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北陵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油氣行業四大關切點——《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油氣視角的解讀
□ 李北陵
“轉型變革、創新發展”的能源發展主旋律,貫穿于《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我國能源未來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政策導向和重點任務,對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做了全面的布局。李曉東 供圖
從2014年5月啟動,到今年1月1日前正式印發,國家層面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歷經兩年半時間終于出爐。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等14個能源專項規劃也相繼陸續發布。這無疑是近期我國能源領域的重大事件,必將引起國內能源行業乃至世界的關注。
作為“十三五”時期(2016年到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我國能源未來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政策導向和重點任務,對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做了全面的布局,是國內能源行業改革和發展的最高指導方針,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值得關注。
從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的介紹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發展的主旋律,那就是八個字:轉型變革、創新發展。
“轉型變革,創新發展”的主旋律,含義至少有三層。
一是“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強調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更好地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未來五年,抓住國際能源供求格局深刻調整、新一輪能源技術變革方興未艾的機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和國際合作,優化能源結構,努力補上能源發展中資源環境約束、質量效益不高、基礎設施薄弱、關鍵技術缺乏等諸多短板,提升能源產業競爭力。
二是“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強調在能源生產優存量拓增量,能源消費抓好總量和強度雙控制。能源生產上優存量,即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拓增量,即加快提升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安全高效發展核能,優化能源生產布局。而能源消費抓好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即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聚焦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切實推進節能減排,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培育新動能,提高能源效率,推動形成注重節能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
三是“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強調加快技術創新和體制改革,以之為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依托。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全面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電網系統調節能力,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發展先進高效節能技術,搶占能源科技競爭制高點。積極推動雙創,激發能源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廣大員工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潛能,培育更多能源技術優勢并轉化為經濟優勢。深入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和改革油氣礦權制度、理順電力輸配環節等,同時積極支持民營經濟進入能源領域。完善機制和政策,理順能源價格體系,構建公平競爭的能源市場體系。
“轉型變革、創新發展”的能源發展主旋律,貫穿于《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
其一,能源發展的理念和任務。《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突出三個落實的要求:一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落實能源發展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堅持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為立足點,以提高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優化能源系統。二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落實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任務。三是按照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落實“三去、一降、一補”在能源領域的具體任務。
其二,能源發展指導思想。《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四個著力”,即著力優化能源系統,著力補齊能源發展短板,著力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意在強調通過“四個著力”,全面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其三,六個“更加注重”政策取向。《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統籌能源生產和消費,兼顧能源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強調六個“更加注重”的政策導向,即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更加注重系統優化,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更加注重市場規律,積極變革能源供需模式;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增強能源及相關產業競爭力;更加注重機制創新,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這些政策導向,實際是強調統籌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調整存量和優化增量的關系,二是清潔發展和高效發展的關系,三是傳統能源轉型發展和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的關系,四是能源發展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之間的關系,五是兼顧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
其四,以能源系統優化為提質增效重要抓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強調的能源系統優化的這一抓手,具有時代特點。之前公布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第三十章明確提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其主要內容是:“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作為“十三五”時期能源轉型的目標,它包括現代基礎設施網絡、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代產業體系、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但核心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
其五,重點強化能源規劃體系的完整性及嚴格的實施機制。與過去相比,國家更加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采用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重點通過理順規劃和項目的關系、審批省級規劃,把上下級規劃銜接起來,促進實現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的目標。“十三五”能源規劃,已基本形成成熟的“兩級三類”體系,“兩級”就是國家和地方這兩級,“三類”就是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國家級的能源總體規劃加上14個專項規劃陸續發布。
誠如國家能源局負責人指出的那樣,過去的能源發展規劃都是在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下安排設計的,主基調因此是擴能保供,保障能源需求,而“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制定的背景變化了,保供已不再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和主要矛盾,五年規劃的主基調因此變為提高能源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重點從保供應轉到增效益。這決定了《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內容重點也有很大變化。
其一,突出強調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保持了一致。
從年均增速看,“十三五”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2.5%左右,比“十二五”低1.1個百分點,符合新常態下能源消費變化新趨勢。
