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梅
(岑溪市人民醫院,廣西 岑溪 543200)
試論行為護理對宮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效果分析
劉良梅
(岑溪市人民醫院,廣西 岑溪 543200)
目的研究宮頸癌疾病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行為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宮頸癌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和化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腫瘤疾病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行為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對宮頸癌治療期間護理的滿意度、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宮頸癌治療總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宮頸癌治療期間護理的滿意度達到95.0%,高于對照組的7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11例出現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的2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頸癌治療總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頸癌疾病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行為護理干預,能夠充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治療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宮頸癌;行為護理;生活質量;效果
宮頸癌屬于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類疾病,同時也是一種可以避免出現的疾病[1]。宮頸癌主要是由宮頸炎疾病的病情進一步發展而來,疾病轉化期時間相對較長。盡早對病情做出明確的診斷,實施全面的婦科檢查,可以使宮頸癌事件發生的風險降低。導致宮頸癌發病的主要目前還不是十分的明確,早婚、性生活紊亂、性伴侶多、早分娩、多次生產都是導致宮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2]。本文主要研究宮頸癌疾病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行為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宮頸癌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8~70歲,平均(43.9±5.6)歲;鱗癌26例,腺癌14例;已婚33例,未婚7例;已產28例,未產12例;宮頸癌病史1~17個月,平均(6.1±1.8)個月;Ⅰb期13例,Ⅱa期20例,Ⅱb期7例;觀察組年齡29~66歲,平均(43.2±5.0)歲;鱗癌27例,腺癌13例;已婚31例,未婚9例;已產24例,未產16例;宮頸癌病史1~19個月,平均(6.6±1.3)個月;Ⅰb期15例,Ⅱa期19例,Ⅱb期6例。兩組患者一般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和化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腫瘤疾病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行為護理,具體措施包括:(1)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一些在治療過程中規定絕對禁忌的食物應該避免食用;將不良飲食習慣對疾病治療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介紹。(2)對有抽煙、飲酒習慣的患者進行干預,盡量幫助其戒煙限酒,并采取針對性方案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產生抵觸情緒,狀態良好者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幫助其樹立信心,以便更好配合治療。(3)鼓勵患者適當活動,通過進行一些放松性鍛煉和聽優美音樂等方式,對心理狀態進行調節,使患者能夠始終保持較為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4)將健康性生活的相關知識向患者進行介紹,并鼓勵其配偶一起進行學習,實際對一些錯誤的認識進行糾正,幫助其重塑生活信心。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患者對不健康性生活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能夠主動的改變以往習慣。(5)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咨詢和隨訪,通過各種渠道解答患者疑問;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態度應該熱情、細致、耐心[3]。
1.3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宮頸癌疾病治療結束對護理滿意度進行不記名打分調查,滿分為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超過80分為滿意,其余為基本滿意[4]。
1.4 觀察指標
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對宮頸癌治療期間護理的滿意度、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宮頸癌治療總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改善幅度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P值對照組 40 44.92±4.67 65.79±7.23 <0.05觀察組 40 43.08±5.60 83.42±7.49 <0.05 P值 >0.05 <0.05
2.2 對宮頸癌治療期間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宮頸癌治療期間護理的滿意度達到%,高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宮頸癌治療期間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n(%)]
2.3 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
觀察組有11例出現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的29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宮頸癌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宮頸癌疾病共治療(18.74±2.57)d,觀察組共治療(13.30±4.2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其負性心理狀態呈現要遠遠高于正性心理,對于宮頸癌疾病患者而言更是如此,大多數女性在罹患該類疾病之后都會出現恐懼、焦慮、悲觀等異常的心理狀態,使疾病的臨床治療和康復受到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宮頸癌疾病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不足[5]。該疾病患者無論是選擇放療、化療,還是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均會對卵巢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性生活發生改變;在治療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也會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產生不良的干擾。因此在對宮頸癌疾病實施積極治療的同時,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也是非常必要的,應該努力使整個治療過程更加的人性化。行為護理干預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糾正,全面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生活方式,使其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患者在生活質量提高之后,其接受治療的主動性就會增強,治療的依從性和預后也就更加理想,可以產生良性循環模式[6]。
[1] 張秀娟.循證護理在預防宮頸癌患者術后尿潴留及改善生活質量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7):85-86.
[2] 沈 麗,孫慧婷.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2):176-177.
[3] 孟建芳,朱翡翡.中醫綜合護理對婦產科患者術后尿潴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4):856-857.
[4] 李 潔,孫艷芬,楊麗萍,等.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1):154-155.
[5] 郭曉敏,宋 杰,劉 麗,等.集束化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術后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8):1703-1704.
[6] 楊 敏,楊智蓉,陳繪莉,等.護理干預在預防宮頸癌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3,26(5):277-280.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6.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