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龍 李國勇
【摘 要】本文分析指出,物流成本偏高和服務功能單一是制約河池市物流發展的主要原因。文中闡述在物流行業中建設智能倉儲系統的發展新途徑,通過引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升物流行業的工作效率,實現成本下降及企業規模壯大的目標,提高河池市物流發展水平。
【關鍵詞】物流經濟 “河·路”經濟 智能倉儲系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25-02
新時期下,河池市政府發布“十三五”發展規劃,利用其西南片區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物流產業經濟。由于傳統物流產業中因技術限制,存在著總體物流成本偏高及總體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物流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有限。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升物流產業在經濟中的貢獻率,河池市以兩所職業院校為主要力量,進行了智能倉儲系統的研究。通過理論研究與實際檢驗,對其在物流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做出肯定的結論,為下一步推廣奠定基礎。
一、研究背景
河池市各級政府長期以來謀求依托本市在西南片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創造經濟效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日益進步,在網絡購物刺激下的消費大潮中,物流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加重,從而激活了一些交通連接地區的物流產業經濟。
河池地處廣西西北邊陲,東連柳州,南部銜接南寧,西接百色市,北鄰貴州省,是西南片區重要的連接地,也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多條鐵路,公路貫穿境內,輻射區域廣,又有新建成的民用機場,高速公路等重要的現代化交通設施。隨著河池道路交通設施的不斷發展,其作為西南片區物流通道的角色日益突出。
因此,河池各級政府也搶抓機遇,緊扣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河池市十三五發展規劃”,著力發展物流產業,強化河池市物流中轉的能力,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規劃提出,在新時期下,要以“兩河兩路”(紅水河、龍江河流域和高等級公路、高速鐵路)為依托,采取公(路)水(路)相通、鐵(路)水(路)聯運的發展方式,發展“河·路”經濟,形成沿河沿路特色經濟圈。從規劃中可以看出,“河·路”經濟的發展緊密圍繞河池的物流承載能力做文章。因此,要實現發展目標,關鍵點在于提升物流產業在地方經濟中的活力。只有渠道通暢,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河·路”經濟的潛力。
另外,作為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產業涉及運輸倉儲、貨代和計算機等領域,涵蓋種類繁多的企事業,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了生產發展,同時能夠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貨物的轉運服務,起到拉動消費的作用。在解決農產品流通、工業品下鄉等領域的問題,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國家層面,也已經將其作為調整產業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活力等目標的手段,現代物流產業逐漸轉變為國家戰略性基礎產業。因此,大力發展物流產業,是新時期下的經濟發展重要方面。
二、發展的制約因素
河池市物流行業中各企業因起點和基礎有差異,故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企業只提供基本的運輸、倉儲服務,處于較原始的發展階段。大多數企業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采用傳統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沒有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支持,更未建立完整的物流信息網絡和綜合的物流服務理念。因此,從整體上看,河池市的物流產業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物流成本偏高
處在原始發展階段的河池市物流行業,物流成本比較高。首先因為物流產業現代化程度較低,大多數企業沒有應用電子辦公等現代化手段,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工對信息進行記錄和歸類處理。其次,缺乏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僅依靠傳統作業設備甚至是人工作業的方法提供貨物倉儲、貨物運輸、貨物配送等服務,大大降低效率。物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大,直接導致物流成本偏高。
(二)服務功能單一
目前河池市的物流企業提供的主營業務只有簡單的運輸或倉儲服務,無法滿足客戶的多樣性需要,以及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適應能力差,無法提供定制化的物流增值服務。而這些物流企業對物流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物流層面上,未能建立起以現代生產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管理理念。意識不到現代經濟中信息化的重要價值,沒有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沒有提供高質量的定制化服務來打開新市場、謀求新增長。
現代的市場是一個講求高效的市場,提升效率才能夠使得物流成本下降,為企業規模壯大提供可能。河池市的物流業發展在這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面臨新的形勢,想要推動物流行業發展,必須要切合市場需求。在先進物流市場行業的發展過程中,證明了只有不斷引入新型的現代化物流技術,才能夠克服發展不足,提升效率,才能達成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目標。因此,有效引入智能物流技術,是謀求物流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發展的新途徑
市場是企業發展的指揮棒,根據市場需求,物流企業正逐漸向現代化的方向轉變。只有走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前沿,才能使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成為可能。
