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堯年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起著紐帶作用。相同的問題由不同的老師以不同的方法去提問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全相同的。好的提問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活躍思維,探索解答問題。就數學課堂提問藝術:設計要精當,實施要巧妙,作了探索,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藝術;效果
課堂提問是教師貫徹教學意圖,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能啟發學生思維,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思考問題,同時也是引發學生心智活動,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課堂提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勵學生增強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是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發現規律的“向導”,更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信息依據。
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對課堂提問給予充分的肯定。可見,課堂提問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目前,課堂提問存在著許多不盡科學合理的現象,影響了教學效果,甚至產生了反作用。因此,必須優化數學課堂提問,提高教學藝術。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切忌隨意性
提問的目的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所以,課堂提問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進行。應從學生的認知結構、能力結構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有的放矢地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有起點、有目標的進行。提問要選擇在知識的連接點上,而不能隨心所欲漫無目的地提問,特別是提出的問題要準確不能產生歧義。如,在解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15÷x=3”中,老師問:“x是什么數?”有的學生就回答x是未知數。原因在于問題含糊不清出現了歧義,若老師這樣提問:“在這個除法算式中,我們把x稱作什么數?應該用哪個關系式來解答。”學生一般就不會答非所問了。
二、提問要有啟發性和適變性
提問的難度要適宜。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答案,無思考的價值,就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如果太深太難,又很粗糙,就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問要難易適度,使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提問要有啟發性、思考性和層次性。一個較難的題可分成若干小問題,使學生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拾階而上,每一步的提問都會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起到解決大問題的作用。
三、提問要有趣味性,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兒童的思維多是從直觀、表象開始,抽象思維較差。兒童的思維活動大多始于一個具體的實物,因此,教師應盡力創設啟迪思維的具體情境,使提問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所提問題具體而有趣味性,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四、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時機
課堂提問要捕捉良機,錯過良機就會影響效果。一般來說,講授新課之前要有復習性提問,導入新課時要有引導性提問,講授新課時要有重點性提問,總結講評時要有小結性提問。至于提問時的最佳時機,從教材內容來說是在教材中的關鍵處、疑難處和新舊知識的交接點上。從學生情況來看,最佳提問時機是:(1)當學生疑惑不解時,要恰當設問,幫助學生解惑,理解新問題。(2)當學生有所領悟、心情振奮、氣氛活躍、躍躍欲試時,要恰當地提出問題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3)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時,通過提問把學生的思維拉回到學習上來。
五、評價要及時積極,具有激勵性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愿望就是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許,得到同學們的稱贊和羨慕。如果答對了,教師就應滿足學生的愿望,對其進行及時的肯定,如果答錯了,也不能妄加指責,而應熱情鼓勵。否則,就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不了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六、提問要注重實效性
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為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而讓優生包場,將困難生冷落一旁,久而久之,困難生勢必聽課注意力分散,對學習沒有信心。我認為教師應該心有困難生,優先提問困難生。課堂提問應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圖解式、板書式、實物對比式,盡量少用判斷性語句,如“對不對”“是不是”這類提問。
總之,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有教師高質量的提問,才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只有優化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藝術,才能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2]張士清.課堂語言藝術基本功訓練[M].杭州大學出版社,200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