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強
【摘要】要抓好數學高考復習,離不開探索復習課的有效性。搞好學案,了解學情,兼顧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是復習課有效性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有效性;學案;學情;主體性
高三復習,時間緊,任務多,壓力大。高三的教師研究考綱考點、做近年各省高考試題,增強授課的針對性;教師下題海,用心挑選練習題,課堂上精講多練;要求學生做好錯題本;復習要有可行計劃;復習要涵蓋高中所有教材內容,不能有遺漏;教師團結協作,資源共享。僅僅做好這些還是不夠!因為所有這些準備工作無疑是為了上好課,課堂復習中,就會涉及師生的雙邊活動規律,只是關注教師講得如何精彩,不去關注學生接受情況,顯然是不可能獲得高考成功!因此教師把握高考走向,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努力,課堂把師生緊緊聯系在一起,必須充分重視課堂復習的有效性!
以往高三的復習寫好教案,以教案作為教師的復習流程,強調教師如何講全面,講準確,但教案忽視了學生的感受,需求。學生是教師表演的觀眾,即使講得好,也要看學生是否真正弄懂。也就是說課堂的有效性值得關注,那么怎么做才使得課堂有效呢?
首先,制作學案
為了復習課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學案。一節復習課,只有45分鐘,內容多,時間緊,一節課學生既要聽懂,又要有時間練習反饋,絕大多數學生確實因時間太有限不能做好!因此,課前就是要備學生的學情,就是要把每節課要講的內容讓學生課前知曉。學案既有該節課要復習的概念性質、記憶方法,解題技巧,又有相應的習題作業(基礎性、拓展性、綜合性逐步遞進),要求學生課前做,上課時教師根據學情,切實完成當堂講解內容。這一準備工作就是對教師提出更多要求。因為為了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備好課制作出很有針對性的學案,教師工作的前瞻性才更有意義。它的顯著特點就是把要復習內容一部分分散到課下學生自主復習,課上讓學生專注聽清不懂的,使課堂具有有效性。
那么如何制作學案呢?高三復習課到來之前的假期中,教師花時間做近年各省高考真題,自己獨立記錄并梳理出高考熱點內容,然后結合最新版本——既有分類考點,又有易錯辨析的高考復習用書和班上學情,定出復習的內容,自己出學案,打印后發到學生手里去做,再交給老師批閱。學案需要教師間互相交流配合,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學案要求學生溫習課本,對相應習題要書寫規范格式,歸納題型特征,總結解答規律。學案不是每節課都使用,因為把握熱點知識運用,基本能力,往往需要時間鞏固。當然這個過程教師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這步對實現有效性很重要!
其次,了解學情,制作問卷調查
呵護學習氛圍很重要,可制作問卷調查。我們縣是在省會貴陽,州府都勻連線的中點上,優秀學生流失得多不可小覷,同時為了完成州里招生任務,勢必有相當一部分底子薄的學生入校學習。這一客觀現實就要求教師更多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了解他們的期望和需要,傾聽他們的呼聲。一方面是由于復習工作的巨大壓力,讓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看不到希望,高一高二就是硬“拽”到高三的學生,本來開始信心百倍,過一段復習時間就會產生悲觀厭學情緒,自暴自棄,勢必影響班風,直接導致復習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初高中知識銜接點不牢,例如由于初中義務教材弱化有些知識,有的學生因式分解不熟,有的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不熟,有的切線長定理不熟,高中教材中,有的對勾函數的單調性,三次函數的單調性,三角函數的性質,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函數思想,等等不理解,通過問卷調查,能很好解決諸多問題的溝通渠道,能夠有效優化教師的授課導向,根據需要設計相應練習題,讓他們把技能技巧,解題規律得以鞏固,更好服務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學習,有熱情學習,抱著希望投入到復習中去。否則教師只管自己教,自己講到,不管學生學到,多數課沒效果,或者效果不大,到頭來痛苦的不會僅僅是學生,還有教師,甚至影響更多。如果遇到厭學情緒,強壓嚇唬,說不好好復習,將來考不上學校會如何的不好,甚至挖苦訓斥,會導致一段時間的難以溝通的局面。這樣復習的有效性就會受影響,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學情,了解聽課對象的要求。因此通過制作問卷調查,對學生身心呵護,師生學識幫扶,把可能問題列舉問卷中,與班集體的幾十位同學同時交流,讓教師的指導得到大家的擁護和理解。問卷調查自行設計問題,全級各班統一時間(不超過5分鐘)進行,無記名對選項打勾,交由任課教師統計頻數即可。
再次、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并舉。
傳統的復習,以教師主導為主,出現的情形就是基礎好的可以跟著走,中等的就硬著頭皮聽,比較差的就故著姿態聽,他們多數呆坐教室很被動,那么要想大多數一起把課上好,光靠教師的單邊努力是肯定不行。為了上好一堂課,讓絕大多數學生收獲大,使課堂具有有效性,一節課就是要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同時并舉。教師要按時完成復習計劃,哪些要深究讓學生把握的,指導學生課本概念性質例題重新復習,占用時間可據情況安排少點;教師自己覺得陌生無把握的問題不要在課堂上臨時處理,否則會耽擱課堂時間,失去授課的有效性。復習的方向,內容,進程,深度,都要教師預先設計和決定,需要教師指導。撇開主導作用是不講科學,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因此“導”的作用好好把握!同時整個課堂要清楚學生是主體,考試時是學生去考,復習課堂上就要讓學生演練,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動眼。師生互動,要穿插設疑提問學生,上黑板板書,一節課要靈活安排,不能固定不變,記好錯題本,懂的地方要確保格式正確不丟分。教師要關愛全體學生,課堂提問只能通過點來反映出把握情況,難度大的讓較好的學生回答,難度小的由中等學生回答,總之,濃厚的認知興趣,高漲的探究進取精神,課上積極主動參與,要靠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課堂有事干。如果教師整節課講得眉飛色舞,讓絕大多數學生滿腹疑問帶出教室,那復習就失去有效!一節又一節的復習課的要能夠有效,學生就要每節課都要把重點內容掌握!
高三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勤奮工作,需要師生每節課重點內容都要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