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宋玉春
低油價時代煤化工發展之路
——專家縱論煤化工的現狀與未來
□ 本刊記者 宋玉春
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關系。

王秀江: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楊棟:中國石化長城能化公司總經理
我國快速崛起的現代煤化工產業一直頗受爭議,如今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是受到業內外關注。
國際油價從147美元/桶跌破30美元/桶,使曾經大干快上的煤化工項目轉瞬間就由“香餑餑”變成了“燙手山芋”,陷入進退維谷之境。國電電力、大唐集團、中國海油等央企陸續撤離煤化工產業,被媒體解讀為煤化工的央企“逃離潮”。
2017年3月,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相繼印發了《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和《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明確了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煤化工業界深受鼓舞,無不摩拳擦掌。然而,未來國際油價難有大作為,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出路何在?對于煤化工產業發展,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正確看待?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秀江、中國石化長城能化公司總經理楊棟。
記者:我國煤化工產業是在高油價時期快速發展起來的,如今在低油價環境下似乎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王秀江:與國外不同,中國的煤化工幾十年來一直沒有中斷,這是由中國的資源稟賦所決定的。中國的煤炭資源相對豐富,而原油對外依存度過高,這就使發展煤化工成為必然。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的時候,煤化工的競爭力確實會大打折扣。但是從長期來看,國際油價不會長時間低于40美元/桶。而且事實上,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時,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項目依然可以實現盈虧平衡。煤制油項目的競爭力受到沖擊,主要原因是煤制油還包含有消費稅,從而使煤制油盈虧平衡點在60美元/桶。因此,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時,煤化工應區別來看,不能一概而論,進退兩難的只是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氣項目,需要國家在政策上進行補貼;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項目僅僅是效益受到影響,依然可以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
楊棟:煤化工產業已經受住了低油價的沖擊,事實證明,低油價下煤化工仍有生存和發展的機遇。低油價給煤化工帶來的不是滅頂之災,相反,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煤化工技術進步,并使煤化工企業更努力地開發更高效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從而贏得更好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選擇好的產品路線。不同的工藝路線,盈利能力也不一樣。煤制烯烴項目和煤制乙二醇項目在低油價下有較好的生存能力,而煤制油和煤制氣項目如果沒有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則很難適應低油價下的市場環境。因此,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尤其需要國家從政策方面加以扶持。
記者:目前國際油價處于較低水平,人們普遍認為在未來也很難再進入100美元/桶的高位,這對我國煤化工的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
楊棟:實事求是地說,煤化工產業即使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實現盈利也不需要國際油價達到100美元/桶。最好的煤化工項目在國際油價40美元/桶就可以實現盈利,差點的煤化工項目在每桶六七十美元也可以生存。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國際油價對煤化工的影響,政策扶持、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可以使煤化工產業在更低油價下生存。當然,如果國際油價上升,煤化工會發展得更好。
王秀江: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很復雜,普遍預測,未來國際油價將處于60~80美元/桶,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這對煤化工產業來說可以維持發展。首先,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項目沒有問題。其次,國際油價低于60美元 /桶,國家應該給予煤制油消費稅優惠;國際油價達到60美元/桶,煤制油項目即可維持運營。國家可能對煤化工項目實施階段性消費稅減免,當國際油價低于某個價位時,對煤化工產品實施消費稅減免,有助于整個煤化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而煤化工產業的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原料和燃料多元化十分必要。因此,低油價對煤化工產業的影響是有限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利于煤化工產業的理性發展。低油價可以避免煤化工盲目上馬,過度受追捧,也有助于提高項目的經濟性和競爭力,促進煤化工產業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冷靜選擇產品路線和技術路線。
記者:在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有沒有出路?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楊棟: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是有出路的,這主要取決于五個方面:一是項目的自然稟賦情況,如煤、水和市場;二是產品路線,煤制烯烴項目和煤制乙二醇項目盈利能力較強;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四是最先進工藝路線的選擇和建設、生產成本的控制;五是先進的管理經驗。若能把握好這五個方面,即使在最低油價下,煤化工項目仍然能夠生存發展。其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國家環保要求日益嚴格、中東低成本石腦油和北美低成本頁巖油氣的競爭。
王秀江:基于未來國際油價將處于60~80美元/桶的判斷,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項目將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低油價下,市場效益不佳的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氣要做好技術和產能的儲備。未來煤化工將適度協調發展。煤化工發展面臨的挑戰首先是低油價,其次是海外進口產品的沖擊,以廉價中東油田伴生氣和北美頁巖氣為原料生產的烯烴、乙二醇的進口將對我國煤化工的發展帶來較大沖擊。最后是國家“十三五”規劃對煤化工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都可以在煤化工的發展過程中得以解決。
記者:低油價時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誰更有發展優勢?
楊棟:總的來看,低油價對石油化工更有利。但是,煤化工在部分領域可以起到對石油化工的有益補充作用。作為技術上的儲備和國家能源戰略上的一個長遠考慮,低油價下現代煤化工也是必須存在的。
王秀江: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項目可以做到盈虧平衡。中國的資源稟賦決定我們必須發展煤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關系。

神華寧煤集團年產400萬噸煤制油項目氣化裝置一瞥。吳翠蓮 攝
記者: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我國煤化工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怎樣看待我國煤化工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力?
