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嫻
摘 要:通過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朗讀要求的分析與理解,闡述了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以及重視對朗讀的評價等觀點。
關鍵詞:以讀為本;有的放矢;循序漸進;讀中感悟;個性朗讀
縱觀古今,“以讀為本”一直是我國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古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今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要“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所以說,朗讀,既是傳統的,又是時興的,它讓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朗讀,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依然把“讀”提到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我們注重的不是表面性的朗讀,而是實效性的“讀中發展,讀中感悟”。可是,現今的語文課堂,雖然絕大多數教師都注重朗讀,可大多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朗讀而朗讀,雖然形式多樣,但是每次的朗讀目標不明確,指導不到位,只是注重了表面性的朗讀,而達不到新課標提出的“讀中發展,讀中感悟”的目的。
那么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上精彩的演繹呢?
一、“有的放矢”——明確地提出每次朗讀的要求
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把“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朗讀的總要求,是每個學段閱讀教學中要求達成的一項重要指標。
讀文章首先要做到“正確、流利”。“正確”是基本,只有讀正確才談得上流利。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常常首先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然后,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引發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真正達到“讀中發展,讀中感悟”的最終目的。
這樣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養成良好的朗讀品質(習慣),使“朗讀”不停留在“朗讀”的層面上,不是為了“朗讀”而“朗讀”,而是在朗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讀中感悟”——充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領會感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宋·朱熹)只有充分地讀,才能有深層的感悟。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最直接、最充分的對話。只有多與文本接觸,學生才能被語言感染,深入感悟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人文因素。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教師讓學生匆匆忙忙地瀏覽一遍課文后就大談特談感受,這樣,學生只不過是囫圇吞棗,往往談不出所以然來。因此,一定要舍得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真切切地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明明白白地了解自己的所得與所惑。比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我讓學生反復朗讀文中描寫諸葛亮語言、神態、行動的句子。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三、“個性朗讀”——巧妙創設情境,撥動學生心弦,讀出自己的感受
所謂“文貴自得”。課文內容不能光靠老師講,還應靠學生自己讀懂,才能真正實踐“授人以漁”的真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引導學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才能真切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引起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共鳴。比如,教學《橋》一課,我播放了山洪暴發的錄像片段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時如果你在場,你看到什么,會怎樣想,怎樣做?”把學生引領到課文里去,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相互交流,體會到洪水勢不可當、死亡逼近的恐怖氣氛以及人們六神無主、慌不擇路的情形。再引導學生思考:“老漢呢?”讓學生反復品讀描寫老漢的句子,感悟到老漢在生死關頭舍己為人的形象。最后,我再設計一道題:洪水退了,你攙扶著這位老太太到河邊斷橋前祭奠老漢,你想說些什么?這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由地讀讀說說,并從不同角度去體驗、理解、感悟課文內容,使學生不但從讀中體會了感情,還超越文本發表了見解,張揚了個性,從而真情流露,讀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四、“注重評價”——有效促進朗讀目標的實現
課改中,優化對學生的評價,已成為體現教師課堂調控能力和教學機智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時,首先應尊重學生朗讀表達的個性差異,如,朗讀《橋》一文這句話:“黎明的時候,雨下得很大,像潑,像倒。”小豪同學把“像潑,像倒”讀得緩慢有力,一字一頓。我問他“你為什么一字一頓地讀?”他回答:“當時氣氛緊張,人們心情沉重。”我贊同地點了點頭。而小雨同學卻讀得很急促,我問她為什么讀得那么急,她說:“形勢緊迫,人們心情慌亂。”我一想,也對。于是,我向她投以贊許的微笑,說:“有道理。”看見兩個同學的表現都得到老師的贊許,于是,其他學生紛紛要求朗讀,爭著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當然,尊重學生朗讀表達的個性差異,還應講求原則,明明是錯的就不能一味地肯定。
其次,評價時還應鼓勵學生積極發展自己的朗讀能力,在給學生中肯的評價的同時,盡量用激勵性的語言,把“你讀得不怎么樣”換成“其實你還可以讀得好一點”,把“請你回去多練練”換成“加油,相信你下次會讀得更棒!”就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相信自我、挖掘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真情有效、不流于形式的朗讀,將會更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朗讀,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