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燦芬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經濟數據不斷增長,人民幣國際化對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由于受到美元國際化、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等的束縛,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還存在一定的難度。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都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定的基礎。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 貨幣互換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很長的時間,人民幣作為一種支付和結算的貨幣在很多國家已被接受,在東南亞國家這點非常的明顯。隨著近幾年來旅游行業的迅速發展,許多的中國人到泰國、韓國、越南等旅游,而這些國家可以用人民幣進行購物,許多的用人民幣兌換本國貨幣的兌換店就逐漸增加,像在泰國旅游的旅客,現在可以直接去貨幣兌換地兌換人民幣;在大型的商場里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寶以及微信等進行購物。由于中國云南與緬甸、越南、老撾接壤,特別是云南的紅河、騰沖、德宏等地方,所以云南與這幾個國家的貿易也比較多,在貿易結算的過程中,大多是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在這些國家,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的貨幣已被大量使用,而且在這些國家可以自由的進行兌換,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人民幣已經成為了一種區域化貨幣。隨著近幾年我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不斷增加,用人民幣進行支付和結算的也越來越多,人民幣區域化結算也不斷增加,人民幣區域化的不斷擴大將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研究人員調查統計,人民幣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約有1000億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約是200億元。中國人民幣供給量(M2)約為20000億元,這意味著境外人民幣大約是人民幣總量的1%。由此可見,人民幣在某種程度上已被周邊國家所接受,人民幣國際化在不斷的發展著,處于增長的階段。
二、人民幣國際化所面臨的問題
(一)由于受到美元國際化地位的束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受阻
二戰以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盡管受到日本、歐洲經濟的挑戰,美元主導地位依然不動。19世紀60年代美國內戰結束,美國國內統一市場形成,貨幣體系逐步統一,美國經濟實力迅速增加。其后美國恢復金本位制,成為當時唯一有實力恢復金本位制的國家。20世紀30年代,美元區逐步形成,美元逐漸成為強勢貨幣。二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美國實力進一步大增,其國內工業制成品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出口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以上,黃金儲備約占資本主義國家總儲備的59%,并在國外投資總額上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但是由于2008年的次貸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人們就開始質疑美元,紛紛提議改革國際貨幣,但是由于美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國際地位,改變美元的地位一時之間是難以改變的。雖然次貸危機對美國造成了打擊,對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好機會,但是由于那時中國的經濟實力不強、國際貿易地位等因素,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受到一定的阻礙。
(二)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
日元國際化進程中,由于日本國內金融市場的欠完善以及泡沫經濟,使得泡沫經濟破滅這一導火索出現時,直接導致日元國際化停滯甚至大倒退,日元在日本對外貿易結算中的比重在上世紀90年代末幾乎退回到80年代中期的水平,日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比重也呈現下降趨勢,東京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斷下降。
一國金融市場的建設對于貨幣國際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必須大力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在面對世界金融市場、貨幣市場以及資本的大量流通時,能夠保證我國金融的獨立性和穩定發展。為此,要進一步完善銀行結售匯制度;積極推進利率市場改革;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繼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優勢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尤其依賴于資金財富。因此,一旦實現了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可以減少中國因使用外幣引起的財富流失,而且將為中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人民幣不斷被別國接受。衡量一國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一般有兩個層面,其一表現為該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其二表現為其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額的比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2015年世界GDP排名中,中國經濟總量在各國中排名第二,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在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這是中國第一大自由貿易區。目前,人民幣在東盟地區使用得比較廣,在東盟與中國的邊境貿易中大部分使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在東盟國家是一種硬貨幣,這標志著人民幣已經走出去了。隨著人民幣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需求量也變得越來越大。現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將與東盟進行更多的貿易合作,使用人民幣結算越來越多,人民幣國際化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四、總結
中國持續數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使得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大大提高,在比較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狀態下,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遠遠落后于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因此最近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迅速提升,其原因是近幾年的金融開放政策釋放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壓力。當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與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一致后,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必將放緩。因此,人民幣國際化不應該好高騖遠地定位于直接替代美元成為國際本位貨幣上。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也是未來國際貨幣發展的趨勢。
總而言之,貨幣國際化與貨幣發行國宏觀經濟發展相比較,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是根本,制訂人民幣國際化的相關政策時,要切忌舍本逐末,而需要始終把握的是,人民幣國際化相關政策必須服務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努力實現人民幣國際化與國內經濟協調進展,穩步提升我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和國際貨幣地位。
綜上所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復雜又困難的工作,需要我們進行縱向的思考,反復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也需要我們進行橫向的對比,積極吸取其他國家優秀的實踐成果;同時我們也需要共同努力、積極合作,在各個方面提供各種支持,為實現人民幣走向世界、實現人民幣國際化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曲金麗.淺析人民幣國際化[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