王秀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煤化工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超過了南非和德國等煤化工強國,生產技術可以“走出去”。并且,我國建成了全球首套商業化運營的百萬噸級煤制油裝置;伊泰、潞安和神華寧煤三個煤制油項目采用的中科院煤制油技術優于南非薩索爾技術,噸催化劑出油率高;我國還建成全球首套商業化運營的煤制烯烴裝置,推出的煤制烯烴技術有DMTO和SMTO,優于美國的UOP技術;作為煤化工龍頭的煤氣化技術占據半壁江山。煤化工主體裝備均實現國產化,但輔助性設備與國外有差距。
楊棟:雖然國外在煤化工技術開發和實踐應用上比我們開展得早,但是我國煤化工產業后來居上,是目前煤化工產業發展最好、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在煤化工生產技術開發方面,總體上我們居于領先地位。不同的煤化工產品工藝技術,中外各有長短,其中國外在某些技術和易損設備方面做得比我們好。
記者:有觀點認為當前國內煤制油、煤制烯烴建設出現“過熱”傾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楊棟:目前我國煤化工基本處于良性有序發展態勢,不存在過熱傾向。之前十年,在高油價和經濟過熱的大環境下,有許多不具備化工行業生產運營經驗,缺乏專業人才、資金實力的企業紛紛進入煤化工,在全國有煤的區域盲目規劃許多煤化工項目,造成“逢煤必化”、一窩蜂式的過熱現象。經過“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煤化工產業政策的規范和引導,煤化工項目建設“過熱”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神華寧煤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空分裝置是全球最大的空分裝置集群,由12套亞洲單套生產能力最大的空分裝置組成。張見明 攝
王秀江:煤化工產業過去確實存在盲目規劃的現象,但是國際油價低位運行使之得到遏制,一些規劃的項目也被迫下馬,部分央企也退出煤化工。國家已經出臺規劃方案,從布局總量上進行控制,通過項目控制數量,避免煤化工盲目發展。
記者:我國煤化工發展中主要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楊棟:我國煤化工發展存在產品同質化、粗放式發展、污水處理等問題。項目缺乏統一規劃,什么產品利潤高,就上馬什么項目,造成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一些不具備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企業從事煤化工項目經營,導致了建不好,開不順,管不了。煤化工項目由于周邊沒有自然排放水體,污水處理難以做到零排放。
王秀江:一些地方不顧其資源承載能力盲目發展煤化工項目,正是國家實施升級示范發展煤化工必要之所在。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實施,這些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記者:現代煤化工廢水處理問題成為當下環保熱點,也是制約煤化工發展的瓶頸,這個問題有沒有解,如何解?
楊棟:目前來說,制約煤化工發展的環保問題從技術上可以解決。主要問題是這些技術的長期性、穩定性和經濟性,也就是說煤化工項目能夠以可接受的成本長期穩定地應用這些技術。
王秀江:由于一些煤化工項目所在地沒有納污外排水體,必須做到零排放或者近零排放。廢水處理問題可以做到基本解決。其中廢氣排放可以解決,濃鹽水處理是難題。濃鹽水處理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結晶,一個是分鹽,將氯化鈉、硫酸鈉分解出來再利用。分鹽的技術正在發展之中。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制定濃鹽水的處理標準。廢水處理技術上不存在問題,主要是成本問題。
記者:我國現代煤化工發展是否存在技術上的問題,未來煤化工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
楊棟:從打通工藝流程來看,我國在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方面均已實現工業化,煤制芳烴正在建設工業化裝置,現代煤化工已不存在技術難題,但在部分技術上仍需要進一步完善提升,如更加清潔高效的煤氣化、適應更高環保標準的廢水處理技術、廢氣治理技術、催化劑制備技術、工藝技術等。未來煤化工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是清潔高效、技術集成、產品高附加值等。其中,技術集成包括選擇性好和轉化率高的催化劑、工藝流程和工藝指標參數優化。
王秀江:煤化工技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未來主要問題是提高核心技術的效率,比如催化劑的性能、節能降耗減排及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術。煤化工發展要實現差異化發展,不走石油化工的老路,從而提高項目的競爭力。煤制油要生產清潔高附加值油品,比如航煤、高檔潤滑油、石蠟,只有這樣,煤化工才能與石油化工并行發展,相互有益補充。
記者:發展現代煤化工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煤化工在我國能源化工轉型發展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楊棟:發展現代煤化工還需要解決如何進一步提高裝置運行效率、降低生產裝置建設成本、廢水處理等問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地位將維持不變?,F代煤化工在能效、三廢排放等方面優于電力、鋼鐵等主要耗煤行業,通過發展現代煤化工可以優化我國煤炭消費結構。煤化工還有助于維護我國能源安全,通過發展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氣,可以降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
王秀江:作為原料路線的一個補充,煤化工必然要與石油化工相競爭,因此煤化工必須提高項目的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煤化工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是提高項目競爭力的有效策略。環保問題也是煤化工發展過程中較為凸顯的問題,必須加以解決。在我國能源化工轉型發展中,煤化工是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煤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要來源,煤化工主要利用煤炭中的碳元素進行清潔、高效、低碳轉化,同時與石油化工、冶金等行業融合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煤化工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煤化工還是實現燃料多元化、原料多樣化的重要途徑。
記者:我國煤化工產業未來還有前途嗎?出路在哪里?
