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合塔爾江·麥麥提
在少數名族地區初中漢語教學中,漢語閱讀理解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不管是從卷面的比重,還是對于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面,都尤為重要。然而,不少少數名族學生在這方面很弱,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很多,如:不良的閱讀習慣,詞匯量的匱乏,閱讀速度慢,閱讀技巧的缺失,忽略閱讀思維及語感的培養。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少數名族學生的漢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于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不通過出聲,僅用視覺來完成對文章大意的把握及細節的處理。同時,也把閱讀當成是件樂事,選擇難度適中,生動有趣的文章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信心,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訓練閱讀速度
通過對文章難易的判斷后,來規定具體時間,如3分鐘完成短片文章,5分鐘完成中篇較難的文章,7分鐘難度大的文章。長期堅持這種習慣,閱讀速度能不斷提高。
三、增加詞語積累
詞匯量大小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這好比造房子要磚瓦材料,詞匯就是閱讀漢語的磚瓦材料,沒有相當的漢語詞匯,閱讀漢語是無法進行的。在平時的漢語教學中,要著重對重點詞、詞組的拓展、運用、以及詞性,詞形的強調和變化。
四、拓寬少數名族地區學生知識面
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漢語是我國的通用語,被我國廣泛運用,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拓寬知識面,了解我國的文化和各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對培養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十分重要。語言交流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擁有較廣知識面的人,看到各類文章都能夠讀得懂。讀懂還不夠,還要與文化背景相結合,只有深刻了解文章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經過分析、判斷、推理,才能夠更好地準確把握文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摘錄一些內容與學生們討論、交流,讓他們能更多的了解文化的差異。
五、培養閱讀能力
掌握閱讀技巧是閱讀教學的重點,精讀與泛讀的巧妙結合,對文章細節的捕捉,就精讀細讀到段、到句。對于與段意、文意的掌握相關的題目,就通過泛讀的方式獲取。尋讀,顧名思義就是根據題目來尋找答案,這種技巧很直接,通常是任務型,如:人名、地點、時間、原因等。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略讀的要點就是有側重性,當我們要確定文章的主題,作者的觀點,文章的風格等,我們可以選擇略讀這種閱讀技巧。
六、閱讀思維的培養
與其說是培養閱讀思維,不如說是培養語感,漢語閱讀中,語感很重要,語感來源于大量的閱讀積累,只有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才能達到語感的質的飛躍,如閱讀各種漢文報刊雜志等,慢慢來,從易到難,從簡到難,關鍵是對漢語閱讀興趣的培養,漸漸的會發現自己的語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
培養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是教學中應該長期堅持,且只有經過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將此項工作不斷在教學中總結、完善和提高,力爭探索出一種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迅速提高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