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倩楠
【摘 要】本文分析自主化管理的定義、特點以及學生干部在學生自主化管理方面的影響,重點從“知、情、意、行”四個高中階段學生特有的心理成長模式為切入點,詳細論述在自主化管理中培養學生干部的途徑。
【關鍵詞】自主化管理 學生干部 特點 影響 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70-03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綜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人才的定義和要求也越來越具體化,然而最受看重的一點特性就是人才的自主化管理。高中課程教育要貼合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能力需要,學校教育應該全面發展,應該構建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框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培養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格素養和關鍵能力。那么高中德育教育中培養學生自主化管理則不可忽視。學生是獨特的個體,在統一的教學模式下,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教育從面到點的推行到個人,才能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學生干部是學校管理、班級管理中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作為德育教育的銜接,讓學校政策、班主任管理下達到班級,然后執行督促、推進的作用,關注學生自主化管理中學生干部的培養和引導,將極大地減輕教師的負擔,卻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一、自主化管理的定義及特點
“自主化”是指人在法律規定、社會規范允許的范圍內,不憑借人為的外力作用,主動按照自己的意志開展實踐。學生的自主化管理符合現代教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善實踐,符合學校構建的崇善教育體系的三個維度:樹立善念、養成善行、成就善品。學生自主化管理有以下特點:1.階段性。孔子曾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階段的學生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培養方向也應該有所不同。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再像小學、初中階段需要老師事無巨細的指導和“保姆式”的管理,應該更傾向于管理能力的培養。2.開放性。教師此時的態度應該是選擇信任學生,選擇放手讓學生認識自己,解決自己的困惑,并且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自主管理,體驗自主管理帶來的好處。3.獨特性。俗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學生自主化管理帶來的好壞變化,管理過程中的需求和感受只有學生自己能夠體會,學生更容易在自主管理過程中探知到自身的需求,因而更具個人性和獨特性。4.差異性。學校學生的自主化管理與標準要求統一的部隊管理不同,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特有的經歷、家庭背景、能力差異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主觀性的差異導致了學生自主化管理程度上的差異。
二、學生干部在學生自主化管理方面的影響
學生自主化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的嘗試,追求自主管理成效不能一蹴而就。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群體中的領導人物,以學生干部這一特殊群體作為自主化管理初探的切入點,立足于學生干部所具備的特點進行分析。
1.組織性。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中的核心力量,學生面對一種不熟悉的管理模式,他們更需要自主化管理方面能力較強的同齡人進行組織引導。而學生干部能夠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個人魅力來吸引、影響周圍的同學,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自主管理班風、紀風。
2.榜樣性。人也離不開榜樣的帶動和影響。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中的骨干和帶頭人,其自身的影響遠遠大過普通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可以在學生群體中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讓學生自主管理呈良性發展態勢。
3.幫扶性。學生干部應該成為幫扶的引導者,對自主化管理出現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甚至可以組成一對一幫扶小組,為后進學生提供切實幫助和引導,這樣的幫扶模式才能讓整個團體的自主化保持在一個較平穩的水平。
4.橋梁性。學生干部是溝通同學和教師的橋梁。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是無法實現隨時隨地的對學生自主化管理進行指導和督促,而學生干部更能實時了解班級自主化管理的程度和每個學生在自主管理中的動態。學生干部是班主任收集學生開展自主管理的情況的重要渠道。
三、自主化管理中學生干部的培養途徑
在心理學研究中,常被提起的四大元素:知、情、意、行,“知”是指人的認知、觀念的形成;“情”是指情緒發展、情感養成方面;“意”是指意志力、意念;“行”是指行為、實踐。通過研究我國高校在學生干部培養中的經驗案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可以認為“知、情、意、行”四大元素同樣適用于高中階段學生干部管理的探索。
(一)知,即明確常規管理制度,合理分工,各司其職,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
1.嚴守學校制度,創新班級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生自主管理旨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自己對自己的管理,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并不是完全自由、自主的任意妄為,而是必須建立在一定制度管理中的相對自由,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群體中的領頭人,更應該學習、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為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和權威形象。與此同時,學生干部組織本班學生建立適合管理本班的班規制度,讓學生成為管理者,在規章制度的范圍內學生可以更加明確自主管理的內容和界限。
2.明確崗位職責,合理分配工作
學生干部作為班主任、教師管理班級的重要助手,應該明白自己的崗位職責,明確自己的責任范圍,例如班長是班干部團隊中的核心人物,負責的是全面的協調管理工作,要求具備全局意識和良好的統籌協調能力。紀律委員維護班級的紀律,要求擔任該項職務的學生有良好的紀律觀念,有良好的自制力等。
不同的崗位要求學生所具備的素質是不同的,如果沒有明確的要求或者仔細的篩選,則會存在弊端,例如一些班級的班干部在競選的時候不明白崗位職責,一些學生干部在班級管理中沒有按照崗位職責開展工作,分工不明確或者相互干擾,導致整個學生干部團隊混亂或者一盤散沙的局面。所以在學生干部競選之前就應該在學生群體中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和要求。
3.建立自我認識,強化自我要求
