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顯志
【摘 要】個性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模式,本文以高中閱讀教學為例,提出了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采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評價等觀點,對個性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個性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120-02
新課改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更要在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語文運用能夠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但就目前而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課堂上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點;學生課外閱讀時間少,無法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也無法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太深,在教學中過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化培養,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直線下降,把閱讀當做任務一樣完成,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都無法獲得提升。針對這種現象,國家對閱讀教學提出了“重視個性化閱讀”的要求,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個性化的發展。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個性化閱讀呢?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方法是,先讓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詞并理解生詞的意思,再將課文進行分段閱讀,通過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主旨。這種教學方式把閱讀課堂變成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而個性化的閱讀是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主動探索文章大意和主旨思想,要求教師在教學時,營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自主閱讀,進而對文章主旨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進入作者描繪的美麗的荷塘月色中,理解作者通過對荷塘月色以及周圍景物的描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邊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邊用多媒體播放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進入作者描繪的景色當中。這樣學生跟著音樂讀到文章中對月光的描寫—— 月光就像流水,在腦海中便會不自覺地對這種景色進行想象,進而理解了文章大意——這么美麗的景色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渴望自由的心境。如果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只有在教師營造的輕松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主動對文章進行分析,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閱讀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高中生學業壓力大,課余時間被各種訓練題包圍,根本沒有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別說進行課外閱讀了。同時互聯網的發達讓學生過早地接受了一些負面信息,學生在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階段受到網絡的影響,導致對閱讀喪失興趣,只愛在網絡上看一些搞笑段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加入一些趣味的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課文《我有一個夢想》是著名領袖人物馬丁·路德·金的一篇演講稿,講的是他夢想的來源以及如何對待自己的夢想。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這段演講視頻。雖然馬丁·路德·金在演講的時候使用的是英語,但其演講內容與課文內容是一樣的。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馬丁·路德·金在演講時的慷慨激昂以及對自己夢想的執著追求,從中受到感染,并不自覺地會想:我的夢想是什么?我要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在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再讓學生閱讀文章,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通過閱讀體會馬丁·路德·金在追逐夢想道路上所遇到的艱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出自己的夢想和實現夢想的計劃,然后讓學生把寫有自己夢想的紙條存放在老師手中,當有朝一日學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再來兌換這張紙條。這樣不但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憧憬,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多了解像馬丁·路德·金一樣偉大的人物。
三、提升師生互動性,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閱讀課堂中,教師作為主體把控著整個課堂流程,學生在整堂課中被動地接受知識,根本沒有自主發揮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壓抑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無法擴展思維,提升創新能力。只有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主動思考、分析文章的內容,才能夠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從而使開展個性化閱讀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意義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課文《師說》中有一句這樣的話: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的含義是教師,是一位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決學生疑惑的職業。這句話同時也是這篇文言文的重點句,能夠引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探討。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然后針對這句話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允許學生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再結合現代教育理念,組織學生進行一場關于“教師職能重要性”的辯論—— 作為教師,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還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更重要。通過辯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夠反駁對方的看法。這種新穎的模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對復雜難懂的文言文進行深度思考,并通過對文章的閱讀,找到文章中支持自己觀點的語句,同時對其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采用多樣化的閱讀教學評價
針對不同的閱讀文體,教師應該通過使用多樣化的閱讀評價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并根據學生對文章的不同看法給出不同的提升策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通過課外閱讀,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對基礎一般的學生給出熟讀課文的建議,提升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等,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提升。
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把人物描寫得十分生動,教師可以運用綜合評價的方法,分析每名學生對這篇文章看法上的差異,再根據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進行評價,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成就感,還可以讓同桌之間相互評價,使他們能夠了解到其他同學對文章的理解和自己有哪些不同,從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評價與學生互相評價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拓展思維,從而培養個性化閱讀興趣。
個性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策略,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閱讀教學方式,掌握合理的教學方法,讓閱讀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主動融入課堂當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勤敏.人文閱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理性與審美境界[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2013(10)
[2]鐘碧梅.煲一堂新鮮的語文閱讀“粥”——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素讀”[J].考試周刊,2014(11)
[3]丁貴生.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8)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