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春華
[摘 要]農村客運是廣大農民群眾出行的基本交通方式,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聯系城鄉的重要紐帶。二十多年來,農村客運在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村居民出行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近年來,由于客運市場多元化等因素,農村客運班車經營狀況越來越差。文章主要針對農村客運班車的經營現狀,對新形勢下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問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客運市場;山區;市場管理;管理體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05
1 我縣農村客運市場發展歷程
我縣地處河北東北部,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而且地域較廣,各個鄉鎮與縣城的平均距離在40公里以上,最遠的可達70公里。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人民群眾出行極為困難。1995年,為方便農村百姓出行,我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鼓勵個體業戶經營縣城至各鄉鎮的農村短途客運線路,開始了“村村通”客車工程。這一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縣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為農村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二十幾年來,我縣農村客運發展良好,目前,全縣25個鄉鎮,396個行政村已全部通上客運班車。與此同時,農村客運班車經營狀況總體較好,隨之而來的班車超員現象也成為運輸管理部門的一大難題。但是,隨著運輸市場的發展,近年來,原本紅紅火火的農村客運普遍面臨客源逐漸減少、流失的困境,部分農村客運班車在經營過程中已經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況。
2 農村客運市場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
經調查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百姓的出行需求遠遠大于前些年,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在出行方式上有了多種選擇,而不再局限于班車客運。出租車、公交車、私家車的逐年增多,以及嚴打而得不到禁止的黑車充斥客運市場,導致班線客車的客源被多方分流。客運班車固有的定線、定班、定點的經營模式,與出租車、私家車相比,靈活性較差,乘坐的舒適性也無法與出租車、私家車相比,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班線客車已不再是出行首選。盡管百姓出行需求在持續增長,但班車客運的實載率和經濟效益卻在逐年下降。制約農村客運發展的還有以下主要原因:山區百姓居住分散,受地理條件限制,多數村莊分布于山溝小岔,村與村距離較遠,導致客運班車運輸成本增加;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大部分壯年都常年外出到城市打工,有的舉家遷居城市,農村常住人口逐年減少,導致客流量呈遞減趨勢。
3 農村客運發展趨勢
2016年,《交通運輸部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提升農村客運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完善農村客運發展扶持政策,提高農村客運普遍服務水平,積極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但是,以我縣當前的經濟狀況和運輸市場實際,實現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時機尚不成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渡。目前,雖然人民群眾的出行方式已呈現多樣化趨勢,但受到山區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偏遠山區來講,班車客運仍然是普通百姓出行的最主要方式。面對農村客運班車的發展現狀和城鄉一體化的大趨勢,我縣的農村客運市場該何去何從?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幾點想法:
3.1 建立農村客運公司化管理模式
我縣的農村客運班車,大多為自主分散經營,經營方式相對散、亂,不利于農村客運的健康發展。應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引導經營者積極加入農村客運公司,實現農村客運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在經營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日班固定模式,根據客流實際適當調整運營方式,并提前通告百姓,這樣既能方便群眾出行,又能降低客運班車的運營成本。
3.2 適應乘客需求的多樣性
對于公路運輸而言,其需求有十分明顯的差異性,對于不同的乘客,其對車票價格、出行車的檔次和時間長短等方面的需求均有所差異。除此之外,因為乘客在經濟方面的收入以及支配水平的差異,出行目的也有著差異,這就使其對運輸的舒適程度、經濟情況等的需求有所差異。因此,在客運經營過程中,要對各種具體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在了解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文化水平以及人口密集程度等諸多方面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運力安排,使其能夠適應多樣化的乘客需求。
3.3 適應市場主體多元化特點
計劃經濟時代,公路客運由國家統一經營,市場主體相對單一,改革開放之后,運輸市場得以開放,整個社會都投入到運輸事業之中,使得多種經營模式共存。運輸的供給者逐步增加,使得公路運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促使乘客出行更加便利,同時也出現運力過剩現象。運力過剩會導致客運市場的惡性競爭,擾亂運輸市場秩序。這就需要運輸市場的管理者以及當地政府予以正確的引導,使經營者規范經營行為。
3.4 適應運輸市場新形勢,逐步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
對于偏遠山區,農村客運公交化與城市不同,應該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使農村客運公交化逐步與班車客運接軌。在這一過程中,要適當考慮農村客運班車經營者的經濟損失和再就業問題,地方政府應在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
4 完善山區農村客運市場管理
4.1 客運市場管理原則
(1)市場準入規范既要具有普遍性,又要針對具體的地域特點做出具體規定,不能一概而論。
(2)市場經濟為法律體制下的經濟,有市場的地方就會有競爭,而不合理的競爭行為勢必影響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因此,應建立、完善相應的法律,努力打造客運市場公平、公開和公正的運營環境。
(3)客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其所能提供的服務上,農村客運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行業,其服務質量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因此,農村客運經營者應當將服務質量放在首位,千方百計為乘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
(4)在客運管理方面應體現出服務型政府的內容。不僅要從觀念角度出發,還應考慮功能層面。既要有親民意識,將群眾的意見作為導向,將對群眾負責作為其工作主旨;又需要客運管理部門轉換政府角色,將政府視為服務的供給者,規范客運市場的行政管理職能。
4.2 農村客運市場管理辦法
(1)更加注重山區客運市場的安全管理。一方面,汽車客運站和運輸管理部門要加大客運班車的安全管理力度和安全巡查工作,加強客運安全宣傳,提高客運經營者和乘客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山區公路使用年限增加,安全防護措施不健全等因素,使得部分山區公路存在許多潛在的安全隱患,相關部門要盡職盡責,及時解決問題,消除道路安全隱患,在安全問題上不留任何死角。
(2)進一步加大非法營運的打擊力度,嚴厲打擊農村客運市場中的非法經營行為,保護合法經營者的正當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運輸市場環境,為農村客運經營者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空間。
(3)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山區客運管理問題,就應該從上述實際問題逐一入手。需要解決客運線路的布局問題,優化布局,優化運力結構。需要將進入山區的每一輛客車加以嚴格檢查,確保其在使用年限之內。而且需要制定長期而有效的管理機制,編寫長期的發展計劃,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嚴格控制線路之間的重復。確保每個地區都有車可以乘,且運力不會超出該地區的運量。對公路客運價格加以科學合理的管理,確保其滿足客運利潤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山區人民的消費水平。根據消費水平的不同,可以設置不同的客運條件制定不同的票價,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通過票價的宏觀調控,還能夠使得客運資源更加合理。除此之外,客運站的建設也應進行科學的規劃,既能方便人民出行,還能防止交通擁堵現象。
5 結 論
道路運輸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客運市場的管理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針對我國具體國情以及山區的地理形貌特點,及時發現客運市場中的具體問題,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加以規范,對客運布局進行宏觀調控。需要針對在客運管理體制中的效率低下等對客運造成不良影響的制度加以改革,使管理體制更加簡潔明了。政府充分體現其調控職能,使整個行業之間的競爭更加公平、公開、公正。為了山區客運的進一步發展,應加大對客運市場的管理,在合理管理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家舉.提高我國高速公路客運組織化程度政策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1.
[2]黃承鋒.重慶市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系統規劃研究報告[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07.
[3]高紅麗.高速公路客運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4]秦洪明,鄭萬才.關于客運出租汽車市場管理的一些思考[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