自我認識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心理基礎,它包括了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作為學生干部,在開展自我管理過程中要建立一個正確的自我認識,首先明白自身的具體情況,自己的優缺點,學生干部是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但不意味著沒有缺陷,而是能夠正確認識缺陷,并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完善不足,強化對自己的要求。
(二)情,即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情感認同,開展心理疏導工作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情感認同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滲透,學生對于學校文化的認同即是對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認同,如果學校的校園文化體現出自主管理的理念要求,學生在情感認同的基礎上也會從行動中自覺開展相應的自主管理。要在校內形成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圍,例如通過環境設計、宣傳板報、文化長廊、校訓標語等方面營造,同時可以利用網絡手段,讓學生干部參與到學校文化的宣傳中,例如校園網站維護、學校微信賬號管理等,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積極性,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從情感上產生共鳴和認同,才能讓學生干部做到自動維護、自主管理、自我提升。
2.加強學生干部心理疏導
學生干部自主管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學生干部作為自主管理的對象,對于自身是否具備良好的自制力,如果學生干部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心理素質不能保持良好,很容易產生不良的影響,使教師管理無法開展,其他學生紛紛效仿,而自己也在其過程中喪失威信和自信。其次學生干部作為自主管理的管理者,在面對個別學生、個別問題沖突中,心理受到一定的打擊和挫敗,與此同時作為管理者很容易出現自滿、權利意識。所以學生干部比一般學生更需要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學校應該建立長效機制,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讓學生干部能夠正確面對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反饋、調整。
(三)意,即開設自主管理課程,學會自我激勵,磨煉學生意志
1.開設校本自主管理課程,指導學生自主管理
學生干部作為班級管理者,要比其他的學生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要處理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要面對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的關系、學生干部與教師的關系、自主管理與學習的關系等,因而更需要正確理論的指導和幫助,在校內開展以學生干部為對象的校本課程,課程設置可以涉及人際交往、團隊管理、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干部學習更多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案例,從中構建自己的管理思維,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干部的管理能效。
2.學會自我激勵,磨煉學生意志
自我激勵是指在正確的自我評價基礎上,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或行為做出自我肯定、自我鼓勵,以推動自己不斷地自我矯正、自我改過,從而超越自我。教師指導學生干部學會自我激勵,不僅僅是面對工作的需要,也是滿足學生對自身的認可和成就激勵的需要。這種激勵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保持持久的動力,也能夠強化學生的自信心,磨練學生的意志。
(四)行,即開展活動實踐,培養管理技能
“任何道德都蘊涵了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認識與理解這些關系,是這種理解轉化為個人的欲求,只有通過活動。”我們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學生自主管理都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或者書面理論,而是應該落實到生活實踐中。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借鑒外校經驗,在學生干部自主化管理方面有以下嘗試:
1.實行班級值周制度,讓學生參與到學校日常管理
班級值周制度,是由班級學生開展學校日常值周工作,由中層干部和值周班班主任帶隊,班級學生干部對本班學生進行統籌分組,學生干部擔任小組組長,不同小組分工不同,分別針對每天環境衛生、遲到早退、學風紀律、言行舉止、飯堂秩序等進行定時定點的檢查與反饋,值周結束后學生干部匯總一周情況,并在周五行政會及周一升旗期間向全校師生進行值周反饋。班級值周制度替換了曾經的教師值周制度,是學校向學生自主管理邁出的一步,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干部充分發揮積極性,展現出良好的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值周效果喜人,也讓其他學生感受到了學校管理的變化,產生了參與學校管理的理念。
2.大型活動的參與策劃,提升學生干部各項能力
學校每年都要開展一些大型活動,例如:高三年級的成人禮、畢業典禮,校運會,文化藝術節,十大歌手比賽等,這些大型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干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從活動的策劃、主題的擬定延伸到活動開展過程,需要學生干部多方面協調,小(下轉第98頁)(上接第71頁)到班級內部的組織參與,大到全校范圍的安全工作,充分展現了學生干部的協調能力,也體現出學生干部團隊的合作精神。活動結束之后的善后工作,不僅僅包括場地清理,物品歸還,還包括文字、視頻等方面材料的匯總,也充分考驗了學生干部的宣傳能力和引導力。
綜上所述,學生自主化管理是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未來人才需求的方向,高中教育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應不斷探求學生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創新,而學生干部作為學生隊伍中的特殊人群,應該做好培訓、教育、引導的工作,充分認識到學生干部的重要性,并充分發揮他們在自主化管理模式中的引導者、幫扶者、組織者的能力,這將成為班級管理、學校管理革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班 華.現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3]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馬榮華.素質教育中的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0(4)
[5]唐 愷.自我體驗應當成為德育教育的主模式[J].中國基礎教育,2005(5)
[6]龔淑菊.班級中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J].天津教育,2009(1)
[7]蘇薈芳.高中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石家莊市第22中學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個案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8]陳永川.高中學生自主管理研究——以玉溪市民族中學為例[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
[9]普曉尼.高校學生干部的選拔與培養[J].西安社會科學,2012(4)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