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薇萍
二甲醚產業何去何從
□ 路薇萍
今年春節過后,二甲醚企業在成本價格上漲及市場需求疲軟的雙重利空作用下,虧損空間不斷拉大,二甲醚廠家的普遍虧損幅度在300元/噸左右。即使如此,終端市場的補貨積極性仍然不高,市場交投的長期疲軟,導致上游庫存持續壓滯,其中華北、山東主產區的廠家庫存已接近滿庫,廠家赤字不斷增多,有的廠家資金鏈出現危機,部分難以承壓的廠家選擇停車。國內二甲醚產業處境為何如此困頓?
從成本方面來看,春節后甲醇企業集中檢修,雖然其傳統下游的二甲醚、甲醛等產業開工情況恢復緩慢,但由于醋酸、烯烴等企業的穩定需求,廠家排庫良好,故甲醇價格走勢堅挺。甲醇價格的持續上漲,令二甲醚生產成本壓力不斷增大,難以支撐。
從供需市場來看,由于近年來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天然氣價格亦被大多數居民所接受,天然氣使用量猛增,二甲醚及液化氣使用占比大幅銳減。國際原油價格處于低位,使液化氣市場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隨著MTO裝置興起,原料甲醇成本過高,二甲醚市場走勢接連上行,氣醚價差一度出現倒掛,氣醚混合燃氣爐灶數量大幅減少。當二甲醚-液化氣價差收窄至600元/噸以下時,二甲醚在液化氣市場中的作用只可用于增壓、增氧等副產品,不僅需求量有限,而且大幅失去經濟價值。新型清潔能源的興起,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壓縮二甲醚的市場份額。
從近期二甲醚廠家運行情況來看,交易的天平已經完全傾向買方,二甲醚廠家在價格調整方面的主動權已經基本喪失,整個行業普遍陷入虧損困境。其根源在于需求快速下降導致產能嚴重過剩。據統計,目前二甲醚全國有效產能在1300萬噸/年,預計2017年產量不足300萬噸/年。產能過剩導致惡性競爭,廠家虧損嚴重,大量產能閑置。
目前二甲醚下游市場的空間很有限,現在90%以上主要用于與液化氣的摻燒。由于液化氣需求增長有限,二甲醚在摻燒領域的需求增長也有限。車用燃料二甲醚雖然政策優惠,但受整車及運輸系統、經濟因素制約,致使市場使用量不大,未能得到有效推廣。 二甲醚產業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出路在于去產能,轉型發展。
首先,應調整和優選制造技術工藝路線,考慮節能降耗和環境友好,走循環經濟的制備工藝路線。例如將二甲醚生產兩步法轉向一步法,降低生產能耗等。
其次,積極擴展下游市場。二甲醚具有優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潔、十六烷值高、動力性能好、污染少、稍加壓即為液體易貯存,作為車用柴油的替代燃料,有液化氣、天然氣、甲醇、乙醇等不可比擬的綜合優勢。目前,車用燃料市場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國外DME汽車市場已經研發成熟,國內二甲醚生產企業遍布全國各個省市,且供應量充足,二甲醚車用燃料市場的開發具有先天優勢。
最后,加強目前應用主體城鎮燃氣市場應用的作業安全管理是當務之急。要通過嚴格技術標準,嚴控摻混比例;加強配套設施的監管,從生產、運輸到充裝、零售,都必須嚴格監控;加強城鎮混摻氣的作業安全,提高二甲醚使用的安全度,擴大民用二甲醚燃料市場。
(作者單位:中宇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