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弈鷗
【摘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進步,人類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各項意識逐步增強。在全球范圍內,人類的生存狀況以及各項權益的保障受到廣泛關注。企業社會責任這一問題恰好涉及上述多方面的內容,因此備受各界關注。
【關鍵詞】國際貿易 企業社會責任 和諧外貿 貿易壁壘
一、企業社會責任論
亞當斯密就曾經在《國富論》中提到企業的而社會責任就是想社會提供產品和勞務,并聽過此使企業利潤最大化。1923年,英國學者歐利文·謝爾頓對美國企業考察后提出了最早的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我國學術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是從2000年開始的,最初的研究大多是基于SA8000的認證的討論,知道2004年7月以后,理論界才開始轉入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
二、我國現階段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
(一)我國企業勞工待遇處于較低水平,問題較多
在大多數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和守則中, 勞工標準通常都居于重要地位。而我國現階段,一些企業乃至一些行業, 是在最簡單的勞動條件、最低水平的工資待遇上維持著生產,根本沒有達到勞工待遇的國際標準。
(二)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缺失,短期行為嚴重
現階段,國內許多企業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把追求經濟利益當作企業的終極目標,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不把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和安全保障當作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是憑借制度及監控缺陷,一味地壓低勞動力價格、延長工作時間、降低職工福利,來獲取暫時的“高收益”。
(三)勞動法“剛性”不夠,違法現象較為普遍
應當說,我國有關保護勞工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已比較完善。從1988年開始我國先后頒發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這些規定對勞動者相關權益的保護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和SA8000等標準要求一致,有些規定甚至超出了SA8000等的要求,如在工作時間方面,SA8000規定每周至多工作48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周加班不超過12小時;我國勞動法規定,標準工作時間為每周40小時,每天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加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36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充分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思想。
SA8000標準第二部分明確指出:“公司應遵守國家及其他適用法律和公司簽署的其他規章及本標準。當國家及其他適用法律、公司簽署的其他規章及本標準所規范的議題不相同時,應采用其中最嚴格的條款。”在國內法嚴于國際標準的情況下,對照這條規定,企業社會責任的引入應當不會對我國企業造成太大影響。但是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國內企業因為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被取消訂單或受到貿易制裁。究其原因,主要是長期以來,我國對勞動法缺少足夠的重視,不惜為發展經濟犧牲勞動法,生怕嚴格法律約束會影響投資環境,嚇跑外商。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各地政府招商引資饑不擇食,放松了對企業的監管,不僅在項目審批、征地、稅收上給與國家政策之外的附加“超國民待遇”,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也一再忍讓、縱容甚至包庇, 導致勞動法呈“軟法”性傾向,企業違法用工現象比較嚴重。
三、企業社會責任對提升我國企業勞工權益保障的積極作用
西方倡導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將勞工標準納入到雙邊或多邊貿易體系,通過“社會條款”(即在貿易協定中納入國際勞工組織的基本勞工公約等作為勞工標準,締約方存在違反協定的行為時,其他締約方可以WTO下所規定的措施給予貿易制裁)或“針對勞工標準的貿易制裁”,在達到減輕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工”對發達國家的競爭壓力的目的的同時,實際上起到了在發展中國家推廣執行發達國家的勞動標準、推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目前,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低成本,而低成本是靠廉價勞動力、不完善的工作環境等來支撐的,國際貿易中企業社會責任的推行,為我國企業提升勞工權益保障水平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可見,盡管在國際貿易中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在短期內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但是從長遠來看, 對企業利潤的提高是有效的。依據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提出的“利益相關者理論”, 企業并非是單一的、自我成長的和與世隔絕的主體,相反,它具有很明顯的社會屬性, 一個企業的成功有賴于一系列社會利益相關者的協助。如消費者的支持、企業雇員的忠誠和勤勉、客戶的信賴以及持續的資源供給等等,都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企業不能僅僅把追逐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應當兼顧包括雇員、員工、社會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他們利益的保障和改善恪盡義務。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體現了社會發展的方向, 得到聯合國及許多政府、非政府組織的支持,將企業社會責任與貿易掛鉤的做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國際趨勢。據悉,德國進口商協會已制定了《社會行為準則》,規定德國進口商應經過SA8000協會授權,對其供應商的社會行為進行審查;美國、意大利等國則正在醞釀將我國紡織、服裝、玩具、鞋類生產企業通過SA8000標準認證作為選擇供應商的依據。我國企業要想參與國際競爭、站穩市場,承擔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勢在必行。建議具體措施如下:轉變企業經營理念,增強責任意識;整合現有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完善《勞動法》及配套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增強企業透明度建設
四、建立國際保險監管體制
總之,希望通過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企業正當參與國際競爭,站穩市場,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劉恩專.論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J].國際貿易問題,1999.
[2]呂鑫,黃健柏.市場經濟下的勞動關系與政府責任[J].中國勞動,2006,(9).
[3]段麗英.勞動密集型企業社會責任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6,(9).
[4]秦平.反就業歧視:從法律規定到司法審查[ EB/OL].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