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 要:教育是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而語文教學又是多學科教學的重要基礎。傳統教學過多關注知識的傳授,學生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多以老師為中心,“教”與“學”“教師”與“學生”沒有有效統一,師生間缺乏互動,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為了推進教學的深化改革,需廣泛應用互動式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的無間互動,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學生的主觀性,有利于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對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互動理念
隨著新教學的改革與推進,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已經有所改善,但仍然留存著一些傳統教學方式,課堂以老師為中心,重視知識傳授,相比之下學生思維比較僵化,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嚴重缺乏,因此,為了使小學語文教育適應社會對教育事業需求的提升,迫切要求教育者開拓出全新的、科學的、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模式。語文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科,故而首先就應構建起合作、互助、自主的學習模式,“互動式教學”就是這樣一種全新的教學法,本文將對其展開論述。
一、互動式教學概述
互動式教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種科學教育模式,它以學生心理為教學基礎,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大提升學習者的廣泛興趣愛好,進而激發出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課堂上再也不是傳統的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只扮演被動學習者,相反學生和老師之間會相互探討與交流,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充分調動起老師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使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
互動式教學特點顯著,它能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老師教導的主導性完美融合,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全過程,該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自主參與其中,活躍課堂的氣氛還能及時反饋出教學效果,使學生思維能力、交際能力等系列綜合能力均得到良好的鍛煉與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對學生而言,從小如果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將為他們后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階段正是培養習慣、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語文是學習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認知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在知識面得到拓展的同時,教導學生學習的關鍵方法,這也體現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而對目前小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學生總體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等多方面能力都還比較欠缺,因此,在教學方式上還應不斷改革,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接納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并和老師一起呈現出融洽互動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三、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式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習除了要拓寬學生知識面,還應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中高段學習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小學階段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等都還比較欠缺,因此,急需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來改變這一現狀?;邮浇虒W正好能彌補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不足,它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解決難題;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還能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通過互動觀察學生表現,注意傾聽還可及時做細化教學步驟上的調整;互動式教學更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習氣氛融洽利于呈現出更優的學習效率,因此,總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式有著極強的必要性。
四、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教師明確定位,尊重學生,樹立起互動理念
教師是教學的重要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老師應改變傳統師生觀念,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平等性,以學生學習為主線,以小學生的生理特點、興趣愛好特點及學習的實際狀況為基礎設計出明確教學方案,課堂教學時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開發思維、積極發言,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并將如何指導互動作為教學的重要工作內容;另外除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起著課堂組織、監督的作用,缺乏這一點課堂容易失去秩序,亂成一團,因此,教師應以傳承知識、塑造人才為目的,良好地發揮好自身監督、組織互動的重要角色的作用?;邮浇虒W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學生更易理解知識,不懂之處能和諧地提問和解答,更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找準自身定位,和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科學合理地運用互動式教學方式。
2.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
多樣的互動教學形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成敗,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其一,教學中應用現代化、科學化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網絡、PPT、影像等多形式的教學資源不斷涌現,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其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氛圍,教師備課時應構建起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生活場景,引發學生想象力,活躍氣氛,這更利于發揮出互動式教學的重要特點,領導學生在情境中去體會語言、語境,更便于理解和掌握好語文知識。其三,拓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互動更能寓教于樂,促進學生合作、交際等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可爭取家長意見出外旅游“觀察春天”,并和家委會共同組織學生一起參與其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一定程度上來說課堂教學并不能達到良好作文教學的效果,將作文課堂搬至“大自然”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公園里老師組織學生觀察周圍的花花草草,對平時口頭上的“桃花”“梨花”有了直觀的認識,老師在觀察的過程中充當引導的角色,過程中注意提醒孩子們觀察它們的顏色、姿態、微風吹來時的樣子等,仔細觀察、互動、討論后發現了春天事物的特點,以此為基礎更便于學生寫出細致、生動、逼真的文章。
3.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的開展
開展互動式教學時,有老師和學生的課內互動、老師和學生的課外互動以及學生和學生間的互動三種方式。課內互動學生也能將學習需求及時傳達給老師,教師能盡快了解學生所遇到的難題,在明確知曉學生所思所想的狀況下,解決問題周期就變得更短,老師能盡快更準確到位地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互動式教學還應深入應用到課外,成為課內教學的延伸,師生間教授知識的氛圍更和諧。
綜上所述,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語文教師應改變“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現狀,探討并實施多種新型的教學形式,互動式教學就是其中一種。該教學模式能一改傳統僵化的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融洽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溝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真正革新了傳統教學模式,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故而應廣泛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同時將其延伸至課外,使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都得到良好的鍛煉。
參考文獻:
[1]代剛敏.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課外語文(下),2016(10):50.
[2]徐福綱.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3(34):205-206.
[3]高民俠.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32):79.
[4]施海青.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3(25):7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