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莘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圖書館塑造新型人文空間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圖書館塑造新型人文空間的三條路徑: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圖書館功能;以讀者為本,提供舒適環境;嚴格管理、優化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新型人文空間 塑造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113-02
一、高校圖書館塑造新型人文空間的必要性
(一)讀者追求空間體驗。新世紀的讀者對圖書館的期待不再局限于豐富的文獻資源,而更加追求空間體驗。信息化時代,足不出戶即可滿足讀者的所有需求,圖書館之所以吸引讀者,是因為它能夠為讀者提供賞心悅目的讀書空間:散發著書卷香氣的整齊的書架,提供獨立思考空間的安靜的大廳,身邊的讀者朋友給予的支持與感動,工作人員細致周到的服務和無私的奉獻。
圖書館服務的根本原則是以讀者為中心,盡力滿足讀者的合理需求。既然讀者追求空間體驗,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定位應該拓展到空間服務。營造新型人文空間能使讀者充分感受到圖書館對知識的崇尚、對讀者的尊重,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
(二)信息技術進步、圖書館功能擴展。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使當代中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網絡信息及時,獲取方便,成為很多人獲取信息的首選。調查顯示,近年來使用網絡、數字資源的讀者增多,而對傳統圖書的需求減少。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方便讀者充分利用所需的文獻資料。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也對高校圖書館的功能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文獻信息數據庫,實行智能化管理成為當務之急。高校圖書館集學習、咨詢、交流功能為一體,在完善傳統服務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館藏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三)館藏資源多元化、數量龐大。信息時代,方便快捷、節省空間的電子資源成為高校圖書館的新寵。為了滿足讀者需求,同時節約資金,高校圖書館逐步增加電子圖書的采購。但是,目前相關技術還不成熟,知識產權的保護政策尚未完善,電子圖書無法完全替代印刷版文獻。館藏資源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增加了管理的難度。此外,讀者需要電子閱覽區瀏覽網絡信息或者檢索館藏書目,網線和電源的位置也需要重新安排。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期刊種類激增的同時出版的頻率也增加,高校圖書館的藏書量急劇上升,先前預留的空間已經承載不了大量新購的圖書。館藏資源多元化,且數量龐大,而圖書館空間有限,這一矛盾嚴重制約了圖書館的發展,只有重新規劃藏書布局,提高館藏利用率,才能滿足讀者的資源需求,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四)圖書館開放程度加深、讀者激增。目前,我國正在創建學習型國家,高校圖書館響應號召,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開放程度逐漸加深。與此同時,公眾開始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讀書的欲望空前強烈。圖書館讀者數量激增,值得欣喜的同時也對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從采購圖書到讀者借閱,圖書館人流不息,運輸圖書需要順暢的通道,讀者閱讀需要避免相互干擾,圖書借閱需要方便快捷。為防止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保障工作人員與讀者的安全,高校圖書館必須營造新型人文空間,為讀者提供高效、有序的服務與管理。
二、高校圖書館塑造新型人文空間的路徑
(一)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圖書館功能。合理、適用的空間規劃決定著圖書館功能的發揮,體現著高校圖書館的價值。信息時代,單個圖書館的力量是薄弱的,無法將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信息收集齊全,只有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才能滿足讀者對多樣信息的迫切需求。高校圖書館應推動大規模數字圖書館服務群的建立,將各級圖書館館藏資源整合到一起,方便讀者搜集所需資料。
