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平
摘 要:不同的幼兒園區角設計應該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現實中一些農村幼兒園沒能根據城鄉差異、幼兒特點、園本特色等進行科學設計,存在著功能模仿雷同、材料陳舊老化、缺乏本土特色等現象。文章從農村幼兒園區角設計存在的缺陷、特色化要求以及本土化實效三個方面論述農村幼兒園區角設計應該在農村化、本土化、園本化下功夫,構建獨具特色的區角文化。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區角設計;農村化;本土化;園本化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2-0068-02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區角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的重要作用。科學合理的區角設計能夠提供積極有益的環境刺激,有利于幼兒利用區角材料自覺主動參與各種有益的體驗活動,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舊有經驗。但是,一些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幼兒園不懂得區角設計的基本原理與要求,沒能根據城鄉差異、幼兒特點、園本特色等進行科學有效的設計,存在著功能模仿雷同、材料陳舊老化、缺乏本土特色等現象。
一、農村幼兒園區角設計存在的缺陷
第一,功能模仿雷同。一些農村幼兒園沒有科學分析農村幼兒的認知特點與興趣愛好,沒有注重提煉園本文化與特色,沒能根據學園實際與幼兒特征來設計區角,習慣于看到某個幼兒園區角設計美觀、有趣,就紛紛借鑒效仿。同時,不少區角離不開美術、手工、閱讀等主題,區角設計呈現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等狀況。第二,材料陳舊老化。有的農村幼兒園舍不得投入資金添置區角材料,不愿意去挖掘豐富多彩的農村、農業、農民資源材料,不善于發動師生積極搜集那些唾手可得的鄉土資源材料,只是年復一年地重復使用那些殘缺、破舊甚至過時的區角材料。教師根據沒有新意的主題簡單地進行區角布置,吸引不了幼兒的學習與活動興趣,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第三,缺乏本土特點。一些農村幼兒園缺乏自己的主見與思路,區角主題時而是文明禮儀,時而是體育健身,時而是民間藝術,沒有形成自己的園本文化;另有一些農村民辦幼兒園為吸引生源、迎合家長的需要,在幼兒園區角設計古文閱讀、拼音、計算等幼兒不感興趣的主題。這種不切實際、脫離本土的做法,實際上是幼教小學化的顯現,有悖幼兒教育發展規律的要求。
二、農村幼兒園區角設計的特色化要求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應通過創設和利用周圍環境來促進幼兒的發展。科學合理的幼兒園區角設計,不僅為幼兒提供學習知識的自由空間,而且為幼兒提供了游戲活動的快樂天地。農村幼兒園有別于城區幼兒園,只有在科學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的前提下,確立辦園優勢,定位辦學方向,在區角設計上突出農村特點、本土特征、園本特色,才能調動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與熱情,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1)農村化。農村幼兒遠離城市,不熟悉城市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火輝煌,卻十分熟悉農村的田園風光、山水風情、鄉土氣息。幼兒園與教師要認識到農村特有的傳統知識和本土文化遺產優勢,因地制宜、因園而異,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精心設計富有農村特點的校園環境、區角空間,讓每一堵墻、每個區角都充滿農趣和生機。幼兒園應根據課程要求,確定若干主題,組織教師、幼兒及家長廣泛收集各種溪石、柳條、樹葉、草梗等自然材料,收集玉米皮、竹篾、果殼等農家材料,收集紙盒、蛋殼、瓶蓋、飲料瓶等廢舊材料,經過篩選、清洗、消毒后,開展利用廢舊物品變廢為寶活動,調動幼兒動手實踐的熱情。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用竹篾編制斗笠,將草梗做成草扇,將成熟的葫蘆涂彩后制成一個個活潑可愛的葫蘆娃,用飲料瓶與花草編織成形式多樣的美麗花瓶,等等。然后將這些“作品”進行整合,精心布置“農家歡”“豐收了”“田園風光”等主題區角,讓區角形成一道道農村特色的亮麗風景線。
