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朝暉
就整體而言,目前,我國農村文化建設還相對滯后,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還很不適應。在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同時,如何發展鄉鎮文化站作用,是我們作為鄉鎮文化工作人員應該努力的方向。
當前,農村文化建設面臨五大困難:一是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雖然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總體在逐年增加,但因資金投入基數低,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文化設施基礎薄弱的現狀。而大多數鄉鎮由于財力不足,對這一塊經費很難有較大投入,造成不少鄉鎮對各項農村文化建設政策的貫徹執行尚未真正到位。二是農村公共文化機構運轉還存在較大困難。我國多數縣農村文化機構運轉困難,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為基層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總量偏少、質量不高,文化館站設備落后短缺。三是農村文化隊伍素質低,當前特別是鄉村文化工作隊伍人員知識結構偏低。有的鄉村沒有從事文化工作的專職人員,有的地方雖然保留了鄉鎮文化站機構,但人員素質狀況不理想。四是農民自辦文化發展沒有得到扶持,基礎薄,起步困難,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五是農村基層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文化站干部普遍以鄉鎮為主管理,縣級文化主管部門無法調配,文化站人員長期處于固定狀態,不能交流,缺乏活力。同時,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任務是綜合性的,要應對多個部門,難以專心于文化工作。
根據以上現狀,筆者認為必須因地制宜,首先是政府要重視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建立健全鄉鎮文化站的功能,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然后是文化站要從當地情形出發,不斷創新,制定鄉鎮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和活動深度,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鄉鎮文化站要保持與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及文化館、圖書館等單位的密切聯系,對鄉鎮文化站的建設起行政及業務的指導作用
文化站也要積極配合上級舉辦的各種科學、藝術、文化節等活動,向上級反饋鄉村文化活動情況,及時得到主管部門的指導,同時收集各種信息,進行必要的文化活動內容的調整與活動形式的更新,及時將外面先進的信息資源傳遞到鄉村,使農民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與時俱進。
二、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文化站隊伍的建設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做好文化工作的關鍵,鄉鎮文化站的文化員是弘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是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排頭兵。首先要加強自身成員的學習和提高,積極參加上級文化部門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函授班及加強個人業務自修,不斷學習,鞏固和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技能水平。同時,要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先進的文化知識和農業科學技術,加強組織活動能力的培養,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科學頭腦,使農民能信任自己,讓他們產生親切和依靠的感覺。只有這樣,各種文化建設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
三、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著力創新群眾文化工作
1.創新理念,強化群眾文化工作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需要把科學化的群眾文化理論體系作為基礎,并以此來指導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需要從政策法規、文化機制以及人才發展等多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研究,通過創新理念,帶動群眾文化建設的改革與創新。首先,就需要全面樹立群眾文化發展的創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思想,通過完善群眾文化建設來滿足新時期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近些年來,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了群眾文化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相應的也提高了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與服務要求。因而,只有不斷創新,僅僅圍繞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化建設的核心,堅持制度化、多元化和規范化的文化理念,促進群眾文化科學化發展。其次,要把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創新群眾文化的基礎,要對群眾文化理論的應用與發展作深層次的探討。在基礎文化建設領域,應該對不同形態的群眾文化進行區分,認真分析群眾文化的規律與特征,不斷完善群眾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并使其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出功效。最后,需要把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使群眾文化建設事業向著更高的標準方向發展。用理論指導實踐,使群眾文化建設在規章制定,文化設計等方面融入時代新元素,增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權威性與時代感,從而推動鄉鎮群眾文化建設走向成熟。
2.創新內容,提升民族文化吸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著重強調了要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并要倡導廣大群眾在文化建設過程中,逐步實現自我表現、自我服務以及自我教育。要根據“文化惠民”的宗旨開展群眾文化的創新活動,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一方面,根據當地文化建設實際,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創新群眾文化內容,采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科學的、民族的和大眾的先進文化,使人們群眾進行自娛自樂,實現自育。并要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對文化活動進行積極探索與研究,豐富文化活動的形式。比如,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出我國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在我國的“清明”“、端午”、“中秋”以及“重陽”等節日,可以在當地舉辦踏青、掃墓、植樹、賽龍舟以及賞月等文化活動;對群眾自發組織的健美操、跳秧歌及自演自唱等業余活動給予高度關注并要大力支持,并要充分挖掘出當地文化的特色,增強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及時掌握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向,了解群眾的大眾文化需求,不斷拓展群眾文化的內涵,充分利于當地文化資源,使其發揮出最大功效,最大程度的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文化需要,提高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需要強調的是,在創新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文化活動隊伍管理,在文化內容、組織形式以及人員等方面,鄉鎮文化站要做到心中有數,做好指導工作,實現群眾文化的科學化與規范化,提高群眾對文化的創新力。加強引導,在增強民族文化吸引力的同時,提升人民群眾的綜合素養。
3.創新載體,打造文化特色品牌群眾文化藝術可以通過藝術型文化品牌來展現,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品牌也是藝術型文化品牌。為了使想鄉鎮群眾文化建設更具生命力與活力,在充分挖掘當地民族特色的同時,還需要樹立起具有深遠應影響力的藝術型文化品牌,從而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在創新文化體裁的過程中,第一,需要按照群眾性與藝術型的思想要求,將娛樂與教育相結合,積極開展“文化會親”等活動,增強文化交流與融合。第二,需要建立健全文化交流的機制。通過合理的文化活動策劃,促進各鄉鎮、各個村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強城鄉文化溝通,增進友誼,相互促進,在實現各地文化資源有效共享的過程中,打響“文化會親”品牌。第三,可以根據鄉鎮發展的實際情況,文化站需要合理設置固定的文體娛樂活動場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配送相關活動器材。隨人們活動參與數量的增多,要逐步擴大活動范圍,同時要規范文化活動管理。使當地群眾在家門口附近就能夠在活動場所內進行跳舞、健身等活動,使其能夠真正感受到方便、安全、優質及實用的群眾文化服務。
總之,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應多措并舉,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