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程
摘 要:面對學生羞于表演、不敢表演的現狀,引發的一系列關于激發學生表演欲和合理培養的思考,通過對展示表演合理把握的考量,對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和構建“表演機制”以及多元評價等方面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表演積極性,從而從五分鐘小時間窺見一個大世界。
關鍵詞:課前五分鐘;表演欲;建構機制;多元評價;能力提升
我的所“見”……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優越,從小就見多識廣,文明懂禮。接觸的新事物多了,待人接物、處事做人上自然表現出色。本以為這樣的學生在音樂課上的活動表演,甚至是大型場合的表現會是自然大方、自信滿滿的。然而,讓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在音樂課堂上,卻看到了以下一些鏡頭:
【鏡頭一】有一次期末考核,我要求每個學生演唱一首課本中的歌曲,當叫xx同學演唱的時候,他就是不肯站起來,于是我課后找他讓他唱給我一個人聽,他還是一聲不響,最后經我再三做工作,才終于開口說:“不敢唱。”而且眼眶已經濕潤了……
【鏡頭二】有一次三年級的音樂課上,當學唱完歌曲《頑皮的杜鵑》這首歌,我問:“誰愿意上來當這只頑皮的杜鵑,表演一下?”我話音剛落,全班一片寂靜,課堂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在一次研討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談我們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我談了我教學中所看到這些現象,同時也談了自己的困惑,沒想到,其他學校的音樂老師也是深有同感。我們究竟如何打破此種現狀?《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在音樂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地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現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結合當前實施的新課標對學生“音樂表現”的這一要求,打開學生嘴上這把牢固的“鎖”,我花了一年多時間嘗試了40分鐘課堂的——“課前五分鐘表演”的實踐研究。
我的所“思”……
“課前五分鐘表演”建造了一座師生溝通心靈的橋梁,使音樂課中的音樂學習變得輕松快樂;建造了一座聯系學生課內外音樂學習的橋梁;為學生創造了寬松、和諧的學習交流環境,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美妙。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過對音樂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悅,從而讓音樂課成為師生都喜歡的“音樂課”,成為能促成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的美育教育課程。
我的所“行”……
發現問題,了解動機,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因而在2014學年開學初,我對全校三年級三個班的學生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目的旨在了解學生音樂表演時的心理狀態、特點與成因。我一共設計了5個題目,發放問卷89份,回收且有效的為89份,有效率為100%。
在問卷調查中,面對“如果有機會讓你在音樂課堂上當眾表演,你會選擇大膽表演嗎?”這一問題,有65.2%的學生選擇了“會”。在問卷中問及“在欣賞音樂時,你的想法和老師不一致時,你是否會提出來”的時候,89位學生中,只有31.5%的學生選擇了“會”。在音樂欣賞中,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表現缺乏自信,當然也包括音樂課中的表演,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五分鐘表演”活動體系。
(一)形成管理體系,構建“五分鐘表演”的保障機制
為保證音樂課前五分鐘表演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為了在活動過程中取得成效,我制定了要求和評判標準,充分發揮班里小干部的作用,合理規劃,建立起各種保障機制。
1.強化分工和管理,提高表演的“質”
合理、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把握課堂教學管理的法寶,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有力基石。為了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發揮其學習主動性,讓“課前五分鐘表演”價值得到提高,我們必須通過一系列針對性的策略,有效分工和管理,優化“五分鐘”管理,提高表演的質量。
2.合理規劃和落實,安排表演的“量”
教師指導音樂課代表,根據學期初布置的要求,在全班學生自主申報的基礎上,將表演的內容和項目進行梳理和匯總,然后在班內公布,由全班學生共同監督,按規劃開展課前五分鐘的表演活動。這樣做,學生學期初就知道了一學期的表演活動,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五分鐘的表演”了,避免了臨時通知,臨時準備,無法保證表演質量的弊端。
(二)開展多樣化的表演活動,健全五分鐘表演的活動機制
五分鐘表演的成功與失敗,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表演活動形式的選用和組合。因此,根據人少便于表演,易于按學生的興趣、喜好開展表演活動的特點,采用以下幾種常見的形式:(1)唱歌表演;(2)器樂演奏;(3)舞蹈表演;(4)小品表演。
(三)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完善五分鐘表演活動的評價機制
表演過程也是學習的延伸,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的良好時機。大多數學生樂意表演,但往往存在怕羞、怕錯而不敢開口的心理,所以一開始教師不要對他們的要求過高,盡量去肯定鼓勵他們,讓他們充滿信心。
我的所“獲”……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孩子們對音樂課的知識從一無所知到略知一二,從看別人表演到自己表演,這個過程使師生共同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既增長了知識,也增進了友誼,有很大的收獲。
(一)提高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以前,學生大多喜歡音樂,但是不愛上音樂課,害怕上臺表演。而自從開展了“課前五分鐘表演”以來,學生開闊了音樂的視野,他們發現:原來音樂課的學習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內容,還要學習很多書上沒有的音樂知識,于是他們越來越愛上音樂課了。
(二)挖掘了學生的潛力,展示自我
通過反復的排練、表演、修改,再排練、再表演……反復幾次后,膽量越來越大,聲音也越來越洪亮,加上老師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學生從開始的膽怯到最后落落大方的表演,這是一次質的飛躍。同時也滿足了一些喜歡表演的學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對自己更加自信,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通過排練,學生親身體驗了從排練、表演、道具的準備……整個過程,僅靠一兩個人的力量是遠遠夠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排練的過程中,大家還要友好相處,發生了矛盾要盡快解決,否則就會影響排練的進度,就會落后于別的組。所以團隊精神很重要,只有團結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加強對課堂氣氛的引導,控制好時間,如果超過五分鐘就要影響到本節課的教學了。所以五分鐘的表演我認為它為音樂教學打開了另一扇窗口,通過它培養了學生自信心,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了對學生的關注度。課前五分鐘表演的引入對音樂教學的改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將繼續實踐、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2]高秋保治.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