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導語:
SmileGate宣布了自己對于WCG商標權的歸屬,并且是獨家的賽事承辦權。在傳播新聞的同時,我們看到很多同行都在回溯WCG的歷史,然后又表達對于SmileGate旗下的核心產品CF與WCG之間的微妙關系,其實WCG這個IP目前還有多少價值這件事情,也許可以換一些思路來看。
從Riot到Blizzard,再到騰訊下屬的IEG,我們看到的趨勢是之前的游戲廠商都在獨立自身的電競部門,對于單個項目的職業體育發展模式來看,電競已經具備了以一個單獨的業務部門來運作,脫離游戲的宣發和品牌營銷層面,不以游戲內轉化率為第一指標,充分實現自負盈虧的年代。
有了足夠的觀眾,就有了賽事貨幣化的基礎,也就有了電競在游戲規則之上的生態,這是過去兩年里電子競技真正的變化所在。但是對于三方賽事而言,這個規律好像并不適用,在“后WCG時代”里,我們并沒有看到標桿的三方賽事出現,有人說這是官方賽事的擠壓所致。
這可能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但筆者想要表達的是,首先對于任何一個綜合類的內容而言,品牌的意義都會比垂直類的內容要大得多,想要有品牌效應就要養,俗稱“養IP”,之前在WESG負責人的訪談中,對方也表示過愿意花幾年時間把WESG這個品牌養起來。
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目前三方賽事的組織者,大多是賽事執行公司出身,對于游戲的開發和本身玩法上的豐富性和延伸性并不在行,所以才有同質化極為嚴重的情況出現。如果想要在官方職業聯賽大行其道的今天,走出一條三方賽事的道路,那么對于游戲本身規則的深刻理解和再創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讓觀眾看到官方賽事中沒有東西,才能抓住慕著IP之名而來的觀眾。
如果以上述兩個關鍵點,養IP和懂游戲來看的話,我們如果把SmileGate看成一家單純的賽事承辦公司,拿著 WCG這個足以吸引用戶的IP,再加上自身對于游戲規則層面上的理解,是不是在其游戲開發和發行業務陷入瓶頸的時候,以綜合性賽事作戰略轉型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也許多年以后,在首爾、洛杉磯、上海、巴塞羅那都會有WCG的影子,而那時SmileGate這個名字也已經成為一個頂級的賽事運營公司的代名詞。至于說Riot、Blizzard、Valve為什么要拿出自身的產品授權來,其實只要SmileGate能提前講清楚一個合理的長線利益分享模式,生意嘛,并沒有什么是不可以談的。
而WCG另外的屬性是可以幫助真正的“三大廠”拓展在第三世界國家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電競市場。如果能夠在那些頂級職業聯賽,因為考慮貨幣化規模而無法覆蓋到的地方通過WCG的影響力,不斷地推進當地的主要電競項目的發展。奧運會最大的看點從來都是不同國家可以并肩站在同一塊草坪,只按照字母順序踏入開幕式場館,WCG想要繼續發展下去,提供這樣的平臺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SmileGate的WCG部門會給資本市場講出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拿到什么樣的傳統行業贊助。曾經的WCG是三星的窗口,是騰訊在電競舞臺上的落腳點,而如今的WCG更像是迪士尼樂園,SmileGate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游戲之外的用戶體驗,才將真正決定WCG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