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珠
摘 要:寫作是伴隨學生一生發展的一種重要能力,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將來走上社會,學生的寫作能力都很重要,一個好的寫作水平可以讓人對你產生好的印象,一篇亂糟糟的文章也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沒有什么內涵。由此看來,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從小學開始培養,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的作文并不多,社會的閱歷也并不豐富,教師應該如何來進行教學呢?就小學高年級階段體驗作文的教學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希望能夠切實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更好地應對將來的學習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體驗作文;如何教學
一、教育學生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達
小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會接觸到日記、周記等等,注重讓學生去寫自己一天的經歷與體驗,體驗作文與日記、周記相似,注重讓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來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很多學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在寫體驗作文的時候經常胡編亂造,根本沒有了解到體驗作文的目的,例如在寫《第一次____》這篇作文時,這是一個半命題的作文,學生可以把后面的內容補充滿完整,寫出自己的真實體驗,而有的學生為了讓作文出彩,自己明明沒有做過的事情硬要寫出來,自己明明不會游泳非要寫第一次游泳,導致整篇文章寫出來很假也不符合邏輯。因此針對這個現象,教師在進行體驗作文的教學時,首先要跟學生強調的是真情實感的表達,讓學生寫自己生活中的真實經歷的事情,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能打動人,讓人有讀下去的欲望。我們還是拿“第一次”這個命題的作文來進行舉例,教師首先要問學生“你們有沒有經歷過很特別的事情,第一次經歷的時候就讓你們一直記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教師再把題目告訴學生,然后讓學生把自己剛才說的事情以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體驗作文更重視的是真實情感的表達。
二、引導學生把生活與寫作進行有機關聯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寫作,都是來源于生活中的感受、體驗,因此教師在進行體驗作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生活與寫作進行有機關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例如每天語文課的前五分鐘,教師可以作為分享時間,讓學生自由發言,看看哪位學生經歷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感受,每天五分鐘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學生把事情敘述完,教師可以按照姓氏來讓學生挨個說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報名。這種形式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教學與生活進行有機聯系,讓學生覺得我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很重要,是可以在語文上拿來分享的,也是可以運用到我的寫作中去的。當學生有了意識把生活與作文進行聯系的話,又何愁寫作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呢?學生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都是作文最好的素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兩者進行結合。
三、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語言組織對于作文來說也很重要,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如何來把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讓一篇作文看起來井井有條而不是雜亂無章。那么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呢?首先就是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論是課本上教材的閱讀還是課外的一些讀物,都是精選了一些語言表達比較完善,也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來編排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去進行閱讀,學習那些作者的語言是如何組織的,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多進行練習。教師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的“演講”比賽,培養學生的即時作文能力,在前幾次組織學生敘述的時候可能會不知所措,但是鍛煉幾次就會發現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
很多教師在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往往評價內容只有幾個字,甚至有的教師都是以“優良差”來進行等級劃分,這種評價的形式對于學生的作文沒有絲毫的指導意義。因此教師要改變原有的評價形式,在評價時針對學生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標出來進行表揚,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對于學生寫得不太好的地方教師也要畫出來給出改正的建議,這樣學生才知道下一次再進行體驗作文的時候應該如何下手。這樣的評價形式對于作文的教學來講才更有效,才能對學生起指導的作用。而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讓甲學生指出乙學生作文的過人之處以及不足點,這樣的形式也能讓兩個人同時進步,甲同學學會了如何評價,乙學生也了解了別人眼中自己的作文時什么樣的、應該如何改進。
隨著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加深,在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也越來越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來組織教學呢?以上我們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小學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凡興容.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小學教研版),2009(6).
[2]段美鳳.從生活體驗出發,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J].師道·教研,2014(7):80.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