現代高校圖書館融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為一體,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讀者的空間體驗。首先,圖書館應簡化讀者身份認證程序,在讀者通過入館處的自動門禁系統后即可自由使用館內所有資源和服務。其次,在大廳安放電子觸摸屏,讀者可以通過觸摸屏獲取圖書館公告、閱覽最新報紙,檢索館藏資源信息。再次,在館內分散安置OPAC檢索終端,保證讀者方便快捷地查詢館藏資源。最后,圖書館應配備中央空調、公共廣播、電子寄包柜等現代化服務設施,完善安保、消防系統。這樣,讀者在獲取信息的同時還會見證高校圖書館強大的功能,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高校圖書館堅持以讀者為本,營造新型人文空間,還應該盡力滿足讀者除閱讀以外的其他需求,在館內設置自動售貨機、ATM機、自助打印機和復印機等;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自由交流的平臺,撫慰讀者的心靈;針對讀者關注的各項熱點問題,聘請專家組織開展講座,提高廣大師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定期推薦圖書,引領大眾的閱讀方向和品位,豐富讀者的精神世界。 (下轉第184頁)
(上接第113頁)
(二)以讀者為本,提供舒適環境。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本質在于吸引讀者,而吸引讀者的關鍵在于為讀者提供舒適的環境,以讀者為本的思想應體現在圖書館的每個角落。新型人文空間的塑造要從細微之處著手,從規劃到構造,從設備、家具的擺放到圖書的展示方式等均要考慮讀者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需求。
多彩多樣的書架迎合年輕人的時尚追求,能夠拆卸重組的設計方便圖書館的布局變動;合理設計圖書館內的色彩與照明,保證室內采光均勻的同時,注意營造獨特的視覺效果引領讀者的閱讀興趣、緩解讀者的閱讀疲勞;簡明的標志能夠指引讀者迅速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挑選符合人體生理特點的、舒適健康的桌椅供讀者使用,并利用桌椅的色彩和造型區分館內空間,點綴館內環境,在各層休閑區安放各種大小不一的沙發供讀者休息;完善圖書館內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為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提供公平的信息服務;采用自然通風與人工通風相結合的方式,形成良好的通風條件;室內擺放美麗的綠色植物,凈化空氣的同時有效緩解讀者的視覺疲勞。
(三)嚴格管理、優化服務。近年來,讀者數量激增,給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增加了難度。考慮到館內空間寬闊,為了引導和區分不同讀者群體、減少互相干擾,可以根據提供服務和實施管理的需要將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圖書館一層大廳四通八達,可以作為校內外單位組織文化展覽、學術報告、知識普及等活動的場所;越往高層越要加強管理,保持安靜,高校圖書館作為讀者搜集、獲取文獻資料的場所,要為讀者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使讀者能夠安心閱讀。
高校圖書館擁有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但是作為非營利事業單位,為了可持續發展,降低能耗非常重要。圖書館在規劃建設時,應盡量節約人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合理設計門窗,使館內采光充足、空氣流通;將書架和桌椅安置在窗邊,以自然光支持讀者白天的閱讀;挑選無毒環保的家具,避免奢華無用的裝修。
圖書館館藏資源寶貴,必須加強防盜措施;作為公共場所,更加需要保障工作人員和讀者的安全。工作人員和讀者來來往往,走廊、樓梯和門廳是館內主要的通道,要時刻保證寬敞明亮,避免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綜合運用現代化的安檢、消防設備,防火、防盜的同時堅決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為讀者提供節能環保、舒適安全的閱讀環境。
綜上,圖書館營造新型人文空間的目的在于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圖書館,走進圖書館,深深地被圖書吸引。從讀者的視角出發進行規劃和建設,盡力滿足讀者的合理需求,營造新型人文空間是當代高校圖書館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應積極采取措施營造新型人文空間,鼓勵閱讀,提升社會民眾的閱讀意識,進而促進整體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戴洪霞.當前高校圖書館讀者空間的規劃設計[J].圖書館學研究,2007(10)
[2]吳慶珍.論圖書館空間布局的發展趨勢[J].圖書館論壇,2011(31)
[3]姜曉崗,任真,劉琬琦,等.網絡環境下科技圖書館館舍空間合理利用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07(6)
[4]李華.圖書館空間的新利用[J].圖書館論壇,2009(29)
【作者簡介】李 莘,男,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采編室科長,館員。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