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對中國民間藝術文化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而山東民歌就是民間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民歌具有非常悠久的音樂歷史文化,正是因為這些文化背景和文化環境孕育出了成千上萬的山東民族歌曲。山東民族歌曲意蘊悠長、選材廣泛形成了國家、社會的寶貴財富資源。而鋼琴是樂器之王,山東民歌與鋼琴伴奏的結合可以有效的將山東民歌中的豐富藝術內涵體現出來,這地對山東民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由于中國的山東民歌與西方聲樂在藝術風格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然而正因為這種差距使山東民歌與鋼琴伴奏在結合過程中形成了只屬于自己獨立的藝術特征。這種藝術特征可以加深人們對其的認知,了解山東民歌的真正意義,從而促進山東民歌快速發展。基于此,本文對山東民歌鋼琴伴奏藝術特征進行了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山東民歌 鋼琴伴奏 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3-0040-03
山東民歌主要指具有山東地區民族特色的音樂歌曲,這些歌曲主要來自于山東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所演唱的歌詞與人們的實際相符,深受人們喜愛,從而在民間廣泛流傳。近年來,通過專業音樂家對山東民歌不斷的收集、整理,將其通過全新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快速發展。山東民歌在伴奏時都是通過當地的民族樂器進行伴奏,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西方鋼琴伴奏不斷流入中國,并由當時音樂家將西方鋼琴音樂作曲技法與山東民歌結合,通過鋼琴伴奏的形式演唱山東民歌。這種演唱方式深受人們喜愛,為山東民歌在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山東民歌特點
山東地形復雜、多樣,不同的地理形態對山東民歌的產生、發展都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一)山東民歌分類
山東民歌在發展過程中會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的生活習慣、文化風格等劃分成不同種類。常見的山東民歌種類主要由載體類型民歌組成,而體裁是文化藝術作品分類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將作品通過文藝范疇的形式展現出來。山東民歌的體裁分類主要包括了號子、小調、秧歌、兒歌、花鼓等部分組成[1]。
1.號子:主要在一些勞動民歌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通過集體勞動的形式進行演唱。比如說在海邊、田間等。勞動方式的不同就會使號子朝著多樣化的形式發展下去,從而滿足不同勞動人民在勞作、演唱時的需求。
2.小調:又稱作為小曲,這種類型的民歌主要在一些民間的休息、娛樂場所中進行演唱,是中國民歌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山東小調民歌主要由《銀紐絲》《疊斷橋》《玉娥郎》等,這些小調流傳時間較長,可以在山東的各個地區展現出來,并且還會因為不同地區的習俗風格不同將其同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增加山東民歌的文化藝術特點。
3.秧歌:是山東民間舞蹈種類的重要組成部分,每當豐收、佳節,山東當地人民都會將秧歌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出來,有邊歌邊舞的、有只唱不舞、有只舞不唱等等。秧歌的取材都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等。山東秧歌的涉及范圍較廣,其中深受人們喜愛的秧歌類型主要由鼓子秧歌、平陰秧歌等部分。
4.花鼓:花鼓是山東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演唱時主要通過花鼓樂器進行伴奏,形成一種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雖然說花鼓和秧歌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共同特點,但是秧歌主要的涉及范圍是勞動人民,是他們在辛勤勞作一天之后的娛樂曲目。而花鼓主要指一些貧困家庭謀生的一種手段,其在表演過程中可以以自己伴奏多人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但是花鼓的規模要比秧歌小很多。
5.兒歌:是山東民歌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兒童演唱過程中可以將兒童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展現出來,讓人們通過多種角度來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2]。兒歌在山東民歌中的涉及范圍較廣,沒有特定的地域限制,因此,不管在哪個地區都可以聽到帶有獨特藝術特點的民族兒歌。
(二)山東民歌的風格特點
山東民歌的音階形式要比其他地區音階形式種類豐富,其中最為常見的有五聲音階(do-re-mi-sol-la)、六聲音階(do-re-mi-sol-la-si、do-re-mi-fa-sol-la)和七聲音階(do-re-mi-fa-sol-ka-si)組成[3]。這些音階中最常見的是六聲音階,這種音階在山東民歌中得到廣泛應用,并深受人們喜愛。音調是整個音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塑造一個全新的音樂形象,同時還能將原有的音樂形象創新、完善,將其通過全新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滿足人們對音樂作品欣賞的需求。
曲調是山東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東民歌演唱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常見的山東民歌曲調主要有以下幾種:1.完全級進山東民歌會將整個樂曲去掉控制在小三度左右,這種類型的山東民歌主要有《月下紡棉》;2.五度去掉的音階跳進類型,這種類型的曲調還可以通過三度、四度、五度的形式進行調整,并將整幅作品的節奏感體現出來[4]。而這種曲調形式的樂曲代表作主要指《采桑》;3.通過六度的形式進行音調跳進,而這類型的曲調中主要通過民歌七度大跳的形式演唱,代表作品主要由《繡花針》《對花》等部分組成。
