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毅婷
摘 要:戲曲藝術教育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我園把錫劇活動納入課程,與幼兒的一日活動及五大領域有機結合,通過創設錫劇戲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開設豐富的區域游戲、挖掘家長及社區的有益資源等多方面的努力,嘗試激發幼兒進行主動的學習,并使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錫劇的魅力。
關鍵詞:錫劇;激趣;育情;歷美
戲曲藝術教育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育十分迅速、旺盛的關鍵期,幼兒期的藝術活動主要有音樂、美術和文學等多種形式,藝術活動的特性符合幼兒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特點。”
錫劇是我們的家鄉戲,享有“太湖紅梅”的雅號,它委婉柔美,悅耳動聽,時而婉轉凄美,時而高亢激憤,具有雋麗江南的水鄉風格。我園把錫劇活動納入課程,與幼兒的一日活動及五大領域有機結合,在課程中遵循幼兒的興趣,從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出發。我班在錫劇課程的實踐中,通過創設錫劇戲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開設豐富的區域游戲、挖掘家長及社區的有益資源等多方面的努力,嘗試激發幼兒進行主動的學習,并使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錫劇的魅力。
一、激趣:創設錫劇戲境,激發學習興趣
1.創設錫劇硬環境,激發對話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在實施錫劇課程的過程中,我嘗試為幼兒創設一個動態、多元、開放的“錫劇戲境”,讓形象、生動的環境與幼兒充分地互動、對話,從而引發幼兒進入對錫劇積極研究和自主探索的狀態。
2.創設錫劇游戲區,激發操作興趣
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教育現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研究表明,游戲能激發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滿足幼兒心理需要,有利于幼兒自主性、探索性、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有利于幼兒認知事物、體驗情感、累積生活經驗。所以,在錫劇課程實施的同時,我們開設了豐富多樣的區角游戲,來讓幼兒自主地、多方位地感受錫劇的獨特魅力。
在美工區中,我為幼兒投放了光盤、扇子、紙筒、卡紙等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制作凈及丑的臉譜、戲服、頭巾、圍兜等物。在生活區中,我為幼兒提供了珠子、頭箍等材料,用來制作錫劇的頭飾和鳳釵,幼兒完成的作品可投放到表演區,作為表演的道具。益智區里,我提供了錫劇人物、角色的拼圖,拼圖按難易程度分為了8塊、16塊、24塊不等。表演區也就是“錫劇小舞臺”中,KT板制作的小舞臺背景給幼兒營造了良好的表演氛圍,幼兒可將以上區角中的頭巾、圍兜、鳳釵等作品作為演出道具,跟著錫劇名段的音樂進行自主、大膽的表演。
3.建立錫劇資料庫,激發認知興趣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互動作用。
二、育情:欣賞錫劇作品,培養認知情感
1.欣賞地方戲曲,育家鄉之情
二胡婉轉悠揚的曲調伴著清亮動聽的唱腔,在教室的空中飄蕩,錫劇那親切的民間情調、簡潔的藝術手法、鮮明的藝術形象,陶醉了孩子們。錫劇院的演員、社區里的錫劇票友也來園與幼兒產生了積極的互動,這些都給幼兒帶來了很多意外的驚喜,激發了幼兒對錫劇探索的興趣。聽完表演后,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學了起來,有些孩子回家以后能大方地唱《雙推磨》給爸爸媽媽聽,或是邀請爺爺奶奶一起表演《紅花曲》。當幼兒豐富了對錫劇傳統劇目認識的同時,他們對家鄉方言又產生了興趣。瞧!孩子們時不時會說上幾句熱乎的家鄉話,“惠山腳下寶貝多,納尼阿福名氣大!”稚嫩的童聲說起來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對家鄉的依戀和情韻不知不覺就在幼小的童心里埋下了種子。
2.了解錫劇服飾,育文化之情
戲曲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戲曲服飾中所具有的文化元素,不僅是民族文化的體現,也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錫劇服飾在服飾、道具、文物造型、臉譜等方面借鑒和吸收了民族繪畫、雕塑、書法、刺繡及民間工藝的特長,鮮明生動與表演曲目融為一體,富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錫劇區域游戲中我采用了一種讓孩子參與,把主動性給孩子自己的方法。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穿戲服、戴戲帽、畫臉譜、做鳳釵、系圍兜等等,游戲過后,我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請幼兒把作品呈現出來,或是作為表演的道具。自主游戲使幼兒切實感受到了錫劇服飾的優美,培養了幼兒對錫劇藝術的審美情趣,激發了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陳艷宇.幼兒園地方文化課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