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帆
山,莽莽蒼蒼的山,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路在平行的山與山之間的凹子里,被兩邊的樹木掩沒著。在路的兩旁各有一條溝,溝旁各有一塊石頭,兩塊石頭都臥在山中松樹林里。一塊小石頭,據說是隕石,補過天,這是一個老人說的。他說,他放牛的時候親眼看見這塊石頭從天上落下來。于是,人們絡繹不絕地去觀看,看天上的石頭同地上的石頭有什么區別。這里的樹林里踩出了一條條路。其中有一個孩子也來看熱鬧,那時他還是一名初中生。人們都說:“這天上的石頭,真了不起,能補天?!?/p>
那個孩子說:“我看,這石頭很普通,沒棱沒角,質地也不怎么樣?!?/p>
放牛的老人說:“你一個孩子懂得什么?天上的石頭,發過光,做過星星,照亮過我們祖先的路?!?/p>
“是啊,照亮過我們祖先的路?!北娙藨椭先?,對這個孩子感到憤怒了,“你冒犯了神靈,你褻瀆了權威?!?/p>
孩子仍然固執地同他們辯解著,他被憤怒的人逼到路那邊的大石頭上去。由于那些被點燃憤怒烈火的人們中許多人已上了年齡,爬不上那塊石頭,孩子才逃脫了人們的懲罰。
二十年過去了,放牛的老人已日薄西山,他仍一日復一日在這山上放牛,仍日日摸摸那隕石,感慨萬千:科學家們怎么還不來運走這隕石去研究。
終于,山村里現出從來沒有過的沸騰。
科學家進山了,其中最有權威的是一位教授,這位教授不是別人,正是二十年前的那個少年。確切地講,這些科學家是研究地質結構搞地質勘探的,許多年輕人是教授的學生。他們帶著勘探儀器,一下車,各自忙碌著,有的用帆布拉著棚子,有的安裝儀器。
山周圍的人們紛紛趕來觀看,放牛的老人也趕來了。隨著歲月的流逝,老人和教授誰也不認識誰。
教授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著這塊隕石,他用小錘敲下了一塊,磨成粉。同時,他以一個科學家的敏感研究著那塊大石頭,并不因為它是他的救命恩人,而是因為同情它被人們所冷落。
隨著以后工作的進展,教授驚奇地發現,那塊大石頭是一塊磷石,它的品位(含磷量)為50%,是優質的一等礦。更使教授吃驚的是,那塊大磷石腳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大山連接在一起。很顯然,這是造山運動中沖出來的一股巖漿所形成的,從而可以證明大山里磷礦資源豐富。
教授把這個結論告訴他的學生,學生又告訴了周圍村莊的人們。他的學生描繪這礦山將被開采后,這里將成為美麗的礦山城,這里的人們將成為城里的居民。人們想到這將為他們帶來許多的便利,許多的好處,各自憧憬起美好的未來。他們還想:一點都不起眼的石頭就將給他們帶來如此眾多的好處,那么那塊隕石帶來的好處將無與倫比吧!人們期待著,以更大的熱情來關注教授工作的進展。
教授最得意的學生也加入了對隕石元素成分的鑒定,結果,他很失望,這塊石頭太普通了。他從實驗室里走出來,人們紛紛擁向他,爭相打聽。他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放牛的老人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怎么用去補天!它曾經是一顆星星,發過光,為夜晚的人們照過路?!薄斑@是它的過去,而不是它的現在,現在它太普通了!”教授的學生感嘆地說。
“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放牛老人憤憤不平,“我要問你們的先生!只有你們先生的話才是最有權威的語言?!?/p>
這時,教授走了出來:“老人家,他說的是真的,那塊隕石太普通了!”
“它補過天的!”老人不變更地講著這話。
教授說:“這只能說明它的昨天,而不能說明現在,任何事都必須面對現實,一味地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只能落后?!?/p>
老人說:“那塊大石頭,原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現在卻是寶貝,這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說:“那塊大石頭之所以普通,是過去人們認識不了它的作用,是科學的局限所致,它屈于誤解、謾罵與埋怨。隨著科學視野的開闊,它可以造肥,肥莊稼,它的一身都是寶……”
山,茫茫的群山,變得沸騰,開礦的工人們進山了,挖土機、推土機、汽車也先后進去,山上山下拉了電線,到處是燈,是工棚。一車車礦石被拖出來,后來,這里修了一條火車專道,礦山真的成了礦石城,成了化工部門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