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勝
摘要:新課標下,素質教育觀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美育教學對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美育教育的意義,對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美育教學的教育方式提出簡單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育;教育方式
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育是詩意的、審美的、充滿情趣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美育教育是實施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小學語文中實施美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獲取文化知識的同時有一個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意義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語言文字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進取精神的象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古老的諺語又告訴我們教育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業之一。因此,小學語文的教育是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環節,語文課程中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和愛國主義精神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在語文課堂中進行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審美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后天的生活及學習中慢慢體會,在耳濡目染的漫長過程中逐漸的形成對美的意識。老師要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和文本插圖中感受語言的美好,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打開學生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讓學生體會中華民族歷史的源遠流長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學生在對語文有了一定的審美意識后,才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鑒賞品味。鑒賞品味的提高離不開文章的閱讀,因此,老師要給學生營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使學生投入到文本中與作者感同身受。最后,學生在對美有了感知和鑒賞后,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對美進行思考和創造,創造美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將簡單的從藝術作品中得到的美提升為現實社會中事物的美,甚至是自然事物的美。
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開端,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和美育的結合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好的開始,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情趣,在受教育的同時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品質,身心得到平衡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方式
美育教育是一個需要一步步完成的教育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做好美的情感體驗工作,下面簡單介紹幾點美育教育的方式:
1、讀,感知美。讀包括范讀、朗讀、課外閱讀。范讀就是老師示范朗讀,把課文讀通、讀順,范讀可以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與老師與作者三者之間產生共鳴。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就像滋潤美麗花圃的一滴滴露珠,把知識帶給學生。例如,在學習《黃果樹瀑布》、《音樂之都維也納》這些寫景抒情的課文時,老師的范讀就像那潺潺流水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滋潤學生的心窩;在學習《長江之歌》、《安塞腰鼓》這些氣勢磅礴的課文時,老師的范讀能夠把學生帶進文本令人震撼的世界里,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這一份豪放美。
朗讀就是學生清清楚楚的高聲讀誦,是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朗讀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作者寫作的背景,想表達的意義,進一步受到文章的熏陶。例如:在學習《江南春》這首優美的詩詞時,學生通過清晰、通順的朗讀,感受朗讀的形式美,或者是《煙臺的海》、《我愛你啊,中國》這些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課文時,其中的排比句式更是使學生讀起來一氣呵成,朗朗上口,學生在朗讀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美。
課外閱讀就是學生在課下讀一些適合自己的書,開闊視野。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先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好讀書,讀好書,潤物細無聲的使學生感受到書中的每一種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理解真、善、美的真正意義。
2、說,表達美。小學是學生性格養成的階段,這時候的學生活潑好動,往往對事物的注意力不高,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的注意力不會發生轉移。可以在課上說一些兒歌或是童謠等,活躍課堂的氣氛,從簡單的審美展示開始向高的審美展示過渡,引導學生表達對這些審美展示的看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聽,提升美。隨著新課標的提出,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革,小學語文課堂上也開始運用更加生動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與課文相關的視頻、背景歌曲等,把語言文字轉換成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課文美妙的意境。通過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提高學生對美丑的認識,提升學生對美丑的鑒賞水平。
4、寫,創造美。要使美育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引導學生把對美的感受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這就涉及到了學生作文的寫作。開始時,老師可以布置簡單的寫作,例如讓學生對一朵美麗的花做描述,包括花的顏色、形狀等。然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看圖寫作,用自己的理解把圖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寫下來,逐漸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老師應該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大千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最后,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從中獲得美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冬天寒風凜冽、大雪紛飛,但是梅花依然頑強的活著,這時老師就可以啟發學生把梅花和人聯系起來,寫一篇做人要像梅花一樣,即使環境惡劣,也不要害怕的勵志作文。
三、結語
美,有很多種,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美育無處不在,貫穿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通過美育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審美觀,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張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方式[J].學周刊C版,2014,(10):130-130.
[2] 李琳.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探討[J].未來英才,2016,(18):240.
[3] 安翠霞.美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淺析[J].學周刊A版,2015,(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