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善娜
【摘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防范經濟活動風險、貫徹落實法律法規、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保證財務信息質量的重要管控措施。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推動事業單位各項業務工作規范化開展,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本文筆者從當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入手,對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對策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預算管理以及會計準則的完善,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越來越受到關注。在事業單位范圍內全面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體現了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能力、規范內部控制和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相結合的要求。當前,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敢于正視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若干風險,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需要經過梳理經濟活動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相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并督促相關人員認真執行等一系列程序。具體分為四個步驟。
一、把確定風險點作為基礎
實際工作中,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目標和單位總目標是一致的。在內部控制目標確定之后,首先要分析經濟業務活動的風險,識別風險點。由于內部控制貫穿于經濟活動全過程,涉及各種業務和事項,因此,內部控制不僅要識別單位內部風險,還要識別與控制目標相關的各類外部風險。其次,要對風險進行評估,主要從兩個層面重點關注:一是內部控制工作組織建設情況、內部管理制度、崗位設置及崗位責任制、財務核算、信息技術的運用等情況。二是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情況。在充分識別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各種潛在風險因素后,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對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評估,確定要重點關注和優先控制的風險。
二、把方法與措施作為手段
在確定風險點之后,事業單位要采取相應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應對各種風險,并實施有效控制,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一是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要確定哪些崗位是不相容的,要明確崗位職責和分工,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二是內部授權審批控制。單位在辦理業務和事項時,要經過規定的程序授權批準,相關工作人員要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開展業務,確保操作有規、運行有力。三是歸口管理。要圍繞關鍵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格局,搞好統籌協調、力量整合、統一管理,確保實現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良好工作機制。四是預算控制。預算管理貫穿經濟活動全過程,要把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管理結合起來統籌考慮,構建成一個整體預算體系,要將諸多預算信息分析統計,作為管理者決策的重要參考。五是財產保護控制。財產保護控制要實行登記制度、保管制度、盤點制度、賬實核對制度,除此之外,要對變現能力強的流動性資金限制無關人員的直接接觸,確保資產安全完整。六是會計控制。要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會計制度,規范財務人員行為,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管理水平。要對會計檔案和業務活動中涉及的表單加強管理、按時整理歸檔。七是信息內部公開。要建立健全內部信息公開制度,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實際情況的信息定期進行公布,確保單位內部各管理層級、各業務環節之間對內部控制信息進行溝通和反饋,為內部控制工作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服務。
三、把控制與執行作為機制
在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措施之后,事業單位要對風險進行分析,針對單位存在的風險,選取最優解決方案,并督促相關人員認真執行風險應對策略和實施計劃、明確實施時限,切實將實施工作落到實處。應對風險要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單位層面的內部控制。單位負責人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要強化責任意識;要單獨設置內控部門或確定內部控制牽頭部門作為內部控制建設具體工作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負責協調內部控制工作。要對重大經濟事項由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決定,形成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議事決策機制。特別是對大額資金使用、大宗物資采購、基本建設項目等重大經濟事項要采取立項評審的方式;要對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實行輪崗制、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要建立和完善財務體系,從財務管理體制著手,設立監督管理與內部稽核制度,確保會計信息可靠真實;要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內部控制管理中,并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平臺,促進內部控制和信息系統的有機結合,為內部控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資源。二是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要綜合運用各種控制手段和方法,對業務層面包括的預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購控制、資產控制、建設項目控制、合同控制進行全方位內部控制。要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等內部管理制度,合理設置崗位,明確相關崗位職責權限,確保預算編制方法科學、預算執行嚴格有效、決算控制真實準確;要加強收支控制,明確由財務部門歸口管理各項收入并進行會計核算,明確支出業務的開支標準和開支范圍,加強支出審批控制,確保按照規定辦理資金支付業務;要加強政府采購管理,要建立政府采購內部管理制度,按照先填報集中采購預算,經批復同意并錄入采購計劃后,方可實施采購的工作流程開展政府采購業務;要加強資產控制,確保貨幣資金使用、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對外投資項目的安全;要加強建設項目控制,對項目立項、項目設計、招投標、價款結算、竣工驗收等做出明確規定,確保建設項目實現預期目標;要加強合同管理,明確合同訂立的范圍和條件,加強對合同訂立的管理,要對合同履行情況實施有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四、把評價與監督作為保障
內部控制的評價與監督是確保內部控制不斷完善并有效實施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自我評價。由單位負責人指定專門部門或專人負責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開展自我評價,專門部門完成評價工作之后,相關人員要編寫自我評價報告,評價報告要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指出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議。二是內部監督。內部審計部門通常作為內部控制評價部門,負責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實施工作。內部控制評價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管理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工作方案,要對內部管理制度、機制建立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要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并督促單位進行整改。三是外部監督。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共同承擔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工作,要對單位內部控制建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要針對性地提出檢查意見和建議,并督促單位進行整改。事業單位通過加強上級監督、平級監督、內部監督、外部監督等措施,要切實把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監督起來,要通過內部控制的監督與評價,促進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五、結束語
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的業務工作與管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對管理體系實施規范化的過程中,要依據內部控制的相關要求,逐步完善內部控制,從而促進事業單位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維護事業單位資產安全、提高事業單位信息報告質量和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在新形勢下,完成內部控制目標需要方方面面因素的長期整體協同和相互促進,無論是社會環境變化引起的外部風險,還是內部管理機制布局引起的內部風險,都會對內部控制產生影響。做好風險問題研究,切實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魏巍.論新會計制度下高等院校會計核算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2).
[2]邱雁笙.新會計制度下醫院財務內控相關問題的研究[J].中國市場,2016,(22).
[3]楊惠.高校新會計制度的主要變化及實施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