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藝文
西甲、意甲、德甲、法甲、英超
發現問題了嗎?歐洲五大聯賽里有一家破壞了原本整齊的隊形,英超是超級聯賽而非與其他四家相同的甲級聯賽,超級聯賽與甲級聯賽有什么不同,這一切還要從1985年5月29日說起:歐冠決賽,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海瑟爾體育場,利物浦對戰尤文圖斯。賽前入場時利物浦球迷驚訝的發現尤文球迷的數量幾乎比他們多一倍(中立門票大多被海瑟爾地區的意大利人購得)。尤文球迷依仗人數優勢嘲諷紅軍球迷,雙方的文斗逐漸升級成武斗,并最終引發了看臺坍塌,39名尤文球迷在事故中喪生,300多人受傷,這就是著名的“海瑟爾慘案”。賽后所有的英國球隊被禁止參加歐洲賽事長達五年之久,利物浦則達七年。海瑟爾慘案只是引爆英格蘭灰暗80年代的導火索,當時英格蘭各級聯賽球隊財政狀況均已亮起紅燈,大批球員流失海外,英格蘭足球在當時跌到了歷史最低谷。
新超級聯賽,俱樂部做主
1992年英甲球隊全部退賽組建英超聯盟有限公司。
為了擺脫困境,90年代英足總決定從本土聯賽入手進行改革,但并沒有得到來自英格蘭職業聯盟的支持,機緣湊巧當時幾大豪門紛紛要求退出職業聯賽,英足總當即表示支持,并最終促成了英超的誕生。
新成立的英超聯賽在財政上擺脫了英足總體系,有了獨立進行商務開發、贊助談判的權利,而轉播權也不再屬于英足總,成為了可供英超聯賽自己支配出售的權益之一。從后來的情況看,這一革命性的變更為英格蘭足球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英格蘭其他級別聯賽也先后進行類似改革并加入英超體系。
前文我們也提到了英超和NBA有類似的模式,這意味著聯賽同樣只對投資人負責,聯賽的第一目標是通過一系列合理的運營將聯賽品牌的價值放大,并最終讓利益最大化。
轉播費讓英超弱旅秒殺荷甲豪門
英超2016/2017至2018/2019賽季的英國本土轉播權的總售價達到了令全世界所有體育聯賽眼紅不已的51.36億英鎊。
這項重頭收入將有50%,就是超過25億英鎊將平均分配給20家俱樂部;25%,超過12.5億英鎊將作為比賽獎金,按照球隊成績分配;剩下的25%會用于完善草根足球和英超以下各級職業/業余聯賽等的發展。英超聯賽CEO斯丘達莫爾表示,“這樣的分配政策,可以讓伯恩利賺的錢,輕松超過阿賈克斯這樣的歐洲老牌勁旅。這是市場的力量,是俱樂部努力的結果”。
轉播權可以說是足球聯賽最重量級的收入來源,單從這一項收入上你就可以看出英超已經開發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英超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進度也要遠遠領先其他聯賽,他們每年會在海外舉行更多的商業賽事;很多俱樂部已經開始指導年輕球員如何正確的使用社交媒體以便與全球球迷溝通;像阿森納還在海外建起了足球學校并積極和本土品牌合作開拓市場,全球化也給了小球隊更多追趕老牌勁旅的機會。
而且在2013年引入STCC原則(類似于NBA工資帽)后英超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盈利,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財團而非石油王子愿意投資英超。
現在再拿收入對比他們在轉會市場的投入,你會覺得說英超“假有錢”并不為過,因為大多數的收益最終都落入了投資人的口袋。
真燒錢的西甲也想掙錢
說罷了商業上最成功的的英超,我們再把目光轉到成績最出眾的西甲,西甲兩大豪門巴薩皇馬幾乎盡人皆知,堪稱世界足壇的兩股黑暗勢力,被球迷們戲稱為西超,事實上西甲的二流球隊實力同樣不弱,在近幾年的歐聯杯上,馬競兩次摘得桂冠,塞維利亞則有恐怖的五次,有這樣的好成績,按理來說在運營近百年的西甲聯賽中俱樂部應該不缺錢,但事實并非如此。
2011年,西班牙足球俱樂部的負債曾達到創紀錄的40億歐元。
中小俱樂部無法獨立存活
高光的成績或許掩蓋了西甲過去及其不健康的經營模式,轉播權首當其沖。
