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介波
【摘要】常州市隸屬江蘇省,地處長江之南、太湖之濱,現有開放式公園50多座。常州公園堅持“綠色為本,文化為魂”的建園理念,不僅堅持生態優先,強調還綠于民,把公園建成市民休憩的“后花園”,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開放式公園 社會效益 常州公園
一、常州開放式公園的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我們重點選取了紅梅公園、東坡公園、人民公園、青楓公園、人民公園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公園流動人群
公園流動人群以20到40歲的人群為主,60歲以上的人員的比例明顯少了很多。現在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提高,很多小區都有自己的綠化地足夠年紀較大的居民活動,基本都能滿足老齡居民的活動要求,也就沒有必要再去公園活動。而青壯年則更加青睞于公園的風景和環境。
(二)居民對公園不同設施的喜好程度
除了環境以外居民對于公園的娛樂設施和人文氣息還是很是喜歡的。公園中的健身設施更是一應俱全,不僅如此像紅梅公園等更是有觀鳥園、水族館等娛樂場所。
當然除了娛樂健身作為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公園當然少不了文化的熏陶。就拿東坡公園舉例來說,東坡園大門上的門環與眾不同,其形似虎,名曰狴犴,相傳是龍的第七個兒子,半亭屋脊兩端的卷尾龍頭,名叫螭吻,相傳是龍的第九個兒子。蘇東坡深受世人敬仰,而常州人對東坡先生則更敬愛有加,1982年修建門庭時,特以龍子護門,日夜守護先生正氣。
二、常州開放式公園的社會效益
(一)為市民提供活動場所
常州公園數量眾多種類繁雜,那么是否能夠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呢?我們根據不同的年齡斷進行了調查。
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10-29歲年齡段的人群有60%的人比較青睞公園的綠化環境,常州公園素來以“綠色為本”,所建造的環境深得民眾喜歡。以最早開放的人民公園為例,周圍是挺拔蒼勁的古樹,綠意盎然的草坪,清澈透亮的水景,無論在哪個季節都能看到綻放的鮮花和綠瑩瑩的草坪。
同樣的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群還是以觀賞風景為主,另外也有40%的人群將公園作為日常鍛煉的場所,常州像紅梅這樣的公園也都有提供居民鍛煉的場地和器材。公園的綠化面積大,空氣清新確實是人們早晚鍛煉的最佳場所。
(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常州有10個森林公園和10個濕地公園,常州開放式公園的建設多是建立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其中青楓公園作為森林公園的典型就可以看出森林公園對于改善常州城市環境的重要作用。
公園的建設注重綠化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園內樹木茂盛蔥郁,植物資源豐富,分布形式多樣,從水生植物到濕生植物到喬灌木,從草坪到花境到叢林,形成了多種生態植物群落。同時建設者以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創建了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態物種體系,使觀賞與生態有機結合,將青楓公園營造成一塊真正有生命意義的土地和一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森林公園。
常州的第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天目湖森林公園,天目湖國家級森林公園由天目湖片區、龍潭片區和南山竹海片區3個片區組成,規劃總面積3700多公頃,其中林地面積近2000公頃,陸地森林覆蓋率99.14%。園區內共有木本植物348種、草本植物708種、蕨類植物90種。
其中,天目湖片區由沙河與大溪兩座國家大型水庫組成,雙湖競秀,以湖、島、山、林為景觀特色,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II類水標準;龍潭片區是全國兩個重點板栗良種繁育基地之一,保存有430公頃的封山育林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由常綠針闊葉樹種和落葉樹種構成,是江蘇省保存最好的天然次生林之一;南山竹海片區分布的毛竹林達535公頃,是宜溧山區海拔相對高差最大的竹海,不久前它以城市“綠肺”功能,當選網民最喜愛的“江蘇十大避暑勝地”第1名。
(三)具有植物科普、文化宣傳的教育意義
除了以上我們了解到的常州公園以“綠化文本”的特點,我們還從調查中了解到常州公園以“文化為魂” 的特色。常州開放式公園也具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當年梁思成先生看到的情況又大量重現:“純中國式之秀美或壯偉的舊市容,或破環無遺,或僅余大略,市民絲毫不覺可惜。雄峙已數百年的古建筑、充沛醫術特殊趣味的街市,為一民族之顯著表現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幟之下完全犧牲” 。
古典園林代表東坡公園,歷史氣息濃厚,古風古韻的建筑不僅是對我們文化底蘊的熏陶,也是我們了解大文豪蘇東坡的一種有效途徑。再如圩墩遺址,文化底蘊也較豐富。青楓公園,面積廣闊,環境優美,植被繁多,是植物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公園內還設立有植物科普館。
(四)為常州花園城市的建設做貢獻
常州市曾代表團在第16屆國際花園城市總決賽中力克同組的阿聯酋阿布扎比、土耳其安卡拉、日本熊本等12個城市,常州因發展開放式公園對自然人文景觀,歷史文化遺存,環境保護,以及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提升,而一舉獲得2012國際花園城市綜合類金獎,為常州捧回了這座“綠色奧斯卡”。
常州因公園建設先進進而蜚聲全國,曾作為全國第四宜居地,多是依賴常州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進行公園的建造,使得常州的公園數量眾多卻又各具特色。同時又能積極的為群眾考慮不僅滿足了居民的游覽、觀賞、休息的要求,還能貫徹“文化為魂”的宗旨,使得常州的公園這樣具有吸引力。
雖然這些歷史悠久的公園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調查過程中也有40.5%的人群表示公園的宣傳等宣傳現代精神的地方更新不夠及時,這也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部分損壞的設施未得到及時的修理。
常州開放式公園依靠獨特的管理方式、優美的環境和貼近民意的設施建設,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也在為常州這座美麗的城市加分。不僅僅是“綠色為本”常州開放式公園的“文化為魂”也讓我們感受到一股優雅的“氣質”,這種由內而外的美才是常州開放式公園成功的秘訣所在。而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去學習了解常州公園所蘊含的藝術文化并將之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劉庭風.廣州園林[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