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東南亞正在孕育一個龐大的生產基地。
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預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制造業正在崛起,這些國家擁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靈活的制造能力和日益擴大的市場等,使其有望在 2020 年躋身全球 15 個最具制造業競爭力的國家。
然而在這個偌大的新興制造業江湖里,在同時具備成本和勞動力優勢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自身制造業競爭力?東盟國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走差異化路線。
對于同樣具有勞動力價格優勢的越南、泰國、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而言,如何避免同質化帶來的惡性競爭,促進制造業健康成長,差異化無疑是使其從東盟諸國中脫穎而出、獲得長遠發展的最優途徑。
泰國是汽車制造和裝配產業的發展聚集地。泰國本地有這樣的說法,去林查班港的南榮 A5 碼頭,就可以對泰國汽車制造業的潛力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每年,上百萬輛在泰國生產的嶄新汽車整車從這里運向世界 30 多個主要港口,再中轉交貨至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巨大的裝船出口量,讓南榮 A5 碼頭成為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汽車滾裝出口碼頭。
泰國汽車制造業發展已經有 50 多年歷史,近 20 年來發展得非常成熟,已經實現了汽車完全本地化生產。從曼谷到春武里府的高速公路沿線,隨處可見汽車配件工廠,而且每天都有新的汽車配件工廠建立。
泰國上市企業南榮碼頭大眾有限公司總裁黃喜源說。數據顯示,2015 年泰國乘用汽車生產量 191 萬輛,商用車 76 萬輛,全球排名 12 位,是東盟國家中汽車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比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 3 國的總和還多,而且常年位居東盟國家首位。
“泰國發達的汽車制造裝配業與其國內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不無關系,其中通過老撾或者越南與中國聯通的公路就有 9 條之多。泰國基礎設施比較發達,電力充裕,這些都非常有利于發展汽車等制造業。此外,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低也是泰國經濟穩定、吸引外資的一個優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分析道。
對于越南來言,其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便捷的地理位置、快速發展的經濟受到眾多電子廠商的青睞。在外國媒體的報道中,越南正在成為世界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尤其是得到世界大型手機生產企業的熱寵。現在已知的有:三星在越南的產品生產投資總額達 75 億美元;LG 公司在越南生產手機和其他電器,投資額 15 億美元;微軟在越南的手機生產工廠投資額3.2 億美元。此外,富士康已在越南建了工廠,蘋果公司也于 2015 年 10 月底在越南開設分工廠,并欲投資 10 億美元,在越南建立蘋果在亞洲的研發中心。
除此之外,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也是吸引眾多廠商在越南建廠的重要原因。澳新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格倫·馬奎爾稱:“很多電子產品制造商會尋找低工資的地方生產商品,同時它們也會注重制造地所在國家的國內市場需求情況,而越南似乎具備了所有的有利條件。”據了解,越南互聯網普及率已接近 40%,智能手機用戶約為 30%,這一數字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一步升高。越南的無線網絡覆蓋率目前已達到較高水平,年輕一代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上也已十分普遍。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消費額占總消費的比例,有望從 2016 年的 7.3% 上升到 2020 年的11.9%。此外,基礎設施改善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都使得越南成為潛在的電子產品消費市場。
越南電子加工市場崛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相比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越南地處東南亞核心地帶的中南半島,而且毗鄰中國,從產業轉移和產品出口等方面考慮都有較大優勢。而具有同等條件的緬甸、老撾、柬埔寨又缺少與越南競爭的硬件條件。越南也因此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電子加工和制造業中心。
在諸多東南亞國家都在致力于發展特色制造業之時,作為勞務輸出大國的菲律賓則在勞動力培養上另辟蹊徑。據調查統計,在菲律賓,海外勞務人員中接受過初等教育的占19.2%、中等教育的占29.3%、高等教育的占 19%;取得學士學位的占 12.28%,學士以上學位的占 0.88%,人才識字率在 95%,90% 的菲律賓人能講英語,好的教育增加了菲律賓勞務人員的競爭力。此外,菲律賓政府十分重視對海外勞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在菲律賓,各類面向海外勞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學校遍布全國,培訓內容涉及各主要就業行業。接受過嚴格培訓,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菲律賓勞務人員在國際勞務市場上倍受青睞,其需求有增無減。
除了勞動力、原材料等傳統優勢,一些東南亞國家也通過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扶持制造業。比如,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政府開出了 10 年 100% 所得稅豁免、機械和器材的進口稅及銷售稅豁免等獎勵配套措施,以此吸引企業落戶,推進制造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