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響應國家支持“三農”發展中貢獻較為突出,我國現處于經濟轉型時期,而如何推動農村信用社的轉型發展和轉型后信用社經營戰略則成為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文章針對經濟轉型時期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如何推動農村信用社的發展轉型、轉型路徑及轉型方向等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經營戰略;發展;轉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21
農村信用社的客戶群體單調且服務區域固定,所以農信單位的經營管理模式采用的都是交易式和粗放型工作模式。農村信用社現階段管理模式下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問題主要有運營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理財產品滿足不了客戶需求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著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根據群眾對理財產品的需求,要提高其產品經營管理理念,對其經營模式進行轉型。[1]但農村信用社要想實現轉型很不容易,因為轉型不僅需要農信職工看清時代的發展形勢,同時還要敢于打破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用新的經營理念開發和創新金融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常態背景下打造農村信用社的新天地。
1 農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傳統優勢持續減弱
農村信用社的傳統優勢是網點多、人員多及服務覆蓋面廣,但隨著互聯網和電子銀行業務渠道的迅猛發展,農村信用社的現階段的物理網點服務功能已經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工作壓力和產品創新讓農信職工筋疲力盡,走村串戶和背包銀行的工作模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一去不復返,傳統的優勢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也不再凸顯。
1.2 工作效率及產品競爭力較低
農村信用社現階段不僅工作服務手段老套,且經營管理手段也較為單一,多元化發展的成效更是甚微。現階段的農村信用社業務仍然是以貸款和存款業務為主,業務種類明顯缺少,信用卡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是零,其電子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相比更是相差甚遠,總之,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產品和工作效率與同行業相比嚴重處于劣勢。
1.3 風險管理水平較弱
近些年,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管理在中國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及自身的發展下,雖然農信單位內部的風險管理水平逐漸實現了規范,但是與股份制的商業銀行相比較,農村信用社的風險管理系統及其工作流程并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農村信用社的職工對風險種類及其復雜性嚴重認識不足,防控識別能力較差;業務拓展和風險管理處理不恰當等。目前,決定農村信用社工作效率及是否得到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就是統籌和全面的管理類風險。
2 農村信用社在新常態背景下經營轉型的關鍵
2.1 更新農信社的經營管理理念
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村信用社的轉型和發展,廣義而言,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理念是在滿足客戶需要的同時為銀行股東帶來收益。簡單來講,經營管理指的就是銀行制度規范及產品創新和開發,實現銀行工作的運作和優化。
2.2 多項商業銀行借鑒經營管理經驗
從20世紀90年代起,工商銀行就實現了后臺集中管理工作模式,并在此模式下形成了功能完善、工作高效且低風險的經營管理體系,強大的網絡金融服務平臺更是領先于其他銀行。農業和郵政儲蓄兩家銀行則實行下沉機構、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戰略進行優化、延伸服務功能的觸角、不斷發展擴大農村金融市場份額及產品的開發創新[2]。而浦發、中信、招商、光大等股份制銀行則領先于工商、農業、郵政、建設等銀行實現了網點轉型戰略,在零售業務和功能服務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
3 農信社轉型思想與對策
3.1 更新經營管理模式
時代在不斷變化,農村信用社要想實現順利轉型,更新經營管理模式固然重要,但眼下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明確轉型的方向和目標。農村信用社今后要以科學發展作為工作指導,始終樹立產品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其經營管理理念要由速度規模朝著質量效益轉變;經營模式要由傳統的存款、貸款及匯款轉向綜合金融;盈利模式由存貸款利息轉向收入多元化。總之,農村信用社在轉型過程中的經營理念要以集約化、流程化作為工作目標,將業務整合和工作流程作為轉型工作的主要抓手,切實打造成業務齊全、風險集中管理及機構扁平的農村信用社。
3.2 對農信職工加大關懷
當今社會,任何行業之間的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農村信用社在實現轉型過程中,應當提高職工的素質水平,對全體職工加強關懷工作,重視職工的職業規劃,且需要制定科學的干部及后備人才選拔機制,通過經營管理型人才增強銀行的凝聚力,通過社會人才吸引更多的客戶,讓工作高效的業務人員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全體農信人共同將農村信用社打造成一個充滿朝氣、奮發有為的職工隊伍,為農村信用社的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帶來動力和生機。
3.3 建立并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農村信用社應該切合實際加強經營管理建設,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從而保證農村信用社各項業務均能夠持續發展及降低對客戶的利益損失。從精細化的制度建設、工作流程、職工素質及崗位培訓等方面內容夯實信貸管理工作,強化稽核監督工作,保證工作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和實效性,同時,還要加強對風險業務的管理監督,完善農村信用社工作系統,提高職工的風險防控識別能力,以保證農村信用社能夠實現順利轉型。
3.4 開發和優化產品
農村信用社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要做好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及服務工作。第一,需要打破傳統經營管理理念,不斷對產品進行創新。對經營方式進行轉型,以中小企業在線融資作為亮點,推進互聯網服務模式創新。突破傳統抵質押擔保的模式,對信貸產品進行創新,如土地流轉、應收賬款、林權、存貨以及專利權質押等,為地方的中小企業和農業經濟體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第二,還需不斷地對產品進行開發和創新,豐富產品種類,以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既提高了經營之路,同時也增強了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力,提高了客戶對農村信用社的滿意程度。
3.5 業務服務向個性化轉型
農村信用社應當著眼于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創新產品、優化工作模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客戶開發具有針對性的產品種類,從而實現產品差異化及產品服務精細化。
農村信用社的業務轉型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首先,結合城鎮規劃,將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各自的優勢整合在一起,然后再合理配置和優化其物理網點。其次,將網點的單一服務功能轉向多功能服務,加大對智能設備和自助設備的建設,使物理網點和電子設備能夠協同配合工作,以形成服務多渠道和分流及產品銷售多元化服務的格局,對業務不斷進行創新,使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與時俱進。最后,對經營管理更新觀念,用新形態下的服務方式,將農村信用社由坐商向行商轉型,重新塑造農村信用社的新形象。
3.6 宣傳途徑全面擴大轉型
在現如今的新媒體時代,網絡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變化,同時也促進了互聯網宣傳多樣化,這為農村信用社對外傳遞和展示理財產品、吸引客戶等提供了一個開放和創新的平臺。傳統的宣傳模式現已滿足不了當今時代的需求,所以其宣傳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但是,農村信用社如果在產品宣傳中對廣告、互動、論壇等引擎進行有效的整合,跨越傳統和新媒體之間,通過全方位的宣傳,既使群眾了解農信理財產品,同時也加快農信社的轉型。
4 結 論
在新形態背景下,要想對農村經濟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則必須抓住并切合實際地解決農村信用社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除了要更新其經營管理理念,同時還要對業務產品不斷進行創新,提高工作服務質量,在為地方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同時,也要為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只有這樣,農村信用社才能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潔.經濟轉型期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發展的若干思考[J].全球商業經典,2015(8):22.
[2]杜亞妮.新常態下農村信用社加快經營轉型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6(7).
[作者簡介]李衛東(1969—),男,漢族,山東東營人,本科,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