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肥羿
【摘要】近年來,我國許多科技型企業都選擇赴歐美上市,如京東、阿里巴巴、百度等。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公司的創立者想保留公司更多的控制權和決策權,這就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關于雙重股權制能否在國內制度的框架下實行的問題。
【關鍵詞】雙重股權制 中國股權制度 股東利益
一、雙重股權制的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以新興科技為核心的企業做大做強,如表較早的百度公司,到現在的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這些企業通過互聯網這一渠道抓住了大量消費市場。但是公司要謀求進一步發展,就必須上市。上市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公司公開募股集資后,會導致公司的創立者的股份被稀釋,從而創立者對公司的控制權和決策權會受到削弱。由于并不是每一個股東都擅長經營管理,也不是每一個股東都對以新興科技為核心的公司運營很了解。當公司的創立者做出決策與公司大股東意見發生分歧或和董事會的決定發生分歧,這時候誰服從誰的決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公司選擇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樣他們就可以選擇雙重股權制,所謂雙重股權制即是把公司股份分成兩種,一種是普通股,即所謂A股。另一種是B股,即所謂優先股。優先股比普通股有更高的投票權,優先股的投票權一般是普通股的2到10倍,有的普通股每股只占投票權的10%或20%,有的甚至沒有投票權。許多公司的創立者都選擇了這種股權結構方式,即使公司多次融資,創立者也不會失去公司的決策權和控制權。
所謂雙重股權制即是把公司股份分成兩種,一種是普通股,即所謂A股。另一種是B股,即所謂優先股。優先股比普通股有更高的投票權,優先股的投票權一般是普通股的2到10倍,有的普通股每股只占投票權的10%或20%,有的甚至沒有投票權。許多公司的創立者都選擇了這種股權結構方式,即使公司多次融資,創立者也不會失去公司的決策權和控制權。
二、中國能否適應雙重股權制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要了解目前中國《公司法》對股票投票權的相關規定以及司法實踐。股東行使表決權的一般原則可以概括為“一股一票”和“資本多數決”。為防止大股東操控股東會,壓制小股東,是小股東的權利形同虛設,我國設立了一些列保護小股東的規定。但總體上來說,我國對小股東的立法保護還不是很完善。
我國實行的“同股同權”原則,是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體現。在雙重股權制度下,創立人拿著少量的股份,卻有著巨大的決策權,那么大量的決策風險就轉移到其他股東身上,況且由于創始人“大權在握”,難免不會利用手中的權利對中小股東進行侵害。在對中小股東立法保護本來就不很完善的中國,在實行這樣的制度,對中小股東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況且,在中國大股東持股高達30%以上的公司占比達60%以上。在這種背景下,有學者認為:“推行雙重股權制度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問題:如果允許大股東同時持有AB股,大股東必然就會通過持有A股保證控制權而在二級市場肆無忌憚地拋售B股,以賺取價差;可如果不允許大股東持有B股,就阻礙了其在二級市場高拋低吸的資本運作,有多少公司會選擇發行AB股自然就成為了一個問題。退一步講,即便忽視大股東持股比例問題,AB股制度必然會加大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道德風險問題,投資者的權利保護也就成為了一紙空談。”
其次,我國目前沒有集團訴訟制度。所謂集團訴訟,有各種定義,美國學者瑪莉·凱·凱恩認為:“集團訴訟是允許一人或幾人代表他們自己或那些聲稱受到同樣侵害或者是以同樣的方式被侵害的其他人起訴或被訴的制度。”法律辭典中集團訴訟的定義為:“在法律上允許一人或數人代表其他具有共同利害關系的人提起訴訟,訴訟的判決對所有共同利害人有效。”集團訴訟的特點就是避免大量存在相同的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的當事人重復訴訟,充分保護多數當事人的利益,減少法院壓力,提高訴訟效益。中國也有類似的訴訟制度,就是代表人訴訟制度。在商法上,則有相應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我國現行《公司法》第151條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統一規定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相比西方的集團訴訟制度我國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存在以下問題:①對原告股東限制條件過于嚴苛;②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地位界定不明;③前置的免除條件規定不合理等。而西方的集團訴訟制度則沒有對股東或其他被侵權的當事人有過多要求,該制度對條件限制方面規定籠統,訴訟成本也比我國股東代表制度低。如果單就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來看的話,西方的集團訴訟制度明顯比我國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略勝一籌。所以,如果在中國實行雙重股權制的話,沒有集團訴訟對持有決策權的大股東的震懾,這些大股東就會肆無忌憚地損害其他股東利益。
再者,我國監事會并不能很好地對公司和股東會行使監督權,甚至有很多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但是在公司或公司制企業實際運營中,監事會的怠于使用職權,不能有效起到監督效果,甚至“有監無事”,導致公司董事長,經理濫用權力,以權謀私。同時也損害了公司利益,導致國家資產白白流失。基于以上理由,我國雖然有引進雙重股權制的必要,但是就目前的中國實際情況來看,引進雙重股權制的弊大于利,只有努力將中國相關立法完善,形成一套良好的制度,才能使中國引進雙重股權制成為現實。
三、小結
雙重股權制的引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但在目前的中國不宜實行該制度。只有加快完善以公司法為主的相關立法,以保護中小投資者、股東的利益為核心,形成一套適當的制度,此時才可以考慮推行雙重股權制。且筆者不建議大量企業都使用這種股權模式,因為這種股權模式是一把雙刃劍,最好是只有創新科技為核心的公司、企業使用為宜。
參考文獻:
[1]劉級鵬.雙重股權制,中國尚未準備好[J].經濟,2015,(6).
[2][美]瑪莉·凱·凱恩.集團訴訟[J].外國法學譯叢,1987.
[3]莊淑珍.董天夫.我國代表人訴訟制度與美國集團訴訟制度的比較研究[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