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甦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北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外科護理?
疼痛護理改善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和排便的影響觀察
盧 甦
(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北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探討髖部骨折患者應用疼痛護理對改善術后疼痛、排便的影響。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行手術治療的髖部骨折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以采用的護理方式分組,對照組41例行常規護理,實驗組41例行疼痛護理,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①實驗組術后第7天、出院時疼痛評分、排便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②實驗組便秘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行疼痛護理,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感,對改善患者排便情況具有積極影響,值得推薦。
髖部骨折;疼痛護理;術后疼痛;排便
髖部骨折屬于骨科常見疾病,臨床治療以手術療法為主。患者從受傷至創傷愈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手術操作會進一步加劇疼痛,如不能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緩解疼痛的處理方法,不僅會影響患者正常睡眠,導致機體出現病理、生理改變,而且也會影響康復鍛煉,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1]。故有必要給予髖部骨折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來緩解術后疼痛。本次共納入髖部骨折手術患者82例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疼痛護理對緩解疼痛、改善排便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髖部骨折手術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根據患者采用的護理方案對其進行分組: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42~76歲,平均(58.9±11.4)歲;實驗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43~77歲,平均(60.2±11.3)歲。兩組基線資料齊全,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措施,當患者主訴疼痛時給予適量鎮痛藥物。
實驗組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疼痛護理,操作流程為:①心理疏導:鼓勵患者主訴疼痛感受,及時安慰患者,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癥狀,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并指導患者掌握緩解疼痛的方法。②疼痛評估:綜合應用疼痛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詳細記錄疼痛部位、性質及嚴重程度,若患者疼痛難忍,應及時上報給主治醫師,遵醫給予有效處理。③合理使用鎮痛藥物:一方面,給予患者超前鎮痛處理,即給予患者cosⅡ抑制劑治療,如在術前22時給予患者400 mg塞來昔布口服治療;術后給予患者50 mg曲馬多肌注治療,用藥1小時后評估疼痛程度,6小時后再次用藥;另一方面,給予患者多模式鎮痛處理,配伍使用多種鎮痛藥物,這不僅能增強鎮痛效果,同時能減少單一藥物使用劑量,進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④健康宣教:部分患者因懼怕疼痛而抑制排便,護理人員應反復告知患者便秘的危害性,叮囑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便秘發生患者。
1.4 評價標準
采用疼痛數字分級法(NRS)對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評分0-10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以Cleveland便秘評分系統[2]對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排便情況進行評估,評價指標包括排便頻率、排便時間、排便困難、排空感、腹痛感、24小時嘗試排便失敗次數、便秘病程等,評分0-30分,評分越低表示患者排便情況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2.1 不同時間段兩組疼痛程度評估情況分析
對照組術后第1天、3天疼痛評分與實驗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7天至出院時,對照組疼痛評分與實驗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段兩組疼痛評分對比(±s,分)

表1 不同時段兩組疼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術后第1天 術后第3天 術后第7天 出院時對照組 41 6.24±0.68 5.71±0.59 5.38±0.47 4.07±0.66實驗組 41 6.21±0.72 5.48±0.74 4.02±0.64 2.08±0.53 t - 0.194 1.556 10.967 15.053 P -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便秘發生情況分析
對照組出現便秘癥狀2例,發生率為4.88%;實驗組出現便秘9例,發生率為21.9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時間段兩組排便情況分析
兩組術后1~3天排便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第7天、出院時排便評分均比實驗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時段兩組排便評分對比(±s,分)

表2 不同時段兩組排便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術后第1天 術后第3天 術后第7天 出院時對照組 41 16.78±2.18 13.47±2.77 8.57±3.01 5.84±2.85實驗組 41 16.65±2.14 12.15±2.43 5.31±2.62 2.11±1.03 t - 0.272 2.294 5.231 7.881 P - >0.05 >0.05 <0.05 <0.05
髖部骨折患者因組織創傷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源,其會持續性損壞患者精神、生理及心理,甚至部分患肢因疼痛劇烈會產生休克、暈厥等癥狀,影響預后康復[3]。手術是治療髖部骨折最有效的一種手段,而手術屬于一種有創操作,患者術后會產生疼痛癥狀,尤其是術后24小時內疼痛癥狀表現最為劇烈,故如何緩解術后疼痛成為醫護人員關注的熱點問題[4]。
近年來,國內外提出一種新的鎮痛觀念,即規范化疼痛護理,只有規范各項疼痛護理措施才能從根本上增強鎮痛效果,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盡可能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有效緩解疼痛、減少藥物副反應是規范化疼痛護理的基本原則[5]。制定疼痛護理計劃時,需綜合分析患者基礎健康狀態、疼痛類型及強度以及患者對鎮痛效果的期望等,并給予藥物副反應處理應有的重視,合理配伍鎮痛藥物,盡可能將疼痛控制在患者能耐受范圍內。而且,在給予患者疼痛處理時,還應該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能正確對待疼痛癥狀,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術后第7天、出院時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證實了疼痛護理良好的鎮痛效果。且觀察研究結果還可發現,兩組排便評分、便秘發生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提示疼痛護理有助于改善術后排便情況,與李玉芝等[6]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疼痛護理對髖部骨折術后疼痛及排便情況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值得借鑒。
[1] 李素敏.早期疼痛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疼痛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21(5):11-12.
[2] 葉彩霞,劉家瑞,陳 捷,等.改善性疼痛護理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0):106-108.
[3] 李 昂,張春玲,孫勝男,等.疼痛管理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16):18-20.
[4] 邱曉娜.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實施規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324.
[5] Baumgarten M,Rich SE,Shardell MD,et al.Care-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s in elderly adults with hip fracture[J].J Am Geriatr Soc,2012,60(2):277-283.
[6] 李玉芝,范金艷,劉麗雅,等.髖部骨折圍手術期的無痛護理[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21(6):135-136.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6.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