(2)本土化。幼兒園要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不同幼兒園所處地域不同,區角設計也應有所區別。農村幼兒園根植于農村大地,農村各地自然資源與風土人情同樣千差萬別。幼兒園要立足本鄉本土,科學劃分功能區角,精心設計區角主題,挖掘本土特有的材料,填補玩具上的缺失,讓幼兒自由自在地利用區角資源進行益智游戲,在健康愉悅的環境中活潑快樂地成長。福建省閩清縣是福建省重點林業縣和南方雜果基地,是橄欖、柑橘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釉面磚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和福建省最大的電瓷出口基地。幼兒園充分抓住這些特點,將幼兒喜聞樂見的鄉土資源經過藝術改造、巧手設計,精心布置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區角。比如,在區角布置閩清小吃一條街、泥塑車間、創意空間、植物園、陶瓷展等,展現本土自然風光、風俗民情、傳統技藝,讓區角散發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幼兒更加直接地感知家鄉的風土人情,培養他們的愛國愛鄉情感。
(3)園本化。農村幼兒園應該有農村幼兒園自己的特色,不同幼兒園應該根據自主自治原則,構建富有個性化的園本文化、園本特色。閩清縣池園鎮是瓷器之鄉,有豐富的高嶺土(瓷土)等礦物資源和精美的陶瓷作品。幼兒園抓住這一特點,每學期都制定動物世界、海底世界、藝術品、生活用品等不同主題,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與孩子互動,開展泥塑、彩繪等創意活動,形成瓷藝教育園本文化。幼兒園還在不同區角,展示與陶瓷有關的材料,開展與陶瓷有關的體驗活動。比如,在美工區,教師組織幼兒利用瓷磚、樹枝、樹葉、蘆根、玉米皮等進行繪畫、貼畫等美工活動,培養他們的美術興趣;在科學區,教師引導幼兒用圓形電瓷、錐栗(板栗)及廢舊物品制作陀螺、天平等,培養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意識;在數學區,教師利用電瓷、樹枝、小石子,開展分類、分成與計算等活動,教給他們數學基本常識;在語言區,教師教幼兒學說閩清方言童謠,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各種活動結束都進行總結評比,并將幼兒制作的優秀美工、科學等作品配上幼兒與家長的姓名與相片,在各個班級區角給予展示,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農村幼兒園區角設計本土化的實效
區角活動是幼兒形成能力、積累經驗的載體,是幼兒與老師、與同伴、與環境互動的中介。實踐證明,區角設計本土化既經濟實惠,又十分切合農村幼兒園實際需要,對幼兒園、對教師、對幼兒都十分有益。
(1)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農村幼兒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耳濡目染鄉土自然資源與人文風情,區角設計農村化、本土化,能讓幼兒倍感親切,自然更能吸引他們的眼光。利用幼兒熟悉的材料開展游戲活動或主題教育,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潛能。手工制作活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
(2)推動家園配合協作。在區角設計過程中,幼兒園應通過微信或QQ群,動員家長幫助孩子選擇、收集區角所需的鄉土材料;借助家長開放日,引導家長參與孩子的泥塑、彩繪、創意互動活動,增強親子活動的實效性;功能區角材料如有損壞、缺失,教師應動員熱心的家長協助修理與維護,讓功能區角更加完美,有效促進家園配合與協作。
(3)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對于善于學習思考的教師來說,區角設計本土化能夠引發他們的教育反思,引領他們深入挖掘農村鄉土資源的教育價值,探索與設計符合農村幼兒特點的區角主題,拓寬教育教學改革思路,改革切合幼兒實際的教學模式,推進園本文化建設,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快專業化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區角設計是校園環境設計的一個部分,區角活動是個性化的教育活動形式,也是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農村幼兒園應設計源于自然又超乎自然、來自鄉土又超越鄉土的活動區角,打造具有鄉土特色、富有教育意義的校園環境,建設獨具風格的園本文化,這在教育推崇“低成本、高質量”的今天,尤其具有推廣價值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葉蔚青.挖掘鄉土資源,創設農村幼兒園特色區域活動[J].學前教育研究,2008(11).
[2]師云鳳.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J].學前教育研究,2006(01).
[3]畢天緣.淺談幼兒園美術區角設計的指導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
[4]周蕾,李旭.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價值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9).
[5]魏巍.開發藏羌民族地區鄉土資源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