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發
摘要: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一方面,數學源于生活;另一方面,數學可以解決不少生活問題。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不僅容易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的學習價值,實現其樂融融的學習理想。本文從創設生活情境、利用生活經驗、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問題四個方面闡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主張,對于推動小學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創設生活情境;利用生活經驗;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問題
源于生活的數學,反過來又指導生活實踐。數學與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呢?如何實現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其樂融融的樂學理想呢?這是我們數學教師應該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索欲望
只有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學數學,而且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渴望,才能實現數學為生活服務的學習需求。例如,教學“除法估算”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數學情境:同學們,我們知道學校正在為學生征訂校服,如果每套校服62元,我們三(2)班要買49套,估計一下,老師帶了3000元夠嗎?像這樣創設教學情境,不但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而且對學生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的培養大有好處。
又如,數學“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課,我采用生活中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張師傅帶著二個徒弟在做完工回家路上,天熱口渴難忍,小徒弟找不到水,卻買來個西瓜。大徒弟提議:為了公平起見,師徒每人吃三分之一。小徒弟一臉不高興,西瓜是我買的,我最少要吃五分之一,師傅聽了直笑,給你八分之一如何?小徒弟聽了高興地接了過來,忽然,他拍著腦袋說:“我真傻。”我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看,注意力高度集中,問題就引出來了:“小徒弟是否吃得最多,為什么他說自己傻?”分數的大小該怎樣比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
二、利用生活經驗,提高學習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數學,就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更直觀的理解數學問題。
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一道“165-97=165-100+3”的簡算題,學生對減去100還要加上3難以理解,可以讓學生聯系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生活經驗,舉出實例,幫助理解。如,媽媽帶了165元錢,其中有一張一百元紙幣,到商店買書包花了97元,媽媽應怎樣付錢?老師拿出準備好的人民幣,請兩位學生上臺進行現場模擬購物表演,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媽媽買東西時付100元給營業員,就是165-100;營業員找回3元,所以165減去100元,多減去了3元,應加上3。這樣,化抽象的計算為形象的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又如,學習“年、月、日”關系時,如何化抽象的時間為形象可感的實物呢?我想到了年歷畫。上課時,我帶了兩本年歷畫,開門見山地對大家說:“這節課我們學習時間單位年、月、日的關系。這兩本年歷上都分別蘊含了這些時間單位的關系,你們能從年歷上發現年和月有什么關系?月和日,年和日又有什么關系?誰能從數學的角度說說它的關系?請大家仔細看,用心想,然后在小組里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得出一些規律來。”由于有實物年歷畫,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的狀態。
三、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實踐參與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能夠做數學與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夠在數學教學中更好的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六年級有36個同學去公園參觀,門票每張8元,購票窗口標有:團體(40人)按照80%票價計算,他們怎樣買票最合算?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如果按每人8元計算,共花門票費8×36=288元;如果按團體40人買票,門票費是8×80%×40=256元。按團體買票雖然比實際人數多買了4張票,而團體票價只按80%計算,而付出的門票費少用288-256=32元,有的學生還提出:找4人散客加入到我們的團體,按團體票價收取門票費,這樣可收回門票費4×8×80%=25.6元,總共又比按個人買票少32+25.6=57.6元。通過不同方式購票計算比較,學生懂得選取用哪種購票方式最合算。要在平時的日子里,我們也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現實,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參與學習能力。
四、解決生活問題,體驗數學價值。
要讓學生看到學習的價值,就要讓學生親自體會數學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的實用性,體會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無時不需。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也就是要更好的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有一次,我出了一道這樣的題:有人買了100瓶啤酒,商家規定,5個空瓶可以換一瓶啤酒,10個瓶蓋也可以換一瓶啤酒。這個人啤酒喝完不斷地用空瓶、瓶蓋換啤酒,他最多可以喝到幾瓶啤酒?很多學生對這道題很感興趣,但他們用列表格或者畫流程圖的方法很容易出錯。后來,我提醒大家,要注意價值判斷,即注意啤酒的真正價值。這時,終于有同學悟出了用數學列式的解法,即假設啤酒一瓶a元,100瓶啤酒就花了100a元。其中一瓶啤酒中,由于5個空瓶換一瓶啤酒,所以空瓶只值a/5元,10個瓶蓋換一瓶啤酒,所以瓶蓋值a/10元,這樣一瓶“啤酒”的真正價值為a-a/5-a/10=7a/10=0.7a,然后100a÷0.7a≈142(瓶)。由于前面解題碰到困難,所以,這種解法令他們拍案叫絕!
小學數學中,可以結合生活的問題很多,如時間、長度、面積、體積、質量等單位及購物和利息結算等都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現代商業社會中,購物,算“利息”,炒股、買彩票等都和我們數學直接相關。學完對稱圖形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對稱的原理進行剪紙練習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審美意識。學生在這些現實生活中利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體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就能夠煥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把數學和生活更好地有機聯系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感到我們的生活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數學編輯室.數學(一至六年級義務教育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