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明榮
石家莊煉化打出改革管理組合拳
□ 孫明榮
石家莊煉化客觀分析、準確把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精簡機構、優化資源、凝聚共識等方面入手,打出一套改革管理組合拳。
石家莊煉化在800萬噸/年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建成投產后,迎來了新的發展生機。但管理中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執行不力等現象的存在,嚴重制約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此,石家莊煉化客觀分析、準確把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精簡機構、優化資源、凝聚共識等方面入手,打出一套改革管理“組合拳”。
針對組織機構臃腫、管理范圍不全等問題,公司按照“高效、扁平化”的原則,全面啟動組織機構優化改革。
合并部分處室中心。按照“相關聯業務合并”的原則,職能處室由16個壓減為14個,業務中心由8個壓減至6個,進一步強化了專業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壓扁管理層級。取消裝置層,由“公司—作業部—裝置”三級管理模式轉變為“公司—運行部”兩級管理模式,做實運行部,做強專業管理,精減后勤人員、壓減管理人員,為向基層一線傾斜奠定基礎。
縮小運行部管理規模。原有的煉油一部、煉油二部、公用工程作業部被拆分為7個運行部,收窄運行部管理幅度,使運行部管理可以有效延伸至班組。
明確機構職責定位。職能部室主要以專業管理為主,重點通過發揮職能管理作用,對主責專業管理領域進行科學策劃、組織實施、檢查監督、持續改進,切實解決專業上“老、大、難”問題;運行部主要以現場運行、“三基”工作為主,對裝置安全生產負責,重點執行公司的生產計劃和工作安排,通過抓安全、帶隊伍、管現場等確保裝置平穩運行;業務中心主要以服務生產為主,具有基本管理功能。
針對員工結構不合理、員工隊伍老化、后備力量不足等問題,石家莊煉化按照“深挖潛力、開拓思路”的原則,大力推動人力資源優化配置,不斷增強現有人員的崗位適應性。
有序推進“三定”工作。按照集團公司定崗、定編、定員實施意見,先行實施職能處室“三定”,優化調整崗位管理模塊,精減一般管理人員,引導富余人員充實一線裝置備員力量;穩步推進基層單位“三定”,核定裝置工程師等技術崗位數量,進一步加強基層班組技術力量。
優化勞動用工組織。按照“外操區域化管理、內操系統化管理”的目標,進一步規范崗位工作職責,核定具體工作量,進而減少業務外包用工;通過調整特定崗位倒班方式、優化班組人員配備等,增強富余人員的崗位適應性;組織富余員工進行轉崗培訓,頂替業務外包崗位,精減業務外包用工人數。
持續精簡外包業務。加大業務外包監管力度,全面評估外包業務的必要性、合理性、合規性;按照市場化原則,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競價、招投標等方式合理確定價格,控制費用支出;全面梳理現有維保服務、輔助采樣等可替代崗位,有序組織富余人員替代業務外包崗位,進而減少用工總量。
薪酬向一線倒班員工傾斜。在不突破整體工資總額的前提下,比較生產一線與職能處室、操作員工與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操作人員在收入上的差異,在工資、獎金、福利等方面向基層一線傾斜的同時,拓寬傾斜途徑、加大傾斜力度,適當增加一線人員夜班津貼,提高勞動紀律和安全獎的額度,適當增加餐補和高溫補貼,適當提高補充醫療保險報銷額度等。

石家莊煉化員工在現場進行攻關課題的研究。 支玉銘 攝
探索管理新機制。試點推進基層班組“4+1”模式,組建運行部替班,協助班組開展日常工作;加強全員勞動生產率考核,建立新定員標準下的薪酬總額承包機制,按定員標準核定、下發薪酬總額,逐步降低富余人員的薪酬,倒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該公司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不斷完善績效考核體系,持續推動專業技術支持體系建設,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持續規范領導干部履職管理。進一步完善干部日常考核評價制度,強化工作業績引導作用,建立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實施辦法、績效考核優秀人員薪酬逐步晉升的實施辦法,不斷強化三支人才隊伍建設,拓寬人才成長通道;進一步淡化干部職務級別,規范崗位名稱,建立干部與專家互聘新渠道,以崗位定薪酬,優化薪酬體系、激勵機制,進一步發揮激勵的導向作用。
完善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動態調整績效考核體系,密切關注生產經營工作動態,合理調整指標項和指標值;嚴格領導干部管理,切實抓好干部月度績效考核與通報工作;優化員工獎金分配方案,明確崗位系數、引入裝置系數,增設安全監察和崗位紀律、技能貢獻等獎項,更加突出安全、環保、質量、效益主題,加強績效考核導向。
建立專業技術支持體系。以專業技術團隊為支撐、以階段性攻關團隊為補充,加強專業技術力量。專業技術團隊作為超組織機構、跨部門合作的常設組織,由總師、副總師、技術專家等不同層級專業人員組成,全面整合、協調、利用公司各種優勢資源,實現“專業管理縱到底、區域協調橫到邊”,為公司決策和專業技術管理提供有力支撐;技術攻關團隊作為臨時性、階段性組織,重點圍繞公司熱點、難點及特定時期生產經營事項,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攻關和研討活動,并提出改進措施和優化意見,為公司階段性重點工作提供支撐。
(作者系石家莊煉化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