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叫《花仙子》,主人公為尋找七色花走過許多地方,經歷了許多難忘的人和事,每次告別的時候,她會留下一包種子,不久以后便會有一種飽含深情的花朵在這片土地上開放。那時,我總在想:如果真能走過這么多地方、見識這么多花該多好呀!誰知在東瀛的一年,竟然真是伴著花開的節奏度過的。從早春的櫻花、玉蘭、牡丹、杜鵑,到初夏的繡球、百合、玫瑰,深秋的菊花、四季櫻,隆冬的水仙、梅花,再到一年四季都開放的茶花和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雖然人地生疏,但對花的喜愛、花期的緊迫卻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許多障礙,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唯有牡丹真國色
名古屋4月多雨,難得18日是非常晴朗的一天,于是和同伴相約去德川園看牡丹。名古屋向來以工商業著稱,在名勝古跡的數量和知名度方面都無法與京都、奈良相比,而德川園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令名古屋人自豪的名勝之一。尾張德川家第二代藩主光友在元祿八年(1695年)把自己在大曾根建造的隱居別院移到今天德川園所在的地方,這就是德川園的起源。據說,當時這個莊園占地約13萬坪(大約44公頃),庭院內的水池可以容納16漿式劃船。光友殤后,莊園幾易其主。1931年,第十九代戶主將宅邸和庭院贈送給名古屋市,市政府對其進行了整修,轉年向公眾開放,并命名為“德川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中,德川園的房屋和樹林幾乎化為烏有,戰后德川園遺址作為一般公園向市民開放。2004年,修繕一新的德川園正式作為日本式庭院開放,另外還建成了主要展示尾張德川家藏書的蓬左文庫。

德川園是典型的日式庭院,設計理念很像蘇州園林,雖是人工建造的園內之景,卻盡力營造野趣。游人至此,方才還是現代都市的喧囂動感,一腳踏入園中就立刻進入另一重天地,石階蜿蜒、溪流淙淙、怪石嶙峋、蓊蓊郁郁,真有“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的意境。園中的名勝有龍仙湖、觀仙樓、大曾根瀑布、虎仙橋、瑞龍亭、四睡庵等。龍仙湖中修了一道縮微的白堤,遠觀確有幾分神似,據說是主人當年仰慕白居易的緣故。這里有座寫真館,新人們身著和服在湖邊拍攝結婚照,遠遠看去像女兒節華麗的偶人。園里設計了很多別致的休憩所,坐下來歇歇腳、看看景,與同伴分享一下感受,覺得旅行不是件苦差事,而是件愜意的事情。越來越感覺現在很多人似乎忘卻了旅行本來的意義,無論是喜歡逞能的年輕人把旅行視為拉練,還是揮金如土的豪客把旅行等同為采購,都失去了作為一個旅者的心態和樂趣。
走過“白堤”,牡丹正在花棚下對我們淺淺地笑著。這里的牡丹品種很多,姹紫嫣紅、粉妝玉砌,在艷陽下無欲無求地競相開放。都說牡丹有富貴氣,這種氣質不是刻意求來的,而是一種天生的稟賦。通常大的花朵沒什么香味,而牡丹卻有淡淡的清香,雖不濃烈,卻很怡人。德川園四季都有花開,其中最特別的是冬天賞牡丹。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群芳寂寂,沒有了櫻花和菖蒲的簇擁,一池碧水顯得分外清亮遼闊。雪后的清晨,一大盆一大盆牡丹靜靜地在湖邊綻放,依然是春天時見過的黃、白、紅、紫,卻少了花團錦簇的張揚,多了亭亭玉立的嫻靜?;ㄅ枭厦嬗腥切蔚牟莺熥o著,宛如淡掃蛾眉的佳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欣喜地尋找那早開的幾株紅梅。

春天也好,冬天也罷,徐徐走在花間,忽然感到花朵和人一樣,既有不同的屬性,更有不同的氣質,有的粗枝大葉,有的細碎繁復。而花朵又比人強得多,它們從來不會扭曲自己的天性,只會盡最大努力綻放自己的魅力。就算有一百個人圍著牡丹念叨小碎花的千般魅力、萬種風情,牡丹也依然會坦蕩質樸、大大方方地開著,絕不會奪過園丁手里的剪刀咔嚓咔嚓把自己剪成一地碎片。但人卻往往在潮流、輿論和壓力面前人云亦云、妄自菲薄,甚至為了迎合他人而不惜生硬地、甚至破壞性地去改變自己。不管你生如牡丹,還是生如櫻花,都應該為自己的天賦而自豪,有人能欣賞你的美麗,那是他的造化,大可不必為了那些沒有造化的人,把自己弄得粉身碎骨。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對于那些習慣為他人著想的人,但在粉身碎骨之前能夠覺悟總是幸運的吧。
“不可能”的藍色
在網上無意中查到位于岐阜縣的花フェスタ記念公園,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玫瑰主題公園,說去就去!