楊棟:我國煤化工未來一定是有出路的。煤化工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方向,在煤炭繼續維持我國能源消費主體地位期間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出路在于資源整合、技術整合、建設和運營成本的控制和市場的開拓。
王秀江:我國煤化工產業未來還是有前途的,這是基于未來國際油價不會特別低的判斷。全球石油可采儲量畢竟有限,煤炭的儲采比要高于石油,這就決定未來煤化工產業具有理性的適度發展空間。煤化工產業的出路在于產業升級示范,產品差異化發展。
記者:有的企業上了不少大型煤化工項目,現在效益不佳,繼續推進面臨很大壓力。對此有何建議?
楊棟:現代煤化工是個新興產業,對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員技術素質、管理能力和工程建設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欣慰的是,國家注意到這個問題,從政策層面制定了進入條件,可以避免煤化工項目盲目上馬導致效益不佳。對于已經進入煤化工產業并且項目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建議和行業內經營能力強的企業進行資產整合,依托他們的先進技術和管理能力改善經營狀況。
王秀江:低油價下,煤制油效益不佳是因為產品含有消費稅,如果未來國家能夠給予階段性消費稅減免,煤制油項目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目前,煤制天然氣項目技術上還不能滿足要求,環保也不能過關,因此煤制天然氣項目要解決技術升級問題、環保問題、市場問題,還需要國家制定天然氣定價機制時對煤制天然氣有所傾斜,并在煤制天然氣進入市場給予一定的便利條件。
記者:煤化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我國政府對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態度和主要思路是什么?
楊棟:從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相繼印發的《煤炭深加工產業示范“十三五”規劃》和《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可以看出,國家對煤化工的發展思路經歷了鼓勵—限制—嚴格控制—適度發展四個階段。目前,國家要求煤化工產業加強科學規劃、做好產業布局、提高質量效益,化解資源環境矛盾,實現煤炭清潔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提升應用示范成熟性、技術和裝備可靠性,逐步建成行業標準完善、技術完整、產品種類齊全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安全、綠色、創新發展。
王秀江:根據相關部委出臺的政策,煤化工產業未來要升級示范、適度發展、科學布局、綠色發展,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煤化工產業首先要開展煤制烯烴、煤制油升級示范,提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水平。
記者:《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提出鼓勵跨行業、跨地區優化配置要素資源,積極推進煤基多聯產,促進現代煤化工與電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纖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這是未來我國煤化工發展的方向嗎?
楊棟:從中長期來看,進行產業融合是國家產業發展的大方針。煤化工將來不能孤立地發展,也要走與其他產業融合共同發展之路。煤化工的產業融合包括不同產業、不同資本、不同地區、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間多個層面的融合。進行產業深度融合將使煤化工發展更為平穩,避免大起大落,這也符合國家要求經濟平穩發展的思路。
王秀江: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是未來我國煤化工發展的方向之一。國家鼓勵煤化工產業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采用煤化電熱一體化、多聯產方式,積極與煤炭開采、電力、石油化工、化纖、鹽化工、冶金建材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提高資源轉化率和產業競爭力。未來煤化工產業將能融則融,積極與相關產業走融合發展之路。
記者:怎樣看待我國煤化工產業未來的前景?
楊棟:未來煤化工將不會是大發展,也不會停滯,而是以示范做引導的有序發展。每個技術路線,國家都支持和鼓勵企業去發展,煤化工又有很多技術、產品路線,因此煤化工未來的發展空間廣闊。
王秀江:煤化工可以更清潔環保高效地利用煤炭。發展煤化工對煤炭進行深加工,將相對廉價的煤炭轉化為市場稀缺的烯烴、成品油等附加值高的產品,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為煤炭資源地發展經濟提供了一條出路。幾十年來,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煤化工技術已經全面突破,人才儲備充足,這些都是煤化工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煤化工光明前景的重要保障。
記者:傳統煤化工的發展出路在哪里?
王秀江:未來,傳統煤化工一定要轉型升級,提高項目的環保水平。首先,化肥企業要進行原料路線的升級,將原來的固定床氣化爐改為氣流床,這樣可以無需使用無煙煤做原料,使用價格更低來源更廣泛的粉煤即可,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競爭力,還可提高項目的環保水平。化肥企業還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堅持化肥,走出化肥”,在生產化肥的同時,聯產甲醇、乙二醇等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其次,焦化企業要下大力氣進行焦爐氣的綜合利用,將焦爐氣加工成LNG、甲醇等高附加值產品。
楊棟:傳統煤化工包括煤焦化、部分采用落后煤氣化技術的合成氨等。傳統煤化工必須提高效率,拓寬產品路線,解決高能耗、高污染問題,才能適應未來新形勢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