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媛
【摘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縣域經濟的發展起著帶動作用。肥西縣作為全國百強縣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克服規模小、集聚有限的發展困境,從健全機制、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集聚、健全服務體系方面探索出發展之路。
【關鍵詞】縣域經濟 戰略性新興產業 研究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著眼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又著眼于未來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合肥市2016年在宏觀經濟下行的不利形勢下,經濟增速依然表現不俗,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9.9%,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肥西作為合肥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應抓住工業經濟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節點,加快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一、肥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概況和成效
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肥西縣基本依照合肥市確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界定,確立了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光伏新能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幾年肥西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突飛猛進。從2011年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66.8億元到2015年實現產值356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8.4%,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肥西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全省一類縣之首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二、肥西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全面提高,研發資金投入尚顯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目前,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以企業自籌和政府資金支持為主,缺乏金融支持。據肥西發改委統計數字顯示肥西縣企業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不到3%;肥西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投入還比較少,研發能力不強,無法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缺乏企業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技術人員。在技術創新方面仍不夠,僅僅處于起步狀態,亟需利用已掌握的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盡快把學科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以占據技術創新制高點。
(2)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擴張步伐亟待全面提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規模整體較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環境有待提升等問題較突出,成為制約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最大瓶頸。本土龍頭企業較少,導致創新能力不強,全縣工業經濟受周期性行業波動影響明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雖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作用不斷凸現,但其他新興產業增幅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產業規劃、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做得不夠。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規?;瘮U張還有很大差距,肥西桃花、柏堰、新港三大園區早期入住的部分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缺乏長遠規劃,規模小、效益低、行業門類雜,像聯寶那樣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優質大項目不多,難以形成集聚效應。
(3)是政策機制尚不完善。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力資本、研發費用占比高、新技術新產品初期進入市場難度較大的相關稅收激勵政策不夠;例如我縣的生物領域發展方面就存在針對新藥和醫療服務的準入問題,對自主創新的產品有不公正待遇。還有光伏市場因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甚至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創業投資等多種融資方式有待發展。
(4)是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完善。營造高端人才發展環境,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萍挤阵w系亟待健全。健全的科技服務體系是產業創新提高協同能力、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整體效應的關鍵,肥西的科技服務體系還有待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服務較滯后,一是缺乏公共創新服務平臺,二是企業所需的技術、管理咨詢、市場推廣等高端服務嚴重不足,三是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三、進一步推動肥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建議對策
要想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必須依托聯寶電子、泰禾光電、億帆藥業等重點企業,抓好關鍵技術攻關、領軍企業培養和重大項目帶動,促進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強化與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所對接聯系,推進產學研合作。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一)科學定位,健全機制,出臺培育激勵政策
一是完善政策激勵機制,支持提高新興產業早期階段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投資的收益,盡快將潛在市場需求轉變成實際有效的市場需求。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投資、經營和收入等方面稅收優惠等。并制定鼓勵新技術、限制過時技術的技術標準和法規。二是充分借助風投、貸款、上市等多種金融手段刺激產業發展。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上市融資。對創業板變“審批制”為“登記制”。審批制的缺點在于不夠市場化,所有的審批權都集中在發審委。只要符合規定,就可以允許上市。特別要注重發揮資本市場對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作用,選擇一批有實力、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做好“規改股、股上市”引導培育工作,促進企業做大做強。鼓勵銀行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實行差別利率政策,相關企業的貸款利率可以低于其他企業的利率。
(二)大力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肥西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做大做強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由技術引進到集成創新是必由之路。鼓勵用戶在創新活動中的參與和互動,強調高等院校專家、企業技術人員、網絡專家、管理人員等多元化創新主體積極思考、有效溝通、相互激發和協作創新,創造協同效益。要加大企業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至少達到3%;進一步增強企業軟實力,從實施面上來看,可借鑒合肥位股權分紅和激勵試點的做法,要擴大股權激勵政策效應,探索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激勵機制。
(三)抓住機遇形成產業集聚
要積極推進由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等要素構成的創新產業集群的培育與發展。在“十三五”期間,合肥將按照“龍頭企業—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為突破口,引導人才、技術、資本、土地等資源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努力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肥西要想在這波產業變革浪潮中立足潮頭,就要搶抓京津冀、長三角等先發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轉移的歷史機遇,引進布局一批高精尖項目和龍頭企業,助推產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積極謀劃引進一批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重點研發動力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等核心產品,以發展整車制造及其配套產業為著力點,圍繞主導產品延伸產業鏈,集聚一批國內外重點汽車配套企業,打造現代汽車產業集群。以國際市場為目標,以聯寶為龍頭,大力發展筆記本計算機等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加快推進面板驅動芯片、家電核心芯片、汽車電子芯片等國產化,完善和延伸電子信息制造全產業鏈,建成引領全國的計算機制造產業集群。
(四)強化服務,健全科技服務體系
要加強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各類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和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同時,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科技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培育和引進計劃,以創新的意識、優質的科研條件和優良的創業環境來吸引并留住人才,要以優質的教育來培育人才,多措并舉,實現人才隊伍建設快速健康發展。支持企業參加各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加強企業與合肥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合作,提高研發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效率。依托工業園區,加強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科技服務平臺和返鄉創業平臺等綜合性平臺,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建設“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孵化服務鏈條。鼓勵發展科技戰略研究、科技評估、科技招投標、管理咨詢等科技咨詢服務業,培育管理服務外包、項目管理外包等新業態。支進引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鼓勵和支持現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全面拓展服務范圍,大力發展知識產權代理、法律、信息、咨詢、培訓等知識產權服務,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交易所,推動知識產權商品化、資本化、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