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峰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新課程理念也認為,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思維導圖的建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解決函數的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含參函數的教學中一直是學生的學習的難點,相關的知識也是中考經??荚嚨膬热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幫助學生構建解題的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存在的問題
學生對于數學函數綜合題的解答常常容易出現失誤,在解題思路上經常不完整,特別對于函數綜合題因為涉及圖象和多個未知數,這一類題型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學生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對于多個變量常常理不出思路,因而不能準確的解題,出現的失誤也比較多。
三、思維導圖的建構
Tony Buzan,是思維導圖的創始人,因為他發現:人腦對圖形信息的接受能力遠遠高于對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美國圖論學者哈里曾經說過:“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數學解題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運用圖形思路來幫助學生解答數學的方法。教師通過導圖能夠比較清楚的顯示出解題思維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學生理清題目的各個層次,從而幫助學生較快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把解題思維導圖的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運用解題思維導圖進行解題,不斷提高學生解題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五、教師引導學生建立解題思維導圖的幾點思考
1、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建立解題思維導圖。學生建立解題思維導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一簇而就,要有一個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要經常引導學生聯想與思考,通過觀察與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結合平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有步驟地建立解題思維導圖。
2、解題思維導圖的建立應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解題思維導圖的建立中應當充分發揮“導”的作用,充分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大膽實踐,積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平時的解題中及時建構解題思維導圖,促進學生運用導圖解題能力的不斷提高。
3、解題思維導圖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思維導圖的建構,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參與“建圖”的全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
總之,教師對學生數學解題思維導圖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當貫穿于平時的整個課堂,不斷培養學生建構解題思維導圖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熟練地運用解題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教學論新編》陳佑清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3] 《初中數學思維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