隙被腎臟、腎上腺和脂肪組織充滿,擴張此間隙并利用此空間行腹腔后臟器手術十分重要。
(三)游離輸尿管
在腎下極切開腎脂肪囊,在腰大肌內(nèi)側腎下極下方找到輸尿管。注意此時暫時不要切除輸尿管,游離腎臟時,可通過牽引輸尿管提起腎臟。
(四)游離腎臟
在腎臟下極沿Gerota筋膜依次游離腎下極、腎背側、腎上極和腎內(nèi)側緣。若腎周粘連較緊分離腎臟有困難,可暫停腎臟分離,先顯露腎門。分離腎下極時因注意迷走血管的存在。
(五)結扎腎門血管
牽拉腎下極保持腎蒂有一定張力,用沖洗吸引器先游離顯露腎動脈,大弧度彎血管鉗游離血管周圍適當范圍,用hemo-lock結扎腎動脈(近端3枚,遠端1枚)。同樣方法游離、顯露腎靜脈,見腎臟體積縮小、顏色變黑,腎靜脈塌陷,證實無其它迷走腎血管存在后,結扎并切斷腎靜脈。此時可切斷輸尿管。腎結核患者須做腎輸尿管全切。
(六)取出腎臟
切除的腎臟可用子宮粉碎器剪碎取出或整體取出。另一種方法是將腎臟放入袋中通過延長的trocar口完整取出。
(七)處理殘窩,關閉切口
手術結束前,用生理鹽水沖洗術野,將腹膜后腔內(nèi)壓力降至5mmHg檢查確定有無活動性出血并妥善止血,在鏡下放置引流管1條于腎窩處,后腹膜破口可不必縫合,排出CO2氣體,拔出全部trocar,縫合傷口。
【術中注意事項】
(一)腎臟的游離應在腎周筋膜或腎包膜與腎周脂肪囊之間的平面內(nèi)進行,此平面幾乎無大血管,較易游離。
(二)結扎腎門血管應貼近腎臟側,此處常有腎動靜脈分支存在,應予注意,腎血管變異多,特別是腎門及腎上極異位動脈,故處理腎周條索狀組織最好先結扎再切斷。腎動、靜脈盡可能游離1cm以上,以便結扎。右腎靜脈較短,處理時應特別注意勿損傷下腔靜脈。
(四)腎積水嚴重的,應先放水使其體積縮小后再予切除。
(五)若腎蒂周圍粘連嚴重,可中轉開放手術。初學者一定要掌握中轉手術時機,避免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
【術后處理】
(一)手術結束后鼻胃管即可拔除,病人先予禁食,肛門排氣后即可開始進食。
(二)當病人走動無不適時即可拔除Foley導尿管。
(三)手術當天應平臥,如無特殊不適,引流管無血性液體流出,24h后即可下床活動。
(四)病人無不適不必限制活動。
【并發(fā)癥及處理】
(一)出血 為最常見并發(fā)癥。
1 實質臟器損傷出血,常見為肝、脾,輕者可在鏡下修復、填塞止血,如出血量較大,不易控制者應及時轉為開放手術。
2 血管損傷 如為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因出血量大,來勢兇猛,鏡下難以處理,應立即轉為開放手術。
(二)空腔臟器損傷 較少見,多為腸管和膽囊,術中操作應注意有無異常液體流出,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輕者可在鏡下修復,如損傷嚴重者應轉為開放手術。
(三)感染 感染是各種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術中嚴格掌握無菌原則,手術器械的嚴格消毒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感染的發(fā)生。術后適當?shù)貞每股仡A防感染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縱膈氣腫 如果氣腹壓力過高有引發(fā)縱膈氣腫的可能性,術中應保持腹膜后氣腹壓力不超過15mmHg。
【評價】
腹腔鏡腎切除術比起開放手術具有損傷小、出血少、安全有效、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住院時間減少一半,完全康復時間比開放切除顯著減少。作者早期,后腹腔鏡腎切除術的平均手術時間超過200分鐘。而在技術、經(jīng)驗、設備的進步下,目前手術時間已縮短1小時內(nèi)。
參考文獻:
1黃健,李遜主編。微創(chuàng)泌尿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 ISBN 7-5352-3333-3
2 Inderbir S. Gill,MD.腹腔鏡腎臟手術:那彥群,張曉春主譯.腔內(nèi)泌尿外科彩色圖譜.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123-1255
3 韓見知,莊乾元主編。實用腔內(nèi)泌尿外科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261-266
4 Jacobs SC,Cho E,Dunkin BJ,et al:Laparoscopic nephrectomy in the markedly obese living renal donor. Urology 2000;56:926–929.
5 Moore RG,Chen RN,Hedican SP:Laparoscopic subcapsular nephrectomy. J Endourol 1998;12:263–264.
作者簡介:
許毅 湖北省鐘祥市中醫(yī)院外三科 男 39歲 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