二、山東民歌鋼琴伴奏的藝術特征
(一)山東民歌鋼琴伴奏的節奏特點
隨著民歌在我國不斷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作曲家開始嘗試為山東民歌進行鋼琴伴奏的編配。伴奏曲譜的編配可以說是作品的二次創作,在汲取當地音樂特色的同時又融合的西方和聲等理念,巧妙的把它們編織在一起。鋼琴伴奏在山東民歌實際的演唱中可以做好對歌曲節奏、速度的控制工作,提升整幅作品的發展空間,從而促進我國山東民歌快速發展[5]。另外,一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鋼琴伴奏還可以在其民歌演唱時進行恰當的歌曲烘托和情緒的帶動,與演唱者產生默契、和諧的火花,只有這樣才能將山東民歌中的精髓體現出來。
山東民歌中的鋼琴伴奏主要是通過叫板、打板、散板的形式進行演奏,從而將山東民歌中的戲曲節奏特點體現出來。其中散板在演奏過程中可以通過自由的演唱形式展現出來,從而擴大山東民歌的節奏特點,讓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想法進行演唱[6]。在山東民歌中,鋼琴伴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個音樂節奏進程,將原有的演唱模式創新、完善。搖板主要演奏特點主要通過“緊拉慢唱”的形式進行演奏,如果整個音樂的節奏急切,那么民歌可以通過舒緩的形式呈現出來,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烘托出演唱者在演唱時的相關節奏。叫板是整個山東民歌在演唱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演唱時可以將整個作品的字末或者句尾進行墊后,并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將整首作品的藝術情節展現出來,從而滿足現代人們的觀看需求。
(二)山東民歌鋼琴伴奏的音色特點
現如今,人們的審美需求在不斷發生改變,民歌的演唱形式和鋼琴演奏的觸鍵形式也是日漸多元化。但是,山東民歌與鋼琴伴奏的結合仍需要保證民歌中原有的藝術韻味,只有這樣才能將民歌的真正藝術價值體現出來。因而,鋼琴伴奏與山東民歌的結合可以將伴奏觸鍵通過細膩的形式進行演奏,保證整首作品的色澤柔美,從而滿足現代人們對民歌欣賞的需求。
鋼琴伴奏在與山東民歌結合過程中還應該對民族文化進行模仿,并將其中的特點、特色展現出來。并且,還可以通過鋼琴伴奏的形式模仿古箏、古琴、蕭等,形成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作品。比如說,在對著名山東民歌《包楞調》伴奏時需要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傳統音樂特色,將音樂特色通過全新的形式展現出來,在保證鋼琴伴奏特色的情況下還能讓人們了解傳統的民間藝術。另外,在對其實際演奏期間,還要做好演奏技巧的控制工作,保證音調的合理性,將其中的古琴特點彰顯出來[7]。
(三)山東民歌鋼琴伴奏的戲曲化特點
無論山東民歌怎樣發展,其與中國戲曲始終都會通過相互影響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與山東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滲透。近年來,山東民歌在創作過程中包括了大量的戲曲藝術,可以說一部分的山東民歌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全新表現形式。山東民歌創作、演唱期間,一些民歌可以通過直接演繹的形式將戲曲中的段子展現出來,在觀看和欣賞山東民歌的同時還能了解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比如說,在山東民歌創作過程中主要通過散板、搖板等形式展現出來,明確戲曲文化中的節奏特點。在對山東民歌演唱時還可以通過“說白”的形式進行演奏,并通過墊襯、呼應的形式進行伴奏,形成具有戲曲特色的山東民歌作品。
總之,山東民歌在發展過程中可以有效的與鋼琴伴奏結合,并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形成一種全新藝術特點。首先,山東民歌與鋼琴伴奏的結合可以將原有的伴奏形式創新、完善,將其通過靈活、自由的形式展現出來[8]。而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鋼琴伴奏規律對自己的演唱情緒、狀態進行調整,明確山東民歌中的節奏特點,保證在人們欣賞過程中可以了解其中的真正價值。
三、結語
鋼琴伴奏可以明確整個聲樂作品的音色特點,并加強對樂器的模仿,將樂器的藝術特點通過全新的形式呈現出來。再次,當山東民歌與鋼琴伴奏的結合可帶動人們對民歌欣賞的積極性,認識到民歌的真正含義,烘托民歌的真正藝術價值。鋼琴伴奏作品作為聲樂歌曲的伴奏者,在二者實際融合期間需要做好二者特點、藝術價值的分析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山東民歌的民族特色,從而做好山東民歌與鋼琴伴奏的結合工作,促進山東民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威.《中國民族聲樂教程》鋼琴伴奏藝術特點研究——民歌作品[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4):245-248.
[2]鄒彥卓.中國民歌改編藝術歌曲鋼琴伴奏探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3):178-184.
[3]王文俐.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中的現代技法因素[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02):48-54+69.
[4]陳秋月.淺談胡廷江鋼琴伴奏編配中織體運用的藝術特色——以六首聲樂作品為例[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02):191-197.
[5]于亞男.淺析意大利那波里民歌的音樂特色[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02):270-272.
[6]曹雨琪.論民歌改編歌曲《小白菜》的藝術特點與風格[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190-192.
[7]通拉嘎.淺談蒙古族長調民歌的傳承與保護問題[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13.
[8]胡水靜.由民歌改編的藝術歌曲的教學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