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晴雯這個小角色,重點從《晴雯歌》的音樂及演唱角度進行分析。在分析晴雯這個角色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對于《晴雯歌》的歌詞、旋律特點與演唱處理進行了重點分析。
[關鍵詞]晴雯歌;演唱處理;音樂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9-0059-02
[收稿日期]2017-07-16
[作者簡介]馬軼(1981—),女,四川江油人,碩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教師。(成都610066)正因晴雯的獨特地位,在19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中,王立平譜曲,為這個角色專門寫了一首歌——《晴雯歌》,整首歌曲顯得豐富且有藝術張力,用輕快的曲調表達了晴雯的性格特點及賈寶玉對晴雯的無限牽掛,也表達了作者的哀嘆惋惜。
一、《晴雯歌》音樂分析
(一)《晴雯歌》曲式分析
《晴雯歌》這首曲子是三部曲式,中間有一個變奏,運用了我國傳統民族音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曲式結構。在這三段中的每一段的第一句都互為對比,第二句又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既有變化又有統一。
《晴雯歌》節奏輕快,在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華麗場面、節慶場面中經常使用它的旋律作為背景音樂。正因如此,第一印象會認為這是一首歡快的歌曲,但仔細理解歌詞及聆聽音樂便會發現,這首歌實際上是以喜襯悲,基調明朗卻又透露隱約的惆悵和哀傷,既把晴雯的靈巧風流描繪得活靈活現,又對其悲慘命運無限惋惜。歌詞用“招人怨”和“誹謗生”交代了她悲劇的緣由,寶玉對晴雯的另眼相看,是悲劇的起因,封建社會對人的壓迫和人性的禁錮是悲劇的主要因素,“多情公子空牽念”成了晴雯感情的最終結局。
(二)《晴雯歌》歌詞分析
相比《紅樓夢》其他的樂曲,《晴雯歌》歌曲的基調更為輕快活潑。但即便如此,演唱者也要注意對“情”字的演繹和歌曲深層次內涵的表達。歌曲第一句“霽月難逢,彩云易散”這句歌詞是形容晴雯名字的詩句,用“霽月”和“彩云”來影射“晴雯”的名字,形容晴雯就像風雪過后的天上皎潔的月亮,純潔美麗,她的命運像是彩云一樣絢爛但卻容易散去。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晴雯身份低賤,身世不明,先在賴家為奴,又被送到賈家,服侍賈寶玉。但她生性愛憎分明,對等級制度輕視,富有反抗精神,在曹雪芹筆下是一個不愿意聽天由命的人物。正是由于“心高”和“身賤”這兩個巨大的反差,為她最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二、《晴雯歌》演唱分析
晴雯雖然是一個不被人重視的丫鬟,但她卻深得曹雪芹喜愛,整首歌表達了寶玉對晴雯綿綿不斷的情誼,要演唱好這首歌曲就要將歌唱者本身代入到物和情境中去,才能更好地在演唱中進行二次創作。
(一)開頭部分:注重活潑與無奈感的演繹
這句歌詞形容晴雯就像月亮一樣難以尋覓,也像彩云一樣絢爛而又容易散去,美好的事物總是很難留住。表達這句時,演唱者可以將“霽”字和“彩”字做適當的重音處理,使樂句更富有變化,配以活潑生動的語言及動作,更能演繹出晴雯那靈巧的模樣,同時又要表現出很難尋覓、容易散去的一絲無奈。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這句判詞,應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進行演唱,晴雯的角色心比天高,感情豐富,演唱應充分把握晴雯那種叛逆的性格,后句表現晴雯雖然出身下賤,但她并不在乎。對此,要注意休止符的處理,“心”和“身”字在弱拍上要弱化,有弱起的感覺,“身”字前面應換氣。“下”字和“賤”字可以強一些,突出晴雯的身份低微。“天”字要唱得流暢而又婉轉。
“風流靈巧招人怨”這句在演唱時應注意連貫和聲音的靈活,以表現晴雯天生模樣靈巧可人,但又不趨炎附勢,因此招人怨恨。演唱“風流靈巧”時表情中可帶有一些自豪,在表達“招人怨”時,應帶入一些惋惜的感情色彩[1]。晴雯的“靈巧”就在這附點上,所以要注意唱好樂句中的附點音符。
(二)中間部分:注重高潮與起伏,注意情緒與節奏
“多情公子空牽念”指賈寶玉對晴雯的慚愧與牽掛。在此樂句中,旋律遞進上行,并且出現了全曲的最高音。要求演唱者隨著旋律的遞進、音高的漸漸升高來推動演唱情緒,可以做由弱到強的處理。“牽”字在高音的位置上,要注意聲音的靈巧、氣息的連貫性,以情帶聲。“空”字前面換氣,字頭加重語氣,吐字要特別清晰,以此來推動情緒達到最高潮。表達出寶玉在晴雯飽受折磨時無力挽救的無助,以及晴雯死后無比慚愧的心情,深情而又無奈。
再現前面的“風流靈巧招人怨”并承接在高潮的后一句。歌詞再現但情緒上要比第一次有更進一步的推動,自豪與惋惜的感情更加流露于表面,帶動聽者的心,同時也要相對地平復高潮,使樂曲有起伏、有對比。伴奏和旋律中出現休止,演唱者要做到聲斷氣不斷,保持聲音的彈性與良好的氣息,來充分表達情感。“靈巧”兩字,連同后面的休止符要有頓挫感,才能使聲音顯得靈巧。
(三)結尾部分:旋律由強而弱,注重遐想感的演繹
在第一個休止的地方,最好中間不換氣,或是做到聲斷氣不斷,在“壽”字前面換氣,更能唱出如泣如訴的感覺。咬字不要太緊,適當張開嘴咬字。演唱者要保持一定激動的情緒,唱出對晴雯一生可恨又可悲的人生感悟。
全曲三次反復結束,演唱情緒和旋律基本一致,只是最后的結束音不同,這就是王立平譜寫《紅樓夢》歌曲的風格。演唱者應在最后的“空牽念”由強漸弱,“牽”字自由延長,“念”字前面換氣,引出無限思緒與遐想,消失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限牽掛之中。
結語
作曲家王立平在《晴雯歌》中通過活潑歡快的氣氛,以優美的曲調、對比的手法對于晴雯角色進行了二次創作,與原著思想上保持了高度契合。在歌曲演唱中,必須了解人物角色,把握故事脈絡,要進入到人物內心、故事情境中去,把人物表達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這也是演唱處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龍榕宇.《晴雯歌》的音樂分析及演唱處理[J].藝術品鑒,2014(12):27—28.
[2]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中華書局,2005.
[3] 白旭輝.光彩照人的反奴性典型——《紅樓夢》中晴雯形象[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09).
[4] 李曉軍.淺析紅樓夢中《晴雯歌》的藝術特色[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5] 張曉燕.試論晴雯的人物性格及其悲劇色彩[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9(02).
[6]堯幻丁.美而不妖,嬌兒不弱——《紅樓夢》晴雯形象分析[J].湘潮:理論版,2010(09).
[7]劉欣.論晴雯悲劇的性格成因[J].教師,2010(23).
(責任編輯:李璐)當代音樂·2017年第19期耿藝曼: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內涵——以《花非花》為例當代音樂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