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提出從運行機制、動力機制、約束機制等方面系統建構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管理機制,認為要統一組織,形成全面支持的運行機制;多元驅動,建立調動各方參與的動力機制;規范管理,形成全面有效的約束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 技能競賽 管理機制 建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031-03
職業教育技能競賽是指由各級各類職業院校或有關行業部門、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專業教學標準、技能訓練標準和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開展的群眾性教育類比賽活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院校等多層面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體系,促進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建設。各高職院校基于對舉辦技能競賽的認識和定位不同,在競賽項目設置、比賽規模、投入力量、組織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可能出于經費等原因的考慮,采取“為賽而賽”的做法,即舉辦校內技能競賽的目的是選拔學生參加校外比賽,比賽項目覆蓋專業少、比賽規模小,組織競賽相對簡單。而大多數院校則把舉辦技能競賽作為推動學院內涵建設和發展的一項重要教育活動,將技能競賽與課程教學、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辦學特色培育等緊密結合,賦予技能競賽更豐富的內涵。這些院校每年舉辦技能競賽都要發動廣大師生參加,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等資源,舉辦技能競賽成了一項系統工程。本文以高職院校舉辦技能競賽所采用的“學院主辦、系部承辦”運作模式為例,就如何系統建構能協調好各種關系、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技能競賽內部管理機制進行探究。
一、統一組織,形成全面支持的運行機制
開展全校性學生技能競賽活動,首先要成立機構、明確目標、分工負責、提供資源和條件,建立起全面支持活動順利開展的綜合的組織保障體系。
(一)選好賽項,明確目標。全校性技能競賽是一個比賽項目多、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的活動,需要做好規劃,明確目標,才有可能取得預期的成效。競賽項目的選定是辦好技能競賽的關鍵,競賽項目的設置應面向各專業、各年級的學生,兼顧教學、職業技能認證和選拔參賽等多種需要。從系統提升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不妨將競賽項目設置為以下三種類型:
1.職業核心能力類。職業核心能力是各職業領域人才所必備的能力。這類賽項主要有英語口語、數學建模、計算機應用、演講等項目。參賽對象主要為一年級各專業學生。
2.行業通用技能類。該類賽項如建筑CAD、電工基本技能、電子設計、創新設計與制作、營銷策劃、網頁設計、珠算技術等項目,主要面向各專業大類一、二年級學生,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行業通用技能。
3.職業特定技能類。這類賽項與各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相對應,如測繪、水環境監測與治理、電子產品檢測與維修、PLC控制、數控機床調試、數據庫應用、會計技能等項目,目的是強化學生職業特定技能,即職業崗位技能。參賽學生為各相關專業的高年級學生。
競賽項目可以從教育部門以及相關部門、行業協會舉辦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項中選取,也可以結合教學、認證等需要自行設置項目或引入企業職工技能競賽項目。項目設置要達到“專業全覆蓋、師生全參與”要求,并盡可能做到“課、崗、證、賽”的充分結合,即技能競賽應和課程教學、就業崗位、職業技能認證要融合。通過科學設置賽項,各專業學生最終實現“全程訓練、能力遞進、綜合培養、獲取多證”的目的。
(二)統一組織,分工負責。考慮到組織技能競賽活動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學院每年舉辦技能競賽宜通過制訂技能競賽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展,其中,包括學院(主辦)和教學系部(承辦)兩種配套方案,學院的方案在年初向全院公布,主要內容為:競賽目的、競賽機構、競賽時間、參賽對象、活動安排、競賽項目、競賽辦法、獎勵辦法等。整個活動的宣傳發動、統籌協調、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后勤保障和表彰獎勵等任務由各部門人員參加的競賽組委會下設相關工作組承擔。系部方案是對全校競賽活動安排的進一步細化,用于系部對所承擔各項目的組織實施。對于分校內和校外兩個階段進行的項目,第二階段參賽的組織指導工作將由系部委托的項目組通過制訂項目實施方案來開展工作。
(三)提供條件,創設環境。開展技能競賽活動,學院要提供競賽所需的各種軟件、硬件等條件,創設有利于開展活動的良好環境。
1.安排競賽經費。學院要設有技能競賽專項經費,主要用于組織校內和校外競賽所需的培訓、耗材、獎勵以及外出比賽的交通、食宿和報名等方面。組織校內競賽的經費,主要由各系部使用;參加校外比賽的費用,主要可由項目負責人支配。教務處參與競賽經費的統籌管理。
2.提供競賽設施。根據各項目賽前訓練和競賽的需要,教務處協調各系部準備和提供必要的設備、場所等設施和材料。校內競賽應盡可能和課程教學、實驗實訓、職業技能鑒定結合起來進行,提高競賽活動的效率和效益。
