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莉
隨著小學英語教學的普及,小學生對英語不再陌生,原有的新鮮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冷卻下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暴露出了不足。老師單純的講,即使講得再精彩,聽者也會索然無味。這就象一桌美餐,天天吃,時間久了,也會淡而無味。于是,教師課上滔滔講,學生堂下默默聽這一幕幕寧靜的課堂教學模式,促使教師不斷尋求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打破它。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增色不少。然而在農村,由于條件所限,多媒體教學不能普及。問題相同,條件不同,如何利用現有條件讓英語課堂活起來,是擺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棘手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英語與美術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豐富課堂內容繪畫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因為它能提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從而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可以用于以下階段:
1、課前準備階段。小學生對于色彩比較敏感,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制作繪有圖畫的字母或單詞卡片,涂上不同的顏色。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創新意識,也豐富了課堂內容。
例如:讓學生制作動物單詞圖片、交通工具單詞圖片,如:dog、monkey、cat…;car、bike…等。這樣方便了課堂教學的需要,使學生在興趣盎然地制作過程中學到知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2、教授新課階段。教師利用簡筆畫和自制圖片讓學生欣賞,可長久保持學生的愉悅心理。(1)運用簡筆畫。在教學boygirl tall-short happy-sad等幾組詞時,畫上幾個簡單人物線條即可表示,既達到了直觀教學的目的,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邊畫邊操練,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手一步一步進行口頭練習,利用句型:“Is this a_?”來讓學生猜結果是什么,教師用Yes和No回答,直到繪畫結束。這樣,在鞏固句型練習單詞的同時,讓學生在生動的繪畫過程中提高了思維能力。(2)利用自制卡片。自制卡片,就是把一些單詞寫在卡片上,上課時拿在手上,引導練習。例如教學“restaurant”一詞時,教師指著卡片進行問答“Whats this? Its a restaurant”反復練習,學生就會明白“restaurant”的含義。然后,學生可利用自己事先準備的圖片進行小組交流,在對話過程中鍛煉語言交際能力。
二、美術與小學英語學科有效整合
近來不少地區和學者主 近來不少地區和學者主張雙語教學的學習模式,即利用美術教學與英語口語相結合的雙向教學過程。要提倡全英文式地組織美術教學,就我們現在的師資和學生的實際而占是不大現實的。那么,如何利用現有條件和基礎,盡可能實施這兩門學科的整合,利用美術的優勢促進英語的學習呢?筆者在幾年的英語教學中得到了一點啟示:“用橡皮泥捏字母”活動,適合低齡兒童學習字母。教師讓學生用橡皮泥拼、擺、捏字母。看哪個小朋友在規定的時間內拼、擺、捏的字母最多。又如,在牛津3A教材Unit 2 shapes中需要學習circle、square、triangle、star四種圖形。這些新單詞發音難,學生不易掌握.學完后將四種圖形放在一起,學生又容易混淆。針對這種情況.在鞏同單詞的環節中,設計了“小巧手”的活動: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發給每組學生一個信封,信封里裝有小圓片、小三角片、小方片和五角星若干個,啟發、鼓勵學生用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紙片拼出圖案。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一個個充滿童趣、想象、與眾不同的圖案栩栩如生地出現在筆者面前。然后,讓學生提供一個自己認為比較有趣的圖案在組內交流,并說說這個圖案是用哪些圖形拼成的。這些活動適應孩子學習語言的需要,幫助學生發揮個人的思維創造能力,激發他們的感知覺能力,同時大大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學生在不斷的創新體驗中,挖掘了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保持了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由此可見。美術與英語的巧妙結合,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情景。打開了學生創造想象的大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藝術教育與英語學科整合中易出現的誤區
1、在“學科整合”的理念下。將畫畫、聽音樂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如果處理不當,時間把握得不好。容易主次顛倒,將英語課上成音樂課、美術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相關英語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這樣的活動缺少了應有的內容和目標指向,脫離了英語語言的實踐性,沒有合理把握活動的度.更沒有達到操練所學的英語知識的教學目標。游離于英語教學的目標,無論課堂教學多么生動活潑、活動形式多么豐富多彩.那都是徒勞無益的。
2、容易把藝術教育神圣化。把整合看作一種時尚。把每一節課都與音樂、美術搭上邊,沒能從觀念上意識到學科整合的客觀性和必要性,只是將整合表面化、形式化,純粹是為了整合而整合。長此以往,會讓課堂學習停留在感官和直觀學習水平上,弱化了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內在質量,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知識教學與藝術教育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其整合是一種“無痕”的教育。藝術教育與小學英語學科的整合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學生通過對審美對象的觀賞,情不自禁地參與英語語言學習,主動熱情地投入審美創造。只要老師牢同樹立“整合”的意識,就能在“學中玩”與“玩中學”的過程中捕捉到整合的契機和切人點。就能使小學英語教學增加趣味性和應用性,從而使英語學科在保證它特有個性的前提下.吸收多學科的營養。讓小學英語教學綻放出奇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汪琴,李道柏.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課堂參與行為的影響[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2] 劉煥.外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分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