智能倉儲系統是物流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應用系統,是一種新的發展途徑,它通過引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升物流行業中各企業的效率,實現成本的下降及企業規模壯大,使企業服務內容增加。采用智能倉儲系統是物流產業的發展新趨勢。智能倉儲系統是由立體倉庫、有軌巷道堆垛機、出入庫輸送系統、信息識別系統、自動控制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以及其他輔助設備組成的智能化系統。系統采用立體、集約化的設計理念,通過應用控制技術、總線技術、通訊和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協調各類設備動作,實現自動出入庫作業。
因為智能倉儲系統具有的現代化和智能化的特點,使得它在解決河池市物流產業所應用的傳統系統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解決。
首先,物流企業采用智能倉儲系統,能夠節約用地、減輕勞動強度、避免貨物損壞或遺失、減少差錯,提高倉儲自動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員素質、降低儲運損耗、有效地減少流動資金的積壓。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它能夠提供生產和配送中工藝流程設計、公用工程設計、項目管理中的數據分析與計算功能,為工期計劃編制、預結算任務提供可靠的依據,使得整個物流過程更具科學化,有效地降低物流管理成本。
其次,智能化倉儲系統依托現代化識別技術,能夠高效地完成物流產品的識別記錄等操作;改進倉儲管理,提高物品出入庫過程中的識別率,實現不開箱檢查,并同時識別多個物品等功能;縮短出入庫時間,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從而縮減盤點周期,提高數據實時性,實時動態掌握庫存情況,實現對庫存物品的可視化管理,使管理人員精確掌握物資情況,優化合理庫存。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物流目標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實現企業服務多元化,解決服務功能單一的難題。
四、智能倉儲系統應用
智能倉儲系統在物流經濟中的應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得到了市場驗證,其產生的優良經濟效益也吸引了河池市政府的目光。在切合“十三五”規劃下,河池市引入智能倉儲系統,開始積極探索。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及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兩所職業院校為主要力量,利用職業教育能夠對接市場前沿的優勢,幫助開發智能倉儲系統。兩校抽調機械及自動化領域精干教師,在政府牽頭主導下,經過長時間的企業調研,專家論證,制定產學研相結合的智能倉儲發展計劃,與江蘇一公司展開合作,投入 1000 多萬元,引入智能倉儲系統。以河池地區物流產業為研究標本,深入研究智能倉儲系統,掌握其特性。同時進行智能倉儲技術的推廣和人才培養。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效果逐漸顯現,提升了河池物流產業的硬件智能化水平和改善產業中的前沿領域人才結構。
另外,在職業院校廣泛開展校企合作的先進理念指導下,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及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利用相關研究成果,與企業開展實際性的生產改造項目,為企業倉儲效率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兩校與河池市一集團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幫助企業實現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其中,第一期工程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改造項目,包含鉛鋅錠組自動扎帶系統、智能叉車、生產任務調度系統,這些都利用了智能倉儲系統的相關研究成果。在項目改造之后,企業的自動化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強,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倉儲管理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設計及建立整套的倉儲管理流程,提高倉儲周轉率,減少運營資金的占用,使凍結的資產變成現金,減少由于倉儲條件落后所造成的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結合河池物流產業的具體情況,智能倉儲技術對改變河池物流產業的面貌,提升河池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大推廣智能倉儲系統在物流行業中的占有率,是提高地方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之一,如何推進智能倉儲技術的快速推廣,是下一步需要不斷進行研究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李忠成.智能倉儲物聯網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1(7)
[2]鄒爽心.倉儲機器人的應用現狀與發展戰略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6)
[3]孫其博,劉 杰,黎 羴,范春曉,孫娟娟.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
[4]林兆花,徐天亮.機器人技術在物流業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2012(13)
[5]郭 宇,錢玉凱,駱金華,魏久崴,孫 宇.智能倉儲管理及物流系統在電能計量中心的應用[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1(1)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中職教改項目“提升機電專業群服務區域經濟適應河池產業發展的能力研究與實踐”(GXZZJG2015A035)
【作者簡介】李國勇,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機電、數控技術教育;黃云龍,男,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機電技術教育。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