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艷
【摘要】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農業領域逐漸發展起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我國的農業領域日益壯大,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規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在大力發展農業,投入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我國的土地規模經營的方面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領域發展和前進的步伐,因此,我國應該加大對土地規模經營管理的力度。文章對我國農業領域上遇到的有關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并且進一步對我國的農業領域的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措施與經營策略,良好的促進了我國農業領域的發展。
【關鍵詞】土地規模經營 經營問題 良好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與進步,尤其是我國農業領域的發展。隨著我國農村的經濟的變革和多方式的變化模式,我國現有的對土地規模經營的分散型模式已經逐漸不適用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的發展和變化,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傳統經營模式已經逐漸被取代。從目前的世界農業領域的發展來看,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相較于發達國家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一些相對發達的國家在針對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方面上都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措施來改變原有的經營方式,并且良好的促進了新模式的使用。我國盡管處于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國的綜合實力雄厚,本文針對我國相土地規模經營的潛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討,進一步提出了針對我國國情和發展現狀了有關土地規模經營的方法與措施,從而促進了我國農業領域的良好發展。
一、我國現階段土地規模經營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對土地流失的顧慮影響了土地規模經營
我國農村的傳統的土地規模經營模式是以農民對土地的自發流轉為主,但是由于我國對土地流轉的知識宣傳的不到位,導致很大部分的農民不愿意進行土地的流轉管理,人們總是會對土地的管理與使用的權利極其在意,對土地進行輪流制管理的意識不夠高,這些農民不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國家對土地規模管理的重要性。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農民土地使用政策的放寬和相應的優惠政策的實施,農民對國家的補貼政策越來越依賴,并且大部分人認為這些補貼的農業費用也是家庭的一份收入,所以大多數農民都不愿意把土地轉讓出去,以免失去大部分的利益,人們總是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來拒絕國家的土地流轉管理模式。再者,我們國家的土地分布比較廣,地域也各有不同,因此所有人都想擁有一塊發展前景較好的土地,一旦擁有了,就會通過租賃的方式使用它獲取更大的利益,這也是影響我國對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模式的因素之一。
(二)對土地流轉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標準的操作
雖然我們國家近些年來農村建設越來越好,各項工作也在盡力完善中,但是在農村的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方面上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與漏洞,我國針對土地使用流轉的相關制度規范和法律法規建立的不夠全面,近些年來也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導致了我國農村在關于土地使用期限和對外承包的原則問題上規定的過于籠統,農村的大部分土地使用用戶在處理相關情況時都是采用的私下達成有關協議,并沒有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沒有經過法律證明和有關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檢查與審核,從而在現實生產生活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利益糾紛和損失。其次,在農村地區,我們國家沒有建立一個系統的對土地使用進行適當管理與調節的具體機構,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是一個相對龐大的項目,要有足夠規模的組織機構對其進行科學管理和統籌分配,相應組織機構的不完善對我國的土地規模經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整體影響了我國農業領域發展的進程。
(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導致土地流轉不暢
在我國農村,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主要的來源就是土地,這是我國歷史性的發展問題。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相應制度體系的建立,我國逐漸對農村居民建立了醫療保險體系、養老金體系、社會補助體系等各種制度體系,但是我國的制度體系建立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在某些相應的具體事件的處理上還不是很到位,制度體系也就不夠健全,導致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著很大程度的差距,這也就促使我國農村居民不愿意放棄唯一的收入來源,也就是不愿意輕易放棄賴以生存的土地。它們依賴土地來解決生產生活中最為基本的民生問題,比如:上學難問題、看病難問題、口糧問題等。尤其是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強,對土地使用權轉讓不認同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這些人對土地的程度極高,普遍認為只要有土地,人們就能夠吃飽穿暖。
二、科學進行土地規模經營的措施與策略
(一)運用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法促進土地規模的經營
我國要采取規范科學的管理方式來整體促進農村的土地規模經營,各個地方的土地使用轉讓的相應制度要根據不同地方農村居民的特點來制定,根本上促進我國的土地規模經營良好的發展。首先,經營制度要涵蓋對土地種植和生產的過程中對農田的保護措施,在土地使用權利轉讓的過程中不能夠發生對農田進行損壞的情況,要采用積極的宣傳和推廣農田轉讓的好處,并且積極響應確保安全生產的號召,在土地使用的轉讓過程中要對相應的農戶進行一定的補貼。其次,在農村居民自愿進行土地使用權利的轉讓時,要讓農戶依照相應的法律規范對該過程制定起草協議,雙方通過法律程序進行合同的簽訂。再次,農村居民土地轉讓要采取自愿或主動的方式,切不可強迫農民進行流轉,與此同時,各個地方的有關機關單位要對農民轉讓土地獲得的利益進行充分的保護,不能夠克扣和扣留。通過上述的方式來達到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管理的目的。
(二)加快新農村城鎮化建設促進剩余勞動的轉移
目前為止,我國農村居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土地,導致我國農村勞動力過剩的現狀,隨著我國農村居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大部分人都愿意自主對土地進行流轉。因此我們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吃飽穿暖的愿望,使眾多農民能夠產生離開土地也能更好生活的意識,并且適當取消一些我國城市對農民進城務工的諸多規定與限制,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能夠在城市良好的發展,為更多的人提供發展的機會和空間。通過對農民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技巧的培訓來拓寬農民在城市發展的道路,逐漸加快我國的新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三)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針對我國人民非常重視的民生問題,我國政府要加大對相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力度,改善我國農民居住環境,解決農民對生產生活的后顧之憂,逐漸健全對我國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才能夠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自愿流轉土地,實現現代農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三、結語
為了加強土地規模經營管理,文章對我國現階段土地規模經營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相關的經營管理措施與方法,從而促進了我國農業領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