3.配備指導教師。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技能競賽活動的成效,要重視培養和挑選優秀教師承擔技能競賽指導工作。校內競賽階段,各項目的指導工作主要由承擔相關課程的任課教師負責,不另外安排教師組織學生訓練。對經選拔準備參加校外比賽的學生,每個項目要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
4.建立管理平臺。通過引進或自行開發,建立學院學生技能競賽管理信息系統,用于競賽活動的信息發布、報名、培訓、交流、作品展示和數據統計等,實現競賽活動的信息化、科學化管理。
5.成立科技社團。鼓勵和支持在各系成立各種學生科技社團,建立學生科技活動中心或學生自主學習中心,指派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為學生科技社團課余開展活動提供方便。通過學生科技社團聚集和培養科技活動積極分子和優秀學生,為配合學院組織技能競賽活動和培訓參賽學生提供有力的支持。
6.引入合作伙伴。主動邀請行業企業參與學院的技能競賽活動,爭取得到自來行業企業人員、設備、經費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參照行業職業標準制訂競賽標準;利用企業先進的設備作為競賽設備;聘請行業企業人員參與競賽項目設計、裁判工作,等等。這樣,一方面,營造職業氛圍,保證技能競賽質量,促使學院的辦學緊跟行業發展形勢;另一方面,也為行業企業和學院更深層的合作交往創造條件。
二、多元驅動,建立調動各方參與的動力機制
舉辦好技能競賽,還需要學院采取行政、物質、精神等多元驅動措施來激發直接參與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賽者的參賽動力。
(一)政令推動是根本。技能競賽作為學院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活動,需要用行政的手段來推動。舉辦技能競賽的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兩步”和“兩階段”。“兩步”是指每年初分兩步形成和下達任務。一是從教學團隊到系部,再到學院,“自下而上”充分討論形成學院技能競賽實施方案;二是通過印發“方案”,將組織技能競賽的任務“自上而下”下達至各相關部門、教學團隊和教師個人。“兩階段”是指技能競賽分校內和校外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組織校內技能競賽。校內技能競賽應盡可能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進行,比如,對一些和技能競賽相關的課程,要求任課教師組織課內的技能競賽,在課程結束時選出代表班級的優秀學生或作品參加校內決賽;又如,把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認證考核與技能競賽結合起來,培訓結束組織比賽,用認證考核成績或實操成績作為相關技能競賽項目的成績。第二階段,對準備參加校外競賽的學生開展賽前培訓。對部分與校外技能競賽對接的項目,校內競賽則是挑選優秀學生參加校外競賽的選拔賽。學院要把組織和指導技能競賽工作列入部門和個人的年度教學工作計劃,作為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
(二)精神激勵最重要。每年年底,學院在各系部中評選“年度學生技能競賽優秀組織獎”,對獲得此榮譽的系部以及組隊參加校外比賽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的教師進行全院通報表彰。同時,還要對參加校內外比賽獲獎的學生進行全院通報表彰。對參加校外比賽獲獎的項目要做專門報道和宣傳,充分肯定在組織、指導和參賽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將榮譽進行傳遞。對先進的做法應作為案例在全院進行推廣學習。
(三)利益驅動不可缺。學院不僅要表彰先進,還要對獲得榮譽稱號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物質獎勵以及其他方面的優待。
1.對組織技能競賽成效突出的部門,在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時予以加分,對獲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優秀的部門給予獎勵。
2.把承擔指導和培訓學生參賽作為一項教學任務,對培訓學生參賽和指導學生科技社團開展課余活動有成效的指導教師,要計算工作量和績效分。對參加校外比賽成績優異的項目,還要發給指導教師(團隊)獎金。而對參加校外比賽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的教師,在個人年度教學業務考核時給予加分,并作為以后晉升技術職務和選派學習進修的重要依據之一。
3.對參加校內外技能競賽表現突出的學生,記獎勵學分并發給獎金,在“推優評先”考核時給予加分。對參加“課、崗、證、賽”一體化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的學生,將登載課程學分并頒發職業技能證書,少數優秀學生還將同時給予技能競賽獎勵。
三、規范管理,形成全面有效的約束機制
學院舉辦技能競賽是一項比賽項目多、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的活動,為了保證技能競賽活動有效性,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對各種組織和個人行為進行限定、引導和修正。
(一)完善制度,規范行為。學院在對技能競賽活動與教學改革與建設工作相互關系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能將組織競賽活動和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結合一起的,并對部門和個人的責、權、利和工作行為起協調和制約作用的各種制度。
