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波
【摘要】當下由于商業利益的裹挾,文娛新聞報道的低俗化現象日益嚴重。如何堅守并提升文娛新聞的文化品位,既是一個關乎新聞理想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相當高的報道技術含量的問題。什么是文娛新聞的文化品位?筆者認為,這首先是正確的價值觀的體現,其次是報道所承載的社會意義的體現。
【關鍵詞】文娛新聞 文化 文化品味
一、前言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旺盛,文化娛樂資訊已然成為人們茶余飯后不可或缺的談資,文化娛樂名人的社會知名度高漲,文化娛樂新聞的關注度也不斷升溫。然后,這其中,炒作與造謠間雜,虛虛實實、真假混淆,名人八卦的熱度蓋過有意義的文化娛樂事件或活動本身。真正建構整個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重要機構、重要人物等,往往沉潛為暗流,悄無聲息地影響和塑造著這個時代的人們的精神世界。而膚淺的、錯誤的、圍繞各種利益誕生的混淆視聽的文娛信息鋪天蓋天,讓文娛報道在嚴肅的新聞報道領域越來越邊緣化,或者成為“一笑置之”的笑話而已。如何能在吸引讀者的眼球的同時,還能傳遞正能量、有價值的信息,堅守并提升文娛報道的文化品位,是文娛記者不甘于隨波逐流所要思考的問題。
二、文娛新聞報道要有基石
(1)一篇新聞稿不只是淺層的信息表述,也不只是寫作技巧的炫技。如何將正確的知識點、有深度的視野體現在新聞稿中,是對記者報道實力的一種考驗。以對李少紅執導的電視劇《紅樓夢》為例,新聞報道對此劇的報道層次豐富,重視相關文化知識的介紹,而且跨越時間長。一方面,是由于報道難以與經典名著《紅樓夢》本身所承載的厚重的文化內涵相剝離;另一方面,與人民群眾對這部電視劇的信息渴求的傾向有關。所以,不管是新聞記者出于主動思考,還是被動迎合,相關新聞報道的整體面貌體現出對淺層次的文娛信息的釜底抽薪之勢,高屋建瓴的優秀報道在時間的沉淀后蓋過八卦造勢的勁頭。直到今天,仍然有媒體在感嘆“李少紅版《紅樓夢》走出來多少紅人”。
(2)文娛新聞報道,多點人性,少點炒作。在文娛新聞報道中,人物報道是一個重要方面。如對作家、導演、編劇、明星的采訪,采訪成稿有長有短,對于一個受關注的事件的回應,可能一位明星的一句話“是”或者“否”,就能成就一篇新聞稿。但這些大量的人物報道中,迎合宣傳需要已然成為主流,文娛記者也就成為新聞行業中“非記者”的記者,其職業實質成為報道對象公關宣傳的一種延伸,新聞報道的獨立性大幅減弱,新聞記者的尊嚴也受到很大的挑戰。“會蟲”也就是頻繁為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走稿的記者,成為文化娛樂報道記者的主體。高質量、獨立縱深思考的文化娛樂新聞,成為社會民生新聞甚至時政新聞領域記者手中的砝碼。如何讓文娛記者的報道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既是對記者自身的考驗,也是對記者生存機制進一步改善的要求。
(3)文娛報道應從技術上抵制不良作風。過去,為了保證新聞要素真實準確,新聞工作者應多采用人民網、新華社等信息來源,保證新聞的可信性。如今,媒體為了搶先“爆料”,往往“據傳”“或傳”“據推測”模糊處理稿件,新聞寫作成為虛構寫作,罔顧真實性,只顧娛樂性。讀者或者會心一笑,或者置之不理,或者罵聲一片。各種吸引眼球的信息,在文娛新聞里刷屏、占版面,讀者止于娛樂消遣,文化娛樂領域人物、作品的有意義的價值難以凸顯,文化娛樂報道在新聞領域一步步走向邊緣化,處境更為尷尬。
(4)文娛報道的批評性薄弱。以被視為娛樂作家的郭敬明為例,2006年5月北京高院判決,他的作品《夢里花落知多少》剽竊作家莊羽作品《圈里圈外》。但奇怪的是,郭敬明不僅不道歉,而且他的粉絲還推崇“模仿者”,他仍然作為流行偶像進行著寫作,而且成為非常成功的跨界作家明星。媒體助推著郭敬明的“成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是粉絲過于寬容和盲目,還是媒體過于拜金和迎合
三、文娛新聞報道也需嚴控質量
文娛報道粗鄙化泛濫成災,面對這樣的現實,作為文娛記者,如果不能從我做起,在每一次采訪報道中去點滴改善,一個良性健康的文娛報道生態也很難呈現。作為新聞產品,文娛報道也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嚴控產品質量,讓文娛報道更為貼心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1)注重不同渠道新聞報道的表達方式。從平面媒體、電視、廣播,到互聯網,再到今天全民熟稔的移動互聯網,新聞報道的方式在不斷出新。報道內容本身,因為技術創新、思維創新,也在不斷被組合、剪裁,面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媒介融合更像是一種伙伴關系或婚姻關系,其中每種媒介都保留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們不是相互競爭,而是相互協作,為整個產品的發展做出貢獻。“融合新聞”主要指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新聞傳播活動。融合新聞的特點包括:新聞業務整合化、新聞載體數字化、視覺傳達多樣化。文娛報道在這場技術革新中,腳步稍緩,更趨保守,報道方式、報道內容千篇一律。對此,自媒體的報道打開新的格局,不管是內容的深度還是報道的敘述方式,以及圖文、音頻和視頻巧具匠心的結合,都比傳統媒體的報道跨出了一大步。