按照公園主頁上的交通路線,起了個大早,坐名鐵到新可兒站,然后等公共汽車。新可兒是個很小的車站,公共汽車居然一個小時才有一趟!無奈只得等啊等,等車的人越聚越多,車快來的時候,有個工作人員出來宣布:一輛車只能坐63人,其他人要么等下一趟,要不去坐出租車!我們本來是最早來的,但沒有及時去排隊,差點兒又等一個小時。車子好像駛進了村子,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開了好一會兒,最后在山頂的一個小花園門口停了下來,難道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就是世界最大的玫瑰主題公園?
公園的兩扇鐵柵欄門一點兒也不驚艷,既不像唐頓莊園那樣高大考究,也沒有野獸城堡那種滄桑,所以剛走進花園時不禁有點兒小失望。誰知天地竟隨著腳步豁然開朗,走過一片片像奶油蛋糕一樣平整光滑的草坪,路過零星的玫瑰花叢,眼前突然出現一個五光十色的瑰麗世界——千姿百態、燕瘦環肥、姹紫嫣紅、高低錯落,讓人目不暇接,漫步園中,都有點兒密集恐懼癥了。據說這里種植了7000個品種,30000株玫瑰,分種在“玫瑰主題園”和“世界的玫瑰園”兩個區域,而這兩個園中之園還在不斷擴大。

占據公園中心地帶的是一片靜靜的湖水,湖邊蜿蜒千米的坡地上滿滿地盛開著虞美人草,這種花單獨看來并不起眼,連成一片卻蔚為壯觀,微風拂過,無數紅色、粉色、黃色的花朵翩翩起舞,在人心里搖曳出一份曠古的幽情。中國的古人們把這種花看做虞姬的化身,稱之為虞美人,細想起來,像虞姬這樣隱忍、堅貞的性格,她所化身的花朵一定是美麗的,而那種美麗又一定是內斂而不張揚的?!氨萄癁榻喜荩ㄩ_更比杜鵑紅”,中國人用虞美人來象征虞姬的情懷、用虞姬來注解虞美人的美麗,這種對美的深入理解和天才闡釋實在令人欽佩。
花フェスタ記念公園的鎮園之寶是神秘的藍色玫瑰,因為玫瑰和月季都沒有藍色素,所以人們努力了很多年世上始終沒有藍色玫瑰,于是“藍色玫瑰”也成為“不可能”的代名詞。后來,日本人用了很多年時間,耗費巨資,終于培育出藍色玫瑰。很多人到這里來都是為了尋找藍色玫瑰,我以為她一定會像公主一樣被供養在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誰想走著走著竟然就與她不期而遇了。她和其他玫瑰一樣,靜靜地開在一個角落里,藕荷色的花瓣里隱隱透出與眾不同的矜持。雖然她仍不是純粹的藍色,但已經擁有了寶貴的藍色素,據說這來自鳶尾花。相信隨著人們的努力,在不遠的將來她一定會越來越藍吧?;蛟S,世上很多事情都和藍色玫瑰一樣,本來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努力,終究會變成可能的。


