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日娜
摘要:師幼關系是一種蘊涵著情感因素的人際關系,未來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僅需要與幼兒有認知上的交流,更需要情感上和心靈上的互動,唯有后者才有可能使幼兒對我們產生親近感,對與我們的交往和互動產生愉悅感,這對于建立平等互動的師幼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幼兒教育;師幼互動;教育環境
在社會中,幼兒不是單向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影響,而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在與周圍人(父母、教師和同伴等)及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獲得發展。與親子關系、同伴關系等幼兒的其他人際關系相比,師幼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教師作為幼兒的重要他人,師幼關系不但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進程與效果,對幼兒的學習和幼兒園適應造成影響,而且會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行為交往對幼兒自我意識、情緒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人們都說3歲是一個人人生發展的轉折點。而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大部分的幼兒都是在3歲的時候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此時的他們根本還無法適應離開父母生活,所以在幼兒園的適應生活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就會顯得尤其重要,如果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愉快的,那么這樣的關系也許能夠提供有助于幼兒學習的情感氛圍,使幼兒愿意上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幼兒的心情得到了愉悅,情緒飽滿,自然學習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如果教師與幼兒的關系不融洽,幼兒的的情緒就會變得沮喪、低落,跟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降低,這樣是不利于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師幼關系是否和諧對幼兒是有重要影響的,和諧的師幼關系會給幼兒提供幫助和安全感,而不和諧的師幼關系會帶給幼兒沖突和緊張感。我們應該與孩子形成親密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支持和溫暖,這樣他們可能會更具有信心,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進行的是教育工作,幼兒進行的是學習活動。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主體,把幼兒與幼兒教育內容、方式方法等作為自己活動的對象或客體;教師對象性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解決教育要求與幼兒身心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并主導這一切教育過程基本矛盾的運動、變化與發展。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把教師、教育的內容與要求及幼兒園教育環境(包括由人與物構成的物質環境及由人的活動及其相互作用構成的心理環境)等,作為自己的活動的對象或客體。幼兒對象性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吸取凝結在教育環境中有益于自身發展的人類社會文化歷史經驗。雖然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但是幼兒的活動是發生在教師多創設的教育環境中,因此,幼兒活動的目的、動機及活動的積極性等已經打下了教師活動的烙印,積淀著教師工作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者,教師的活動與幼兒的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通過師幼雙向互動構成了教育活動的有機整體。師幼關系對幼兒的教育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師幼互動在兒童人際關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師是幼兒社會知識的傳授者和社會行為的指導者。師幼互動的首要特征是教育性,在和諧的師幼關系中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交往,幼兒能夠括展社會認知,學習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和價值標準。不僅僅是在課堂中、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日常生活、交往與活動中,老師的言行及其對人、事、物的態度都對幼兒有著潛在的、巨大的影響,他們會觀察、模仿教師的行為,所以教師應該有著良好的品德,使幼兒能學會分享、合作、同情、謙讓的親社會行為,并發展積極的情感。由于幼兒教師角色的特殊性,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對幼兒的情感、期望與評價對于幼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社會行為、師幼互動等情感的發展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很多幼兒園都有過這樣一幕,一名幼兒在戶外活動中捉到一只小蟲子,然后興致勃勃地拿給老師看,可是教師卻只顧著和別的老師來年,只是淡淡地應了幼兒一聲,而且表情冷淡,最后幼兒由原來的興致勃勃變成了垂頭喪氣。導致這樣的結果是因為老師沒能熱情地回應幼兒,幼兒跑過來的球老師接住了,可是卻沒有拋回給孩子,老師的這種行為有可能傷害了幼兒的情感,使幼兒的產生了消極的情緒。因為沒有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高期望,該幼兒的自我意識也許會低于那些感受到關注和期望的幼兒。同時,幼兒對自我的認識又直接影響其自我意識情感的發展,自我意識水平高的孩子更傾向于自信,具有更強的自尊心。所以,教師對待幼兒的方式和態度對幼兒的各方面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對幼兒的接受、尊重、關心、鼓勵和期望都將有利于幼兒的發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是我們成年人,也不可避免的會犯一些常規性的錯誤,更何況處于學習并適應社會生活的孩子呢。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或多或少的都會犯一些錯誤,對于犯錯誤的幼兒,特別是犯錯較嚴重的孩子,教師往往都會給予批評,無疑這樣的批評會使幼兒產生害怕、緊張的情緒,教師的行為最終導致師幼關系的惡化,以至于師幼關系無法向和諧的方向發展。
那么作為教師,應當如何去對待幼兒所犯的錯誤呢?首先應該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幼兒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要與幼兒平心靜氣地進行溝通,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用理解寬容的心態對待幼兒所犯的錯誤,這樣幼兒才恩弄個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批評。因此,教師的理解對于師幼關系的良好發展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關心幼兒。熱愛幼兒所熱愛的事物,這是教師對幼兒愛心的最佳體現,因為老師的愛與關注,幼兒更能健康地成長。不僅需要愛心,教師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也要對工作和幼兒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這樣幼兒才會對教師產生安全感,并且相信老師,依賴老師。微笑面對他人,這是我們從小就懂得的,一個簡單的微笑會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感覺,相同的,教師的微笑會讓幼兒覺得老師親切得像媽媽,幼兒園就像是溫馨的家園。由此可見,教師的態度是親切熱情還是冷漠嚴肅,對幼兒的發展也是很關鍵的。
在課本上的案例中,有一個案例是關于“方方吃花卷”,從例子里我們發現老師雖然及時地了解了幼兒的問題,但是在整個師幼互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都是以管理者的角色自居,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角色充當對幼兒是不公平的,教師必須將幼兒作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個體來看看待,我們不應該對幼兒控制過嚴,這樣會使他們的行為受到很多的約束,我們應當換位思考一下,想想幼兒需要的是什么,關注的又是什么?幼兒對活動的體驗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費盡心思地運用各種方式方法來啟發幼兒,而幼兒則被動的跟著老師的想法走了,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由,所以我們要時常的關注幼兒,與他們一起玩耍,和他們做朋友,去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這樣更加有助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的規劃,有利于師幼關系的更加和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