(2)文娛報道需要專家型記者。新聞工作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歷史以及自然科學等。對于立志從事新聞工作的人來說,除了學好新聞學外,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學習其他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到新聞實踐中去刻苦磨煉,從而建構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所謂的專家型記者,不只是對某個領域的知識的熟悉,還包括對人物、事件及其內在關系的把握。記者是社會的觀察者和記錄者,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社會洞察力,才能于普通的文化活動報道、娛樂事件中找到與眾不同的、具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的報道亮點。文娛報道既不應該淪為文娛活動宣傳列表,也不應該成為宣傳炒作的助推力量。鉆進去,更需要跳出來,這樣才能給讀者以啟發性的報道。
(3)必須始終堅持職業道徳。有些記者偏愛挖掘明星隱私,這樣的記者被稱為“狗仔隊”,他們發現并公布丑聞。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考量,“狗仔隊”通常是訓練有素的專業記者。文娛報道,可以嘗試將“狗仔隊”的專業素養與正能量的文娛報道相結合。娛樂圈紛繁復雜,媒體在對事實進行客觀報道的同時,也應該在比較高的層次上進行引導,提高公眾對錯綜復雜的娛樂現象的認識,在給讀者帶來娛樂的同時,也給他們留出思考的空間。
四、文娛新聞宣傳要縱深化
(1)活化涵養。人類文化傳承到今天,是文學、藝術等多個文學素養的積累,它是一個深而窄的內容結構。作為一名文娛記者,不僅需要了解文化藝術各種表達形式的基本知識,還需要用新的時代的思維去激活每一個報道對象身上涌動的靈魂和生命力。如,提煉新聞事件的“零”,即對所謂的“熱點”逆向思維,從而得到意外的興奮。以讀者的感受內化為媒體的態度,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視角。比如對于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報道,若干媒體關注莫言獲獎這一事實,重新梳理莫言的作品、言論等,在此時,關注莫言作品譯者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剖析莫言獲獎的一個完整的“工藝流程”的報道,就會在眾多報道中獨樹一幟。又比如明星高片酬的報道,集中渲染和抨擊明星高片酬的現象報道多如牛毛,然而明星高片酬背后電視劇行業的勢微和綜藝節目口碑、業績飛漲的社會機制成因,卻是考驗文娛記者“坐冷板凳”的定力。
(2)擴大文娛報道主題面積。文娛新聞不只是新書發布、演出上演、電視劇播出等,不只是明星戀愛結婚懷孕生子,不只是考古發現、展覽活動等,如果把文娛活動當成生活方式,介入者因其活動、作品以及作品的影響力,所編織出的是一個寬幅的社會圖景。在這個社會圖景里,又人口的流動、產業的轉移、價值觀的變化、時尚觀念的更新等。只要有發現力,任何一個小的人物和事件,都可以演繹出、牽連出一個復雜的新聞有機體。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升文娛新聞報道的文化品位,一方面需要強化媒體的社會責任,堅守道德底線,另一方面需要記者堅持正確的導向和方針,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豐富社會閱歷,才能在新聞實踐中逐漸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態。
參考文獻:
[1]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五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2]黃瑚.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第二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3]黃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報道[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4]張曉然.文娛新聞要有文化品位[J].新聞記者,2009.
[5]彭劍.從文娛新聞炒作的形成機制探討遏制對策[J].新聞與寫作,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