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農村普通高中校園文化建設問題,闡明建設校園文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內容及措施。通過科學合理地構建校園文化體系,提升農村普通高中的辦學品質。
【關鍵詞】農村高中 校園文化 校園環境 農村人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63-03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師生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內在動力。農村學校是培育農村人才、建設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加強農村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優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學校更好地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農村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立足于農村普通高中的實際,對隆安縣第三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翔實的闡述,以期構建適合農村普通高中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打造一流農村學校。
一、指導思想
隆安縣第三中學是南寧市中小學三年培訓項目學校,筆者作為學校文化建設團隊的負責人,參加了該項目的培訓,通過學習,深刻了解了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發展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率領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及策略,確立了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一)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努力踐行上級部門的指示。遵照黨的“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針,確實貫徹《南寧市中小學校長三年培訓方案》以及南寧市教育局制訂的《南寧市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規劃指導和督查方案》,結合本校辦學的實際情況,營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真抓實干,講求實效。緊密圍繞學校文化建設思路,由團隊把握整體,充分調動各種有利因素,真抓實干,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調整,推動各項目標的達成,構建引領未來學校文化建設的指導性經驗和模式,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
(三)全局規劃,持之以恒。學校文化建設力求做到全局規劃,要充分結合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缺乏長效機制,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實行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
二、主要目標
(一)學生目標。通過建設切合農村學生成長需要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和文化環境,拓寬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二)團隊目標。加強學校團隊文化建設,發揮團隊在校園中的引領作用。
(三)活動設計目標。組織開展各項學校活動,增強校園活動方案的設計能力。
(四)學校辦學目標。開展富有農村學校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要為學校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要讓學生在感受親切新奇的特色文化中提升素養和能力,激發學生對自身成長追求的考慮,推動學校“特色辦學”理念的全面深入實施。
(五)校園文化建設目標。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使學校成為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
三、主要內容及措施
(一)優化校園環境,建設和諧優美的物質文化。優美的校園環境令人如沐春風,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隆安縣第三中學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右江河畔,美麗的外部環境極有利于校園環境的美化建設。根據當今的時代特點、學校的地域特色和自身條件,學校文化建設管理團隊科學規劃、巧妙設計,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框架。
1.整體規劃,校園布局合理大氣。學校整體布局合理,硬件設施日趨完善。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均整齊地排列在學校的北面,飯堂好似蜻蜓點水似的靠在學生宿舍樓的盡頭。相對集中的樓房布局既體現了學校整體布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又有利于師生靈活調適緊湊的作息時間,還有利于班級清潔衛生工作的安排。筆直的學校主干道將寬闊的運動場劃在學校的南面,綠草如茵的足球場和方塊似的籃球場連成一片。運動場圍墻外面,右江大橋像一輪彩虹橫跨在江面上。不遠處,著名的隆安榜山文塔雄踞在寶塔山頂上。站在足球場邊的臺階上放眼望去,視野遼闊,有一種天高任鳥飛的氣勢,極具書生意氣、揮灑青春的風格,又不失農村大自然的純樸氣息。下一步,學校管理團隊繼續根據實際情況從各方面有步驟地完善學校的設施,使學校育人功能逐步達到更高境界。
2.細心設計,校園環境美觀大方。本著創新、獨特、實效的原則,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對學校環境景觀進行精心設計,大到各個建筑物的命名及裝修,小到角角落落的裝扮修飾,均斟酌規劃,力求校園環境更富有文化內涵。目前,在足球場和校道之間,已經修建了一排兼具時尚感和舒適感的休閑長廊,并有幾個圓頂休息亭點綴其間。休閑長廊既可作學習之余、運動間隙的休憩場所,又可作為師生談話、班團干會議的場所。充分利用一些小場地擺放各種健身器材,滿足師生課余休閑鍛煉的需要。每棟宿舍樓下,擺放一些藝術品般的石桌石凳,是學生看書休息的好去處。學校標志性金屬雕塑“騰飛”,高高矗立在校門內主干道中間,形成了一個小環島,有效地規范了校內交通秩序。各個建筑物裝修內外有別,外墻色彩明艷,內部光澤柔和,外觀的明亮和內部的舒適相得益彰,體現了學校管理團隊的人文關懷和較高的文化建設水平。人工雕琢的校園景致與大自然渾然天成,讓來自農村山區的學生對學校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3.美化綠化,校園內花草樹木錯落有致。學校因地制宜地栽種各種果樹花草,以綠色為主調,適當穿插各個季節的鮮花和果樹,力求校園里常年綠意盎然、鮮花盛開、果實累累。春有桃花梨花,夏有芒果扁桃,秋有玉蘭桂花,冬有綠葉青藤。果樹和鮮花既有農村常見的,又有校園特有的,親切感和新穎別致相結合。
(二)建設奮進、拼搏的校園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農村學校進行精神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農村學生的人格素養,增強農村學生的信心和決心。隆安縣第三中學在建設校園精神文化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以辦學思想引領學校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團隊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用榜樣的力量點燃每一位孩子的夢想”;校訓是“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校風是“文明、勤奮、和諧、創新”;教風是“愛生、務實、嚴謹、進取”;學風是“尊師、好學、自強、奮進”。在學校大門內兩邊樓房的墻壁上,左邊刻印著辦學理念,右邊刻印著校訓、校風、教風、學風。金色的字體閃耀著光芒,彰顯著學校堅定嚴謹的辦學信念。