1.建立責任約束制度。一是在教務處、系部等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教師、相關管理崗位職責以及教師工作規范、實驗實訓室管理規定等文件中要把承擔組織和指導技能競賽工作作為其中的一項要求;二是學院在制定有關學生技能競賽管理規定、每年學生技能競賽實施方案等文件時,要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個人在負責技能競賽工作方面的具體任務、條件、權限、完成任務的工作程序和質量標準等。
2.制定行為約束制度。制定包含有技能競賽內容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對于那些經實踐證明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促進將來就業的競賽項目,可考慮把競賽項目作為專業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或一門選修課或將其內容融入相關課程,規定學生必須獲得相應的學分,保證任課教師能將課程教學與賽前培訓結合起來進行;制定和完善有關學生技能競賽各項目的競賽大綱、規程和評判規則,將組織、指導和參加技能競賽各方的各種行為限定在一個合理有效的范圍,保證競賽質量和組織競賽活動的有序和公開、公平、公正。
3.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學院部門和個人通過參加技能競賽直接獲取利益雖然不大,但若分配不公,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還會起到反作用。在所制定的有關技能競賽管理文件中,不僅要明確對獲得不同級別比賽榮譽的集體和個人進行相應的獎勵,還要明確對組織、培訓參賽付出的各方給予適當的報酬,要充分體現參賽部門和個人在利益分配上的合理性。
(二)定期總結,固化經驗。每年開展技能競賽活動,各項目對學院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作用如何需要賽后認真總結,總結是自我完善和相互促進的需要。
1.全面總結,系統評估。每年要針對技能競賽做好四個總結。每次比賽結束,獲獎學生每人提交一篇參賽心得。項目負責人要完成比賽項目工作小結。年底,各系部對所承擔校內外競賽項目的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總結。教務處在綜合各方面信息基礎上,對所有競賽項目分別從專業覆蓋、參賽人數、獲獎、獲證(職業技能證書)、師資培訓、企業參與和經費投入等多項指標對課程教學、專業教育和學院整體人才培養作用進行分析和評估。
2.深入交流,相互借鑒。多層面開展技能競賽經驗交流活動。專業教學團隊(或教研室)在相關專業或學院社團里召開學生技能競賽成果展示會,邀請獲校外最高獎的學生介紹參賽經驗,展示競賽成果;系部組織技能競賽專題研討會,各項目負責人從組織校內比賽、選拔培訓學生參加校外比賽以及如何將技能競賽與專業人才培養、課程教學和職業技能認證等有機融合的做法進行介紹;教務處組織召開學院的技能競賽經驗交流會,請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門、項目負責人介紹經驗。
3.調整措施,固化經驗。在全面總結和深入交流的基礎上,學院重新審視現有的有關競賽組織、保障、實施、激勵等制度和措施,把經實踐檢驗效果好的一些做法和經驗進行提煉,以制度形式進行固化,對原有相關制度和方案中不適當的一些規定和做法要進行修改或剔除。此外,根據各個項目實施的成效,在開展下一次技能競賽活動時,對項目、經費、指導教師等進行必要的調整。
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行機制的建立是舉辦技能競賽活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動力機制的形成為參賽各方提供了推動力;約束機制的完善則為技能競賽活動有序、高效的開展提供了保障。三者的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了全面支持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的管理平臺。
學生技能競賽能否真正成為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或載體,關鍵在于能否建立起達到“專業全覆蓋,師生全參與”要求,并能對課程教學、學生職業技能認證、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起促進作用的技能競賽管理機制。各院校可依據各自的校情以及對技能競賽功能定位的不同,建構起內部結構與機理上不完全相同的學生技能競賽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史文生.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研究[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2]李雯.學校管理從何入手:內部管理機制建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廳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重點項目“高職院校學生技能競賽管理機制的研究與實踐”(2012JGZ178)
【作者簡介】吳漢生(1958— ),男,廣西合浦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科技開發處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工技術教學與高職教育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