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良+張順福
摘 要:質量安全是茶產業發展的生命線,控制源頭投入品是茶園生產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是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農資經營管理和使用存在很多不合理、不科學的問題,隱患較大。研究表明,只有建立健全農資配送服務體系是茶葉質量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茶園農資;配送體系;質量安全
一、前言
1.研究背景:全縣茶園面積56萬畝,投產茶園40.5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達97%以上茶園分布涉及15個鎮、118個村、8.5萬余戶、34萬余茶農。2014年茶葉總產量3.57萬噸,產值25.4億元,茶農茶青收入17.2億元,茶業綜合收入45.2億元。湄潭縣堅持“優勢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敗在茶”的科學發展理念,建立健全茶園農資配送服務體系建設,對全縣茶產業快速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研究目的和意義:通過對湄潭縣茶園農資經營現狀、配送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如何搞好農資配送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和措施,保障茶葉質量安全,促進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3.研究方法:本課題采取實地走訪、咨詢部門、集中座談、現場記錄、資料收集等方法。(1)實地走訪。走訪了核桃壩、金花、龍鳳、隨陽山、德隆、馬義等村的茶農20戶;走訪縣城農資經營店8家,鄉鎮農資經營店8家;走訪茶業專業合作社9家,走訪茶業企業4家進行了調研。(2)咨詢部門。咨詢和調研了湄潭縣農牧局植保站、農產品質量安全站、執法大隊、土肥站、農機站、農經站;縣茶產業發展中心;縣供銷社;貴州省茶葉研究所;貴州科學院;省農委及茶辦;遵義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部門和科研機構。(3)集中座談。召集了湄潭縣15個鎮分管茶葉副鎮長進行了座談,征求了茶用農資配送運營方案和鎮級配送站點的建設意見;在縣供銷社、農牧局、農村信合銀行、部分茶葉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就農資物流、農資電商平臺建設進行座談。
二、研究結果和分析
1.調查研究結果。(1)湄潭茶用農資市場現狀。農藥:品種需求、市場容量與季節性特點。農藥的品種多為殺蟲劑、殺螨劑及殺菌劑,各個含量的阿維菌素、聯苯菊酯居多,其次為苦參堿、高效氟氯氰菊酯等;使用較多的種類有:阿維菌素、聯苯菊酯、苦參堿。湄潭縣茶園的用藥在每畝每年50—200元不等,現有投產茶園40萬余畝,總投入金額在2000萬元以上。湄潭茶樹采摘期為2月底—10月中旬,春茶價格最高、品質最好,茶樹病蟲害主要發生在5—10月份,其中6—8月為爆發期和主要用藥期。(2)肥料:品種、市場容量與季節性特點。湄潭縣茶園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尿素、有機無機復混肥、氨基酸有機肥、土壤調節劑、復合肥、腐殖酸肥料、精制有機肥等,使用較多的種類有:復合肥、尿素和有機無機復混肥。肥料施用平均大概在每畝每年400—500元左右,用量每畝每年在300斤左右,湄潭縣現有投產茶園40余萬畝,每年總使用肥料大概6萬噸左右,市場容量在1.6億元以上。施肥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方式:a、冬季施用有機肥每畝在300斤左右,春季采茶前施用尿素每畝在20斤左右;b、冬季施用復合肥每畝在200斤左右,春季采茶前施用復合肥每畝在20斤左右,夏季施用尿素每畝在20斤左右;c、冬季施用復合肥每畝在100斤左右,春季采茶前施用復合肥每畝在50斤左右,夏季施用尿素每畝在50斤左右。肥料施用主要集中在冬季。(3)農機:湄潭縣目前使用的茶園管理農機主要有:微(中)耕機、施肥機、單人(雙人)修剪機等,茶園生產管理機具中有40-50%的茶農有采茶和修剪機,20%左右有機動噴霧器,100%農戶有手動噴霧器。(4)物流配送情況:湄潭縣現有快遞公司有申通、中通、等多家,貨運公司有紅四方、貴陽—湄潭貨運部等多家,其中快遞公司配送的貨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小件為主,配送網點全國,在湄潭的配送網點在部分鎮也有;貨運公司配送的貨物主要以大件為主,配送的網點主要以湄潭至省外、湄潭至貴州省內部分縣城。茶用農資物流主要是零星包車貨運至鄉鎮的方式,也有部分農戶和鄉鎮經銷商采取客運捎貨方式。茶農購買農資物流特點:湄潭縣農資經營店有400多家,茶農主要集中在縣城和鎮上農資店購買,也有農資店送貨上門,但要收取運費(不收取也加在物資上的)。一般都是現錢購貨,賒賬的采取第二年春茶出來后付款。
2.存在的問題及分析。(1)肥料、農藥品種類別繁多、產地不一、專門登記在茶園上使用的品種少等特點,遠遠不能滿足茶園生產的需要。(2)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多、規模小,運營欠規范,帶動能力弱,社員沒有得到合作社帶來的利益和好處。(3)市場體制不健全。湄潭縣還沒有形成規?;?、專業化的農資供應市場,同時由于農資經營戶規模偏小,流動資金少,造成分散進貨,增加了進貨成本,最后轉嫁到農民身上,造成農資價格偏高。(4)茶園集中度低。企業創辦基地的積極性不高,自有基地少;合作社基地規模小,帶動作用不明顯。
三、結語
1.建立了茶園農資配送服務體系,配套了電子商務平臺和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
(1)建立了茶園農資配送服務體系。按“一心、一站、一點、一卡、一冊”的模式建設配送服務體系。即:一心是指以黔北茶葉生產資料配送中心為總部,建立倉儲和物流配送。一站是指原則上每個鎮至少建立1個配送站(含超市)。一點是指茶葉專業村、專業合作社或茶區集中區域建立1個配送網點,由配送點直接將服務送到茶農、送到田間地頭,現場培訓指導服務。一卡是對茶農持卡(優惠卡)的給予價格優惠、技術培訓和指導。一冊是指服務手冊,用于登記農資購買、服務內容、農事記錄等。
(2)配套了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農業設施設備,監控茶園田間地頭,對源頭監管得到保證,進一步加強茶園的生產管理。建設完善了手機“掌上農場”,讓每個茶農、干部、技術員、消費者充分了解湄潭縣茶葉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讓消費者對茶葉放心購買,同時也可以實現“私人訂制”茶園打下基礎。
2.做好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物流體系建設是實現農資配送保障,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是面對茶農客戶唯一方式,湄潭大部分鄉鎮都已有物流體系建設,利用現有物流體系充分把農資、技術和服務送到家門口,是實現商業價值的最終體現。
參考文獻:
[1] 葉芳.農資連鎖經營網點布局與配送中心選址組合優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 2010.
[2] 吳長瑩.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在中國農資營銷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3] 劉宇.農業生產資料配送中心選址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4.
作者簡介:林永良(1987-6),男,漢族,海南省萬寧市人,助理農藝師,大學本科理學學士學位,單位:湄潭縣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專業: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研究方向:茶葉。
張順福(1972-12),男,漢族,貴州省湄潭縣人,農藝師,大專,單位:湄潭縣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專業:茶學與貿易,研究方向:茶葉。