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一、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 巧設導入語激趣。上課伊始, 教師應根據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 設計一段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導人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學習動力, 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其次, 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欲強, 愛爭強好勝, 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 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 學生會興致盎然,熱情高漲, 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 把中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 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 讓學生以賽激趣, 以賽促學, 以賽提效。總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 選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激趣方法,會使數學課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會使學生在學中玩, 在玩中學,學得有趣, 學得愉快, 學得輕松, 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二、注意思維能力的培養, 形成數學語言
當今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時代,不僅要要教育學每個公民具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雙基的訓練,而且要把發展思維,培養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所以一方面要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由于小學生年級小,知識不足,缺乏經驗,思維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形象作支撐。所以要遵循學生思維特點,運用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小學數學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比較知識的異同點,將知識進行分類,形成知識系統。分析與綜合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基本方法。抽象與概括 思維過程的核心,數學學習最終目標。 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為了在數學教育中實現我國培養全方面人才的目標,教師要解除傳統觀念的限制,開辟出新的教學之路。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從傳統的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讓學生成為教學課堂中的“主角”。教師要開辟學生的思維空間,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的思維,積極讓學生展開互動,在課堂上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做出正確性的引導式作答,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教師明白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按著我國新課標的標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于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方式予以解決,同時留下伏筆,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下一定的時間與學生展開互動,提倡學生對課堂上所講述的教學內容進行激烈的討論,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學習倡導先進的教學理論,并將先進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切實的掌握學習方法,要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向學生展現學習過程,顯示學習方法的透明度,使學生在探求新知識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四、課前充分的準備
學習數學對于自身數學基礎的要求很高,因為數學是極其嚴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它的思想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續性,如果之前的知識點沒有掌握牢靠,那么越之往后學習,知識網絡越加復雜,而所需要聯系的基礎知識越加繁多,因此經常在知識有漏洞后,數學的學習便更加陷入困境。因此,在上一節課之前,我們要進行充分的準備:首先,教師自己要熟悉教材,理解教學大納的要求,明確教學目的,理解教學的重、難點,針對這一教學內容需要采用哪些教學方法等,教師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并結合班上的實際情況,才能把教案寫好,寫得全面合理,這一過程需要反復研究,反復備課,寫好復備課;其次,教師要準備一些課堂上需要的一些圖片、實物,設計簡明、直觀、合理的課件等;再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狀況,把沒有掌握前一知識的學生進行輔導,讓他們自身能有學習這一學科內容的知識基礎,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感興趣,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產生學習數學的強烈欲望,讓學生產生主動性。
五、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數學的教學只是粉筆、黑板、課本,掛圖,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媒介非常貧乏。小學生好奇心強,思維簡單,對于這些抽象的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積極性不高。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電教媒體融入了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多媒體把數學知識制作成具體的教學情境,讓抽象的概念、法則、公式具體化、形象化,創設了逼真的學習情境,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枯燥的學習充滿樂趣,激發了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中,我用多媒體制作了圖形旋轉的過程,這種動態的效果,讓學生觀察到運動現象,根據運動的不同分類識別旋轉的位置。新穎的形式吸引了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現象的運動過程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觀察、猜想、討論、分類等一系列活動中獲得了新知識。
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提煉要探究發現的教學教材,為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鮮活的問題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