這一天只顧得看花拍照,全然不顧太陽的威力,回到住處才發現不僅整個曬黑了一號,而且肩頸還曬出一個紅紅的大月牙,不得不去買蘆薈膠。山里的太陽真是無遮擋、無添加,越純粹的東西威力越大呀。
小原的四季櫻
小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位于愛知縣豐田市,連我都忘了是怎么知道這個地方的。11月份,追逐了一年的花開,這個時候好像已經沒有什么花可賞,不知道是什么偶然的機緣讓我們獲知小原有一種秋天開花的四季櫻,春天沒看夠櫻花的我們怎么能放過這么好的機會呢?從名古屋去小原,電車、汽車加在一起要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路程,當我在難得擁擠的公共汽車上昏昏欲睡的時候,腦海里浮現的都是春天看過的櫻花。

入職、入學的3月份恰好是櫻花開放的時節,所以每次來這里工作,最早看到的都是櫻花,或者說總是櫻花用那柔美溫暖的粉色安撫著我初到異鄉惶恐不安的心靈。我至今無法用最貼切的語言形容櫻花給人的感覺,乍暖還寒,大朵大朵粉色祥云落在山間、水邊、房前屋后。不以無人而不芳,櫻花柔弱,卻開得努力,漆黑的枝干被繁花遮住,像是寫意畫上隨意勾勒的線條。這也是茶花盛開的時節,紅彤彤的花朵、綠油油的葉子,與櫻花開在一處,一個是漫云舒卷的水彩畫,一個是顏色跳躍的油畫,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晴空麗日,微風拂來一陣陣亮晶晶的花瓣雨,人們喜歡在樹枝上懸掛小小的燈籠,與親人摯友在花下小酌,從清晨到日暮,暢飲高歌、不醉無歸,什么紙醉金迷、功名利祿,與花朵用生命演繹的美麗相比,實在比花瓣還輕。這時,賞櫻勝地都格外熱鬧,想爭得一席之地絕非易事。美景何必遠處尋,就在路邊的櫻花樹下,一個人、兩罐啤酒也能度過一個愜意的中午。“花開時來,花落時也要來。因為,有許多故事,開始動人,結局更可愛?!泵慨斅牭竭@樣的歌聲,看到人們微醺而陶醉的眼神,我總忍不住反省自己的生活里是否缺少了一種情懷,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追求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可自然給予我們的風景卻是有時效的。或許自然是想讓花開作為一種啟示,讓我們停下來、靜靜心,以一種恬淡喜悅的心情開始一年的旅程。春天多雨,一夜雷雨過后,到處都覆蓋著花瓣,花謝花飛飛滿天,一場絢麗的“櫻吹雪”帶走了春天,卻帶不走對春天的眷戀。其實,櫻花樹一年四季都很美,花季一過,綠葉婆娑,經過漫長的夏天,葉子早早變紅,開啟一個欣賞紅葉的季節……秋天的櫻花也與春天一樣嗎?