從能源強度看,按照規劃目標測算,“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可以完成《綱要》提出的約束性要求。
其二,突出強調能源結構調整。《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
按照規劃相關指標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約占能源消費總量增量的68%以上。
顯然,清潔低碳能源將是“十三五”期間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
其四,突出強調提高能源系統效率和發展質量。面對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綜合效率不高等問題,提出四個方面的對策措施:
一是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把國務院確定的煤炭去產能的部署落實到位。需要強調的是,去產能主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更加注重運用安全、環保、技術、質量等標準,淘汰落后產能。
二是加快補上能源發展的短板。提升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建設,同時,加大既有熱電聯產機組、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力度。統籌推進油氣管網建設,在提升骨干網輸送和進口接收能力的同時,加強支線管網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推進城鎮配電網建設,既要補欠賬又要上水平,在健全網架的同時加快智能化升級。
三是深入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
四是嚴格控制新投產煤電規模,力爭將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五是突出強調提升能源安全戰略保障能力。在增強國內供應能力方面,《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夯實油氣供應基礎,著力提高兩個保障能力。一是加大新疆、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勘探開發力度,加強非常規和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提高資源的接續和保障能力。二是有序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示范工程建設,推廣生物質液體燃料,提升戰略替代保障能力。

國內成品油質量升級提速、綠色發展和節能減排的要求更加嚴格,石化企業壓力加大。李曉東 供圖
在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方面,《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技術裝備和產能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同時,“十三五”期間還要堅持節約優先的方針,著力推進相關領域石油消費減量替代,重點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大力推進港口、機場等交通運輸“以電代油”“以氣代油”。
六是突出強調加強創新引領。在技術創新方面,《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堅持戰略導向,按照“應用一批、示范一批、攻關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關鍵領域的技術裝備研發和示范。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采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給予治療組患者,具體如下:建立血管通路,留置雙腔導管,插管部位為頸內靜脈或股靜脈,采用健帆DX-10床旁血液凈化機,選用高通量濾器,治療劑量為35 ml/(kg·h),一個治療周期為12至24h;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針對出血風險大的患者,采用無肝素血液凈化;采用PORTS配方作為置換液,脫水量150~350 ml/h,血流率為150-200 ml/min。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出要完善現代能源市場,推動電網、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接入,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等競爭性業務,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產業模式創新方面,《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綜合能源服務等先進市場理念和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增強能源供給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體系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智慧能源體系。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貫徹執行將會對油氣行業產生什么影響?我們應該怎么應對?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貫徹執行過程中,油氣行業至少有四個值得重視的關切點。
其一,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對油氣行業的影響。《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這意味著,低碳環保成為推動天然氣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未來中國能源將以清潔能源為能源增量主體,化石能源發展的大方向是控煤、穩油、發展天然氣。
這對油氣行業無疑是利好。雖然規劃提出的石油消費減量替代對油氣消費會有所制約,但能源結構調整對油氣消費沒有提出明確指標限制,“十三五”期間油氣消費的絕對量將是穩定的甚至小步上升的,加之國內油氣資源和產量的增長空間不大,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油氣對外依存度只會升不會降,這利于油氣業走過國際市場寬松、國內供小于求的困難時期。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而過去五年的經驗表明實現這個比重目標的難度很大,即使達到也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這意味著對包括煤層氣、頁巖氣和可燃冰在內的天然氣加大開發力度的期待,天然氣發展未來五年有很大空間。天然氣產業必須直面發展的瓶頸,注意上中下游的同步發展,上游保證資源供應,中游協調供需平衡,下游緊跟市場,實現三個環節銜接協調。同時通過智能技術、互聯網云平臺、分布式應用模式的有機結合,構建新商業模式,打破傳統發展桎梏,實現轉型升級。
其二,夯實油氣供應基礎,提高兩個保障能力。《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這個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加大新疆、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勘探開發力度,加強非常規和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提高資源的接續和保障能力;二是有序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示范工程建設,推廣生物質液體燃料,提升戰略替代保障能力。這實際是向國內油氣行業發出向油氣戰略儲備基地和戰略替代油氣領域進軍的明確指令。可以預料,未來五年,中國油氣開發將迎來又一個高峰時期。
如何應對夯實油氣供應基礎、提高兩個保障能力也面對挑戰,尤其是國內汽油需求的增長和柴油需求增速放緩,未來國內煉油行業結構性矛盾將延續;國內成品油質量升級提速、綠色發展和節能減排的要求更加嚴格,對石化企業特別是獨立煉油企業優化、配套、轉型、升級壓力加大。
其三,未來五年能源發展重大工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要致力于能源發展的重大工程,包括高效智能電力系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點領域和地區可再生能源、核電、非常規油氣、能源輸送通道、能源儲備設施、能源關鍵技術裝備,同時強調統籌推進油氣管網建設,突出煉化轉型升級,強調提供清潔油品。這些重大工程,作為能源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面,能夠促進能源行業技術進步與能力建設。油氣行業應該抓住機會,推動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優化油氣供給、保障供給安全。同時要適應國家在能源領域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變革,主動迎接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接入、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等競爭性業務的挑戰。
其四,更好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技術裝備和產能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我國既是國際資源的分享者,也是世界油氣市場價格風險的重要承擔者。眼下世界能源正出現大轉型,能源發展正呈現“五化”趨勢,即供求關系寬松化、供需格局多極化、能源結構低碳化、生產消費智能化、國際競爭焦點多元化。而在國內,經濟新常態與能源革命也帶來了國內能源發展新常態,這主要表現在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能源結構雙重更替步伐加快,國內油氣儲量未來將保持穩定增長,但由于資源劣質化趨勢明顯,規模化動用難度加大,加上低油價對國內油氣上游生產,特別是老油田的持續影響,穩產壓力巨大。非常規油氣的發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國內生產增長與市場需求的矛盾在加深。這要求對中國油氣業抓住機遇,加快轉型,以改革的思路、統籌的辦法提升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效率,在高水平推進國際合作上有更大作為。
(作者單位:重慶能源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