2015年之前,西甲球隊的轉播權采用球隊自主營銷的模式,西超兩強自然不愁無人詢價,皇馬在2006- 2013的7個賽季電視版權售價高達11億歐元,巴薩當時和Mediapro的合同價值約為每年1億5000萬歐元。但二等球隊,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到歐聯杯五冠王塞維利亞2010-2011賽季的電視版權收入只有可憐的600萬歐元,對比之下相差20倍,無法進入歐洲賽場的小球隊更加慘淡。同時小球隊由于影響力不足,在贊助費收入上同樣捉襟見肘,很多球隊時常面臨贊助費“裸奔”的窘境。
雖然俱樂部經營不佳,但體育特別是足球依舊是西班牙的重要產業,常年占到國家GDP的1%,因此在過往足球俱樂部經營不佳時,政府經常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比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了舉辦1982年世界杯,多家俱樂部舉債修建體育場,負債總額高達1.2億歐元,然后俱樂部并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最終西班牙政府決定動用足彩收入來代替俱樂部付清欠款,首開公共資金拯救西班牙足球的先河,但用納稅人的錢來解決球隊的財政危機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方式。
無準入機制引來玩票投資
西甲對于投資人的資質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審查,這樣的管理漏洞近乎摧毀了聯賽。
在NBA里俱樂部成為聯盟成員后必須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給托管銀行,以防俱樂部解散、倒閉時無法支付球員、經紀人、場館、拉拉隊等員工的薪資,俱樂部股權轉讓也需要聯盟批準。而在西班牙,破產保護法首先就讓俱樂部投資人有恃無恐,因為在這一制度下他們可以申請破產保護之后重新規劃支付方案,也就是說俱樂部可以賴賬,然后在破產保護后重新經營。這種情況曾出現在拉斯帕爾馬斯身上,這家俱樂部在拖欠球隊員工5個月工資之后申請了破產保護,在破產保護結束后法院允許他們進行大規模資產重組,俱樂部借機趕走了全部員工而不需支付一分錢工資。
俱樂部被私有化的現象在西班牙也并不少見,一個在其他聯賽被認為沒有持續投資能力的投資人可以輕松成為西甲老板,這暴露了西甲嚴重的監管漏洞,越來越多的投機商人嘗試西甲,最終導致俱樂部在沒有收益的狀況下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打包轉播權,短時間起死回生
西甲慘淡的經營狀況最終引發了2015年的改革,雖然足協、足球聯賽、球員工會、政府因為分贓不均而引發了罷工,但最終改革還是順利進行,轉播權成為此次改革重點。
西甲比賽轉播權在當年首次以打包形式進行營銷,2015年年末,西班牙足協決定將未來3年的國內電視轉播權以最少26.5億歐元(28億美元,18.6億英鎊)的總價出售給了各家電視通訊公司。
而在2016- 2017賽季西甲的轉播權收入達到了14億歐元,球票收入為7.7億歐元,營銷收入為5.65億歐元,球員轉會收入為2.78億歐元,廣告收入1.1億歐元,還有2.3億歐元的其他收入。
西甲主席哈維爾特瓦斯認為收入不斷增長的自己將與德甲平起平坐。根據他們的預估,2020年西甲的收入將比英超低15%。
雖然他們仍然付不起高昂的門線技術費用,但西甲改革看似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皆因擁有足夠成熟的市場,過去他們缺少的只是合理有效的運作模式。事實上過去幾年,四大聯賽也一直在學習英超的經營理念。
我并不認為在體育的維度里,聯賽組織方必須沒有自身利益,但在聯賽方自身利益和投資人利益沖突時,投資人的利益應該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能夠稱為聯賽就不該是投機行為,保證投資人的利益才能讓聯賽真正長久穩定的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