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珊珊
摘 要:微課是信息化時代教育教學的全新媒介、重要途徑和載體。本文通過在專業實踐類的課程中對傳統教學手法與微課教學的比較,闡明微課教學在專業立體裁剪課程中具有特殊的應用價值和前景;并提出微課教學在立體裁剪專業課程中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實踐操作以及移動設備中的制作設計思路、構想和應用策略,以期加強信息化技術與課程的教學整合。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立體裁剪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立體裁剪不應該作為一門結構課程,而是一門設計課程。因為它較平裁而言更直觀、立體、有趣,更應該被設計師用于探索創意服裝結構的實驗,從而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尋求靈感創作的多樣可能性。而立體裁剪作為服裝設計類專業的必修課程或是主干課程,它易于塑造服裝廓形,可以更直觀地表達設計師的想法和意圖;它是結構設計的升華,也是服裝設計的新思維和新手段。所以,對于服裝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立體裁剪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當一個版師,而是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服裝的立體結構,實現造型方式由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的拓展。因此,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促使其做出更好的設計作品。
當下,很多服裝品牌需緊跟時代潮流趨勢,加快產品的更新速度和生產效率。在此過程中,需要研發部門和生產部門密切合作,也就是需要設計師和版師的磨合和默契。設計師不能只是光懂設計,而不懂結構;版師也需要有一定的創意思維,以此才能提高產品的研發速度和生產效率。服裝專業的學生更好地學習立體剪裁是非常必要的,這對其以后的求職和職業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1 傳統立體裁剪專業課程教學上的不足
第一,傳統立體裁剪課程的教學方法滯后,教學效率不高。在教學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老師在課堂上做示范——學生以老師為中心圍成一團觀看——老師示范后學生做練習——老師進行指導的教學模式.由于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多,少則20人,多則30~40人,這樣便容易導致離老師較遠的學生看不清,亦或是不能更細致地看到操作細節的部分。雖然針對這種情況,多數老師會采取分組、反復多次地進行示范教學,但是在示范和練習涉及的內容較多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就忘記了前面所做的操作步驟和示范要點,不能更好地接受知識,似懂非懂,同時也增加了老師的教學負擔。
第二,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反應、應變能力強,懂得融會貫通;有的學生在領悟能力上比較欠缺;加上還有由于特殊情況請假缺課的部分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老師只能通過補課或重復教學的方法來解決差生和缺課生的問題。
2 微課在立體裁剪教學中運用的優勢
第一,個性化的教學豐富了教學方式,老師通過運用微課技術進行設計和制作,利用交互式的模式——語音、動畫、視頻、交互等,使課程更加具有生動性、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微課內容短小精悍,時長一般為5~15分鐘,圍繞某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這種安排顯得更加合理,符合人的注意力理論——人能夠集中精神注意事情的單位,每單位最多大概只有15分鐘。微課的應用使學生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視覺疲勞、邊學邊忘、興趣吸引力降低、出現厭學等現象。
第三,微課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多次播放,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和理解程度自主學習不同的內容,控制學習進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而微課本身可以暫停或放大的操作細節、操作手法等,使學生能夠更明了地觀看教學示范。
第四,課前的微課學習為課堂爭取了更多的學習時間,具有練習、指導、糾錯和答疑等功能,更有利于學生對專業學習和知識的掌握;老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靈活的調整和理論講解、教師示范操作、作業指導等環節,從而有效地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 立體裁剪在微課教學中的制作設計思路及應用策略
筆者以立體裁剪課程為基礎,通過課程設計、開發、制作整個過程,總結立體裁剪在微課教學中的制作設計思路及應用策略。
3.1 立體裁剪微課的前期準備策略
制作微課,不僅需要對學情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還要編寫腳本、選擇工具、反復錄制、編輯修改,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封面設計環節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微課更多的是強調聯合,而不是單兵作戰,且制作微課比編寫教案的難度更高。微課的制作極具專業性,其應當是系統性、整體性、區域性推進的工程,而非個體的單兵作戰。微課在制作前期需要組建課程的研發團隊,從整體上規劃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建設微課的制作平臺,以保證微課的質量。微課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教學的質量,學校應加強微課的推廣、運用工作,盡可能地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
3.2 立體裁剪微課教學的設計策略
在微課的制作中,課程教學設計在整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選題上應選擇使用價值高、適合廣泛傳播、內容獨立的題材;選題應新穎,圍繞課程的重點、難點、課程目標,環節完整、教學親和。立體裁剪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在課程教授中,老師需采用演示示范的方式進行講解。由于課程的信息量較大,課程內容宜采用分解的方式,按導入——新知識的講授——計分測驗——課程反饋——課程導航的順序進行教學,強調引導性,環節完整,清晰明了。此外,還要強調課程內容、結構上的設計,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教學內容明確化,用最短的時間、最簡潔的語言、最濃縮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教學信息。這種交互式教學,通過互動和反饋,能夠了解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層次差異化、實際學習情況、掌握知識程度等進行調整,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后化整為零,以系列微課課程的形式呈現。
3.3 立體裁剪微課實踐制作策略
微課視頻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教師講解、教師答疑、學生報告、專家訪談、實時交流等。我們在實踐制作中,可根據課程的相關內容、設計選擇適合的授課模式,并結合快課技術、音視頻的制作、動畫設計Character Builder、CrazyTalk Animator、虛擬場景設計軟件Adobe Ultra、手繪視頻Easy Sketch等豐富視頻效果,使課程更加具有生動性、趣味性,類型多樣化,從而避免視覺疲勞,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立體裁剪課程中,通過微課的教學模式中豐富的服裝展示和相關原理圖片、現場操作示范和教學過程中的相關關鍵詞、提示性信息、文字材料等,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課程目的、操作步驟、演示過程與最后成品;最重要地是,學生可以一邊觀看,一邊操作,解決了學生看一遍就忘的問題,教學效果也能夠因此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根據應用實踐,“微課”適合自主實踐操作,適用于專業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教學。
3.4 立體裁剪微課后期移動設備的應用
“微課”在制作完成后,可在移動設備上進行推廣和應用。在校學生可以樂享互聯網帶來的好處,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無論身在何處、何時、何地,學生都可以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有選擇地學習。此外,在“微課”的指導下,學生還可以在移動設備上隨時隨地重復觀看教學視頻和操作示范,逐幀進行研究,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而教師也可根據視頻中存在的疑難點制作出詳細的講解視頻,方便學生課后的學習和拓展。移動設備與微課教學的有機結合,集教、學、練于一體,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學習,突破了傳統課程的缺陷。
互聯網帶來的最大好處便是資源共享,各學校應順應教育信息化的潮流,適應微課對教學帶來的變化,將微課教學思維實施于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在立體裁剪微課教學中,從前期準備、教學設計、實踐制作到應用,通過教學技術革命,選擇與課程適合的微課形式,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發展,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娟,宋晴.服裝立體裁剪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