車子沿著山間公路開了好久,在一個車站停了下來,我可能睡得有點兒迷糊,也可能是喜歡“打提前量”的舊病復發,看到路邊寫著“小原四季櫻”的橫幅就慌慌張張地拉起同伴下車,但四周除了農舍、農田,哪里有四季櫻的影子呀?幸好路旁有間小小的便利店,問了店員才知道我們早下了好幾站地,前面都是山間公路,走路是不大可能的,而下一班公共汽車還要等很久,那時候恐怕天都黑了,哪里還能賞花呀!看到我們焦急萬分的樣子,幾個店員大姐也不征求我們的意見,反而自己開起小會,還翻出好幾張時刻表仔細查找,最后決定打電話叫出租車送我們過去。日本的出租車價格很貴,我們一聽心里直打鼓,可眼下除了打道回府就只有這一條路了。出租車要二十分鐘才來,我們買了咖啡和關東煮,坐在陽光明媚的窗前惴惴地等候。過了不久,店員大姐興高采烈地招呼我們:“出租車來了!”我們跑出門一看,這個出租車很特別,白色的兩廂轎車,車身上畫著一朵大大的櫻花,原來這并不是通常的出租車,而是當地為了方便賞花游客而特別開行的。價錢出奇地便宜,挺遠的一段路竟然只要200日元!店員大姐熱情地送我們上車,祝我們旅途愉快。


四季櫻會場從豐田市役所小原支所開始,可以做一次四小時或兩小時的徒步賞花之旅。我們到達的時候,將近下午兩點,山間的太陽已有些懶洋洋的。我們沖下車子想去擁抱春天匆匆作別的櫻花,誰知首先映入眼簾的竟是滿山的紅葉,而紅葉掩映著一層淡淡的粉色,那就是四季櫻嗎?走近細看,櫻花的形狀雖然沒變,可與春天相比花朵稍小、顏色偏淺,少了暖陽下無憂無慮的舒展,卻多了秋意中有張有弛的謹嚴。如果說春天的櫻花像云朵,那深秋的櫻花就像山上升起的薄霧,縈繞在層層疊疊的紅葉上。小原的四季櫻始于文政年間(1818—1829),一位叫藤本玄碩的醫生從名古屋求得種苗并廣泛種植,到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成為當地蔚為大觀的樹種,現在境內有一萬多株四季櫻,其中最著名的是樹齡超過一百年的“前洞四季櫻”,被認定為愛知縣的天然紀念物加以保護。通常的櫻花都是春天開花,唯有四季櫻是10月—12月開花,11月是賞花的最佳時期。我們和出租車司機約好兩個小時以后來接,于是漫無目的地沿著山路信步而行,當地人也組織了一個小小的廟會,賣些小吃和土特產,不過看起來與其說是做買賣,還不如說是趁機聊聊天。說來有趣,春天與櫻花作伴的是茶花和郁金香,如今卻是紅葉和銀杏,一個展開暖暖的背景,一個灑下遍地金黃,好像都在盡力呵護著嬌嫩的花朵。山里靜靜的,古寺的庭院里落滿了銀杏葉,農家的房檐上掛著一個個金黃的柿子,果然是金秋時節。不知不覺,山上的霧氣越來越濃,漸漸地分不清是霧還是花,漸漸地暮色低垂,山里越來越冷,四周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除了不時疾馳而過的汽車,好像只能聽見不遠處一對老夫婦在整理菜園的聲音。出租車送我們去趕公共汽車,也許是散步的時間太長,我在車上又睡著了,朦朧中透過車窗又看見了那家小小的便利店,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小原這個地方交通不是很便利,也沒有什么更特別的旅游資源,但仍能讓人感覺不虛此行,或許它的魅力就在于民風淳樸吧。便利店的店員也好,出租車司機也好,好像跟四季櫻都沒什么直接的關系,但一個地方要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與任何一個人的熱情都是分不開的。
在東瀛看了一年的花,我常常在想:人和自然的關系真有意思,自然總是靜靜的,我們總是夸夸其談的。事實上,隨隨便便一棵樹都比我們見多識廣,它們的不言不語不是沒話可說,而是對于見識淺陋的我們不知從何說起吧。與現代人相比,古人和自然的關系要親近得多,他們的心事和理想可以向自然訴說,他們的喜悅與憂愁可以和自然分享,他們的困惑與猶疑可以向自然討教,難怪他們寫下的詩句總是那么美麗、表達的思想總是那樣深厚。自然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偶爾去消遣的風景,而是須臾不能分開的家園、親人和老師。追隨四季的腳步,看四時花、觀四時景,從大自然中感悟人生的真諦,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