2.以警示語、勵志語增強師生素養。高大的學校大門右邊雕刻了“厚德載物”四個大字,給人莊嚴沉穩、凜心潛行的氣魄。辦公樓旁邊直立著一塊巨石,巨石一邊雕刻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另一邊雕刻著“自強不息”。綜合樓下放置一塊棱角分明的大石頭,石頭上雕刻著一個大大的“夢”字。樓梯口、墻壁上、綠化帶邊,都豎立有醒目標題的各種櫥窗或牌子,張貼溫馨而具有警示或者勵志作用的標語、提示語。校園里,每一面墻壁、每一塊櫥窗都會說話,每一棵植物、每一塊石頭都傳遞著有意義的信息,提醒和敦促師生時刻保持積極健康、嚴謹勤奮的精神風貌。
3.建設“熱愛家鄉”的校園文化。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隆安本地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都有著為家鄉培養人才的高度責任感。團隊認為,培養農村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學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創意策劃下,團隊大膽地把馳名區內外的隆安風景圖畫搬上了學校的圍墻。美麗的龍虎山風景、布泉風光、喬建田園風光、敏陽牧場風光等大幅超長的畫卷環繞著整個校園,極大地吸引了廣大師生的注意力,師生們的眼里和臉上無不流露著驚喜神奇、自豪驕傲的神情。教學樓下的宣傳欄,開設有向師生介紹隆安的風土人情、歷史淵源的專窗。學校榮譽室,有校友及隆安各界人士的各具特色的成果展。主題班會、作文競賽有熱愛家鄉的主題,把介紹隆安文化的隆安雜志《龍虎山》引進各班教室。學校努力通過熱愛家鄉的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家鄉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在學生當中構建家鄉情感文化。
4.強化班級文化建設。隆安縣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滯后,廣大農村山區缺少優秀文化底蘊,一些地方甚至殘留著落后的風俗習慣,因此農村學生的成長環境里缺乏優良文化的熏陶,不少學生沒有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素質較差。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因此決定以良好的班級文化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獲得健康成長。學校政教處負責總體籌劃,在遵循《中學生守則》《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各種管理制度和細則,如教室美化評比細則、班級量化評分細則、宿舍內務衛生評比細則、學生安全教育細則、手機管理細則、參加文體活動細則、班主任量化考核評比、學生儀容儀表規定、主題班會評比、法制教育等,使班級文化建設有根據、制度化、數字化,從而推動精神文化建設,構建嚴密的班級管理體系和豐富的班級文化氛圍。各年級管理小組密切配合,對本年級各班的文化建設實行監督和量化考核。班主任聯合班委,通過創造整潔的班級環境、制定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等來營造令人振奮、催人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實現班級文化建設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5.打造“團結、進取”的團隊精神文化。首先,打造教師團隊精神文化。學校工會以組織集體活動等方式活躍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的凝聚力;科研處、教務處通過經驗交流、培訓學習、教研活動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升教師的合作意識和敬業精神,以此打造盡責、合作、創新的教師團隊精神文化。其次,打造學生團隊精神文化。農村學生自小缺乏團隊意識教育,因此,學校政教處、校團委、學生社團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加強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有校運會、藝術節、各種文藝匯演;有文學社、舞蹈社、籃球社、吉他社等各個社團的活動;有家長會、教師家訪、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尊師重教等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獲得各種熏陶和教育。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在身心愉悅之中形成濃厚的學生團隊精神文化。
6.于細節處產生精神文化建設效果。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工作上膽大細心、考慮周全,于大處追求大的教育成效,于小處力求有“畫龍點睛”的文化熏陶效果。正對著運動場的休閑長廊的上方,“青春似火、放飛夢想、強身健體、超越自我”十六個大紅字就像十六個火炬在燃燒,營造出了拼搏競爭的運動場精神文化。學校辦公樓頂上,“自強不息、勇創一流”八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傳遞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教師辦公室里張貼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工作制度要求、教師學習和管理機制,(下轉第84頁)(上接第64頁)體現教師的工作職責和特點,以此突出教師生活、工作、學習的精神追求。就餐紀律體現講究衛生、文明就餐、節約光榮的餐飲文化,運用餐飲文化培養農村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禮儀的規定體現著裝整齊、言談舉止端莊文明、儀容儀表整潔大方的禮儀文化。在樓梯、樓道以及公共衛生間等場所創設以安全教育和文明衛生為主題的文化色彩,讓來自農村的學生感受到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三)民主為先導,嚴格為保障,建設學校制度文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健全的制度文化是維持學校正常秩序的有力保障,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學校各部門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本部門的管理機制和規則,規范師生的行為,促進良好校風的進一步發展完善,營造“人人守制度,制度為人人”的制度文化,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堅定特色辦學之路,建設學校課程文化。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在學校發展戰略上突破了單純追求高考成績、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盲目做法,在充分結合農村普通高中的發展狀況和農村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了“特色辦學”的思路,通過研制和完善學校課程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核心任務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校教務處、科研處、政教處負責率領各個學科教研組改革研發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教學方案,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實用,在班級設置上體現個性。目前,根據學生個人發展愿望和需求而開設的各種課程和各種班級正在完善過程中,其中,繪畫、音樂、舞蹈、體育以及某些學科技能培養的課程基本走上正軌,并且初步產生了效果。今后,學校文化建設團隊將繼續深入挖掘整合符合學校實際的課程,建設學校課程文化,從深層次實踐高中新課程理念。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漫長而系統的工程,筆者和校園文化建設團隊堅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只要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真正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激發學校各部門和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就一定能建設好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一定能推動學校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有效提高。
【作者簡介】凌維歐(1976— ),男,壯族,南寧市隆安縣人,中學一級教師,隆安縣第三中學校長,研究方向:農村